太有用了吧!中藥藥性詳解+ 藥對配伍口訣+ 煎藥注意事項,收了吧

山哥的營養門診 發佈 2020-01-11T11:38:58+00:00

隨著醫學研究的不斷進步,中藥品種也在不斷增加,現存最早的醫學專著《神農本草經》記載有365種藥材,分為上中下三品,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有一千八百九十二種;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又增加了七百十六種之多;現在一般估計當在三千種左右。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用中醫治療疾病,因為有些人害怕吃西藥給身體帶來的巨大副作用,所以有些慢性疾病或是癌症都會用吃中草藥的方法。

中醫藥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強調「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陰陽平衡、調和致中」,「以人為本、懸壺濟世」,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內核。

不過,中藥藥性大家都不太了解,今天我就給大家普及一下,希望能給廣大朋友們帶來一些參考作用。

隨著醫學研究的不斷進步,中藥品種也在不斷增加,現存最早的醫學專著《神農本草經》記載有365種藥材,分為上中下三品,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有一千八百九十二種;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又增加了七百十六種之多;現在一般估計當在三千種左右。這些中藥包括動物、植物、礦物三部,而以植物占大多數。所以中醫藥物書籍稱做"本草"。

一:中藥藥性詳解

① 杏仁:為治療咳喘的要藥。

② 百部:功專潤肺止咳。為治療新久咳嗽之要藥。並能殺蟲滅虱。

③ 紫菀:甘潤苦泄,性溫而不熱,質潤而不燥。長於潤肺下氣,開肺郁,化痰濁。凡咳嗽症,無論外感內傷、病程長短、寒熱虛實皆可用之。

④ 馬兜鈴:熱郁於肺,肺失肅降而發為咳嗽痰喘者最宜。

⑤ 桑白皮:瀉肺平喘,利水消腫。力緩。清肺熱降肺火,尤宜風水皮水等陽水實證。

⑥ 葶藶子:瀉肺平喘,利水消腫。力峻。瀉肺中水汽痰涎,邪盛喘滿不得臥者尤宜。

⑦ 白果:治婦女帶下屬脾腎虧虛色清質稀者最宜。斂肺化痰定喘,若配麻黃則「斂肺而不留邪,宣肺而不耗氣」。

⑧ 洋金花:麻醉鎮咳平喘藥。對成人老人咳喘無痰、痰少而他要無效者用之。

⑨ 瓜蔞:為治熱痰之胸痹之要藥。

⑩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⑪ 硃砂:既重鎮安神又清心安神。為鎮心清火,安神定志之藥。

⑫ 龍骨:重鎮安神常用藥。

⑬ 酸棗仁:養心安神要藥。

⑭ 纈草:安神鎮靜,祛風解痙。

⑮ 合歡皮:善解肝鬱,為悅心安神藥。

⑯ 遠志:交通心腎,安定神志,益智強識之佳品。

⑰ 石決明:涼肝鎮肝之要藥。對肝腎陰虛肝陽眩暈尤宜。

⑱ 代赭石:為重鎮降逆要藥。尤善降胃氣逆。亦為重鎮潛陽常用之品。

⑲ 刺蒺藜:祛風明目要藥。味辛,善疏肝經風熱。

⑳ 生鐵落:用於肝鬱火盛之怒狂陽厥證。

21 羚羊角:為治療肝風內動,驚癇抽搐之要藥。尤宜於熱極生風所致者。

22 牛黃:為清熱解毒良藥。常用治小兒急驚風之壯熱神昏、驚厥抽搐等症。

23 珍珠:多用以治多種眼疾。

24 鉤藤:尤宜於肝陽化風者,尤宜於熱極生風四肢抽搐及小兒高熱驚風。(為治療肝風內動,驚癇抽搐之常用藥。)

25 天麻:天麻可平肝陽、息肝風,藥性平和,對各種病因的肝風內動、驚癇抽搐,無論寒熱虛實均可應用。(為治療眩暈、頭痛之要藥,無論寒熱皆可。)

26 全蠍:治療痙攣抽搐之要藥。其力不遜羚羊角。其性平和。

27 蜈蚣:通達內外,搜風定搐之力強,與全蠍皆為息風要藥。其性燥烈。

28 僵蠶:對驚風癲癇而挾痰熱者尤宜。

29 麝香:為醒神回蘇之要藥。各種原因之閉證神昏,無論寒熱皆效。另可催生下胎。

30 蘇合香:治面青、身涼、苔白、脈遲之寒閉神昏要藥。

31 冰片:涼開之品。

32 石菖蒲:擅長治痰濕穢濁之邪蒙蔽清竅所致神志昏亂。

33 人參:大補元氣,為救脫要藥(為拯危救脫的要藥;為補肺的要藥;為補脾的要藥)。

34 西洋參:補氣藥中清補之品。性涼。氣陰雙補。氣陰不足重症,火盛。

35 黨參:氣血雙補。

36 太子參:補氣藥中清補之品。性平。氣陰不足輕症火不盛及小兒,宜用。

37 黃芪:為補中益氣要藥。 治氣虛水腫要藥。為「補藥之長」。

38 白朮:為補氣健脾要藥(「脾臟補氣健脾第一要藥」)。

39 山藥:為平補氣陰之佳品。

40 甘草:補脾益氣,祛痰止咳,緩急止痛,清熱解毒,調和諸藥。號稱「國老」。


二:藥對

本藥對是學習資料,給廣大中醫及中醫學習者的快速記憶法,中醫講究論證辨,理法方藥一套標準的診療流程中,方和藥是可以分開,但也是聯繫很緊密的,為何突出藥的重要性?

因為有些藥可以獨自成方,如獨參飲,有些兩三味的藥也可成方,如青娥丸,兩味中藥杜仲補骨脂。另外,藥的炮製對藥的性味也有很大影響,比如姜,生薑,乾薑,姜碳,藥的學問很深呢。

桂枝——白芍(氣——血) 桂枝湯,調和營衛。

人參——丹參(氣——血) 二參湯,養心和血。

金鈴子——延胡索(氣——血) 金鈴子散,止腹痛。

香附——高良姜(氣——血) 良附丸,止胃脘痛。

山梔——丹皮(氣——血) 加味逍遙散,清肝熱。

黃連——肉桂(寒——熱) 交泰丸,治心腎不交失眠。

黃連——吳茱萸(寒——熱) 左金丸,平肝制吐酸。

黃連——乾薑(寒——熱) 瀉心湯,除胸中邪結。

柿蒂——丁香(寒——熱) 丁香柿蒂湯,止呃逆。

石膏——細辛(寒——熱) 二辛散,消牙齦腫痛。

黃連——木香(寒——溫) 香連丸,止赤白痢。

黃芩——厚朴(寒——燥) 芩朴湯,化脾胃濕熱。

黃柏——蒼朮(寒——燥) 二妙丸,治下焦濕熱。

白朮——枳實(補——消) 枳術丸,健脾消痞。

黃芪——防風(補——散) 玉屏風散,治體虛感冒。

白芍——柴胡(補——散) 四逆散,和肝泄熱。

紅棗——生薑(補——散) 桂枝湯,和氣血。

鱉甲——青蒿(補——清) 青蒿鱉甲湯,退骨蒸。

黑芝麻——桑葉(補——清) 桑麻丸,治肝陽頭暈。

枸杞子——菊花(補——清) 枸菊地黃丸,明目。

乾薑——五味子(散——收) 苓甘五味姜辛湯,化痰飲。

白礬——鬱金(斂——散) 白金丸,治癲癇。

柴胡——前胡(升——降) 敗毒散,疏邪止咳。

桔梗——枳殼(升——降) 杏蘇散,調胸膈氣滯。

半夏——黃連(辛——苦) 瀉心湯,止嘔。

皂角——白礬(辛——酸) 稀涎散,涌吐風痰。

烏梅——生地(酸——甘) 連梅湯,化陰生津。

烏梅——黃連(酸——苦) 連梅湯,泄煩熱。

當歸——白芍(動——靜) 四物湯,養血和血。

三:家庭煎藥

湯劑是我國應用最早和最廣泛的中藥劑型。將飲片製成湯劑的過程需要煎煮,而煎煮的好與壞及服用方法涉及到療效的發揮,用藥安全等問題。那麼山哥再繼續帶大家看看家庭煎藥需要注意什麼!

煎煮器皿如何選擇

砂鍋、瓦罐:這幾種陶製品性質穩定,熬制過程傳熱比較慢,受熱均勻,不易熬糊,是熬藥的首選器皿。但是使用這些容器熬藥時要注意兩點:一是新的砂鍋有沙眼,容易漏水,使用前可先往鍋里放些大米或小米,放點水煮一煮,刷乾淨後再熬藥就可以了;二是砂鍋一定不要在沒水的情況下干燒。

搪瓷鍋:搪瓷鍋或耐熱的玻璃器皿,可以作為熬藥的次選。不過選擇時也要注意,要用沒有彩釉的搪瓷鍋,因為彩釉可能含鉛,會污染藥液。如果搪瓷鍋有掉瓷或裂紋也不要用了。

不鏽鋼鍋、銅鍋:不鏽鋼或銅性質比較穩定,不易與藥物成分發生反應,並且比較容易清洗。但是這兩種鍋傳熱比較迅速,稍不注意,局部就容易燒乾,藥材粘在鍋壁上,易將藥熬糊,所以用這種鍋熬藥過程中最好不時攪動一下以免熬糊。

高壓鍋、電飯煲:現在廚房小家電十分普及,它們能不能用來熬藥呢?答案是不能。因為這些電器多是在高壓或密閉的環境中「悶煮」,藥材中的很多成分不能進入藥液,而是大部分留在了藥渣中,降低了藥效。

喝中藥有哪些禁忌事項呢?

在喝中藥的時候一定要保持飲食清淡,不要吃一些刺激性強的食物,也不能吃太過油膩的食物。同時還要注意不要吃蘿蔔和喝茶以及苦瓜等偏寒性的食物。喝中藥期間可以吃一些菠菜和包心菜以及蘋果和香蕉還可以吃瘦肉和排骨,但是要注意不能夠吃海鮮,中藥和海鮮是相剋的,以免影響藥性的發揮。

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最好不要吃,比如生薑和蔥以及大蒜等食物,這類食物能夠消除中藥的一些藥性成分,同時還要注意不要吃生冷的食物以及苦味什麼,否則會影響中藥治療效果。

通過上面的介紹,相信大家已經了解了,雖然中藥的治療效果相當不錯,但是不能夠長期服用。不管是中藥還是西藥,都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正確用藥,這樣才能夠得到最佳的療效,而且能夠儘量減少藥物的副作用。千萬不要擅自用藥,以免吃錯藥而給身體造成危害,甚至會威脅到生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