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留學:8000中國學生被美國大學開除,留學最大挑戰在哪裡?

河北立思辰留學 發佈 2020-01-11T13:26:02+00:00

據美國媒體估計,自2013以來,在美國的27萬中國留學生中,有大約8000人被學校開除或退學。加上國內大學強調分科,限制知識視野,專業技能之外就所知甚少,所以很多學生適應能力和學習能力方面相對較差。

據美國媒體估計,自2013以來,在美國的27萬中國留學生中,有大約8000人被學校開除或退學。


這並不妨礙中國留學生數量不斷攀升,數據統計2016年出國留學人數高達54.45萬。比前一年的增幅達到36%。


一半的留學生在美國,8000人的淘汰率為何如此高?核心原因,是北美大學寬進嚴出,本身淘汰率就高。經分析,8000人中逾七成因學業跟不上,GPA過低


相比之下,國內大學普遍是嚴進寬出,一度有University就是「由你玩四年」的說法。


留學的最大挑戰在哪裡?加拿大西門菲莎大學人文學系終身教授書玉,結合自己當年在加拿大UBC大學讀博士、以及在澳洲、加拿大教書和訪學的經驗,認為:留學最大的挑戰不是語言,而是認知模式的調整


01.

中國留學生被開除

逾七成因學業跟不上


2014年一份統計報告顯示,在美中國留學生被開除,逾七成因學業跟不上。一般來說,美國大學對本科生最低GPA要求為2.0,研究生為3.0,在被學校開除的中國學生中,65.9%的本科生和75.8%的研究生因GPA過低被開除。


作弊和抄襲,學術不誠實是中國學生被美國學校開除的另一原因。研究發現,在成績優良的被開除中國學生中,近八成是因為學術不誠實而被學校開除。



▲澳洲國立大學計算機教授曾在課上用中文寫「我無法容忍學生作弊」,做出該舉動是因為該班級中國留學生人數多還是中國留學生存在舞弊行為,其真正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中國的學生和家長存在一個普遍誤區,即太重視學校排名,以及優先考慮好找工作,為此很多學生不惜更換專業,犧牲了自己真正的興趣,如此反而導致學業不順利。


我所在的西蒙菲沙大學 ( Simon Fraser University, 以下SFU),2014年有中國本科學生2418人,占了國際生的一半。SFU雖然是一所普通大學,但也許更能代表中國留學生的普遍情況。


很多中國學生和家長認為出國留學,主要目的是為以後的工作做準備。所以一定要選對專業,那種直接跟工作接軌的專業;而且越快完成學業越好,與專業學習無關的東西一概不要關心。這種實用主義短平快的思維在我所在的大學,看得非常清楚。


國際學生中最多的是讀商科,然後是應用科學和傳媒。文學院裡,讀經濟的中國學生最多,以致近年來我們經濟系學生註冊人數年年提高。


不少中國學生,因為那些進不了商學院,就改讀經濟。但是在跟選我的課的一些經濟系學生聊過後,我發現他們的學習動力、職業規劃以及他們對自己的狀況並不讓人滿意。


他們很多人自己缺乏自信和驕傲感,因為是進不了商學院的,退而求其次;而學經濟又多是家人的要求,以為最利於實際找工作;也因此,對其他的學科知識沒有好奇心和求知慾。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國留學生的普遍問題,那就是我們對大學教育的理解太狹窄而且短視。


耶魯大學教授陳志武也曾撰文表示:很多年來教過的中國學生中,真正因為自己喜歡而研讀經濟學、金融學的是極少數,絕大多數是因為父母的壓力和安排。既然他們都不是因為自己真實的興趣而為,那麼多讀金融博士、經濟學博士的中國學生最後在職場上表現一般甚至較差,就不足為奇。趕鴨子也許可以上架,但上不了高架的。



02.

缺乏批判性思維、

邏輯性差是中國學生普遍軟肋


依我多年的觀察,中國學生到國外留學,最大的挑戰不是語言,而是認知模式的調整。留學就是這樣一種需要調整認知模式的文化過渡或說文化交融時期。


舉一個小例子:每年我都會遇到一些親友,甚至熟人,向我打聽, 讓我給我不認識的某人寫推薦信,或者讓我考慮收某人做研究生,甚至讓我幫助找我的同事。


說句實話,作為中國人,我們的學生或家長認為在中國,任何事情都需要找熟人,關係才感覺放心 保險,有時甚至未必是學生成績不行。但基本上這樣的人,在我或同事心中就列入黑名單,沒希望了。


其實,教授一般都讀過也寫過很多推薦信的,什麼樣的推薦信只是濫竽充數,什麼樣的推薦是真正發自內心的推薦,都是一眼就可以看出來的。


我還發現,中國的留學生,絕大多數都能通過英語水平考試, 但是他們很多人應付國外的學業有很大困難;在文科課上尤其沉默寡言,很少能拿到高分。這是因為他們的語言不好嗎?其實這個不是簡單的語言問題。


平心而論,從一般交流的日常語言來說,我所接觸的中國80後90後的孩子因為國際化環境提高,國內各級學校對英語學習的重視,其實他們的日常語言和英語口語相比我們留學時好很多;


但遺憾的是,很多學生是在中國式的填鴨式和考試型英語學習的環境下學習的「速成英語」,他們的英語成績跟實際應用中的英語水平往往有很大的差距。


中國學生的差距,主要表現在總結和理解能力、歸納和分析能力以及邏輯推理能力。而這些,坦率的說是我們的學生從國內教育出來的一個軟肋。



比如在我教授人文學和亞加研究課程,學生準備學期論文,英文說不清,我讓他們跟我私下用中文表述,可是發現同樣存在不會總結, 不會提出問題,以及邏輯性差這些方面的問題。


所以語言還只是問題的一部分,其實多數留學生更缺乏也更難提高的是大學要求的學術閱讀和寫作,以及口頭表達 (包括做演講)的能力。


要克服這樣的語言/學術要求的困難, 光從語言下手不夠。而是要把語言學習和大學的基本技能結合起來。很多甚至是要補上國外中學教育中的通識教育和批評分析能力,而這些往往是國內教育所缺乏的。


03.

美國教育的精華,

不僅僅只有常春藤名校


談及美國教育的精華,國內一般只知道赫赫有名的藤校(Ivy League),卻不知美國教育的傳統或特色其實是那些小規模的以本科教育和通識教育為主體的"文理學院"(Liberal Arts Collega)。

全美有五百多所這樣的學院,最著名的包括Amherst, Bowdoin, Middlebury, Swarthmore, Wesleyan和 Williams。這些文理學院多是十九世紀美國受歐洲文化傳統和教育理念影響建立的,仿效西方古典時期自由公民所要接受的基本教育。其特點就是給學生提供基本的智能訓練, 打下廣闊的知識基礎。

學生除了選擇特定專業的同時,還要選讀大量的自然科學和傳統的人文學科,包括文史哲經典課程, 以培養廣闊的視野和健全的人格. 最後學生拿到的也是文學士學位(BA)。


曾喧囂一時的文理學院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其實是偽命題,因為事實上多數學生畢業後進法學院、商學院、建築學院這樣的職業學院或各種各樣的研究院,文理學院只是他們在職業道路和人生旅程上的第一步。


"文理學院"的教育理念無疑就是一個人在選擇職業之前,要有廣闊的視野,紮實的基礎和道德境界的培養,這樣才能有可持續的發展。


在西方,很多高中畢業生或大學畢業生,並不急著進入大學或進入職場, 而是用一兩年的」gap year",中斷學業,走入社會,或到處旅遊,以此來了解世界,也在這個過程中了解自己,比如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的大女兒今年高中畢業就「take gap year"。


這看似浪費時間, 但實際上是發現自己的興趣愛好, 認識自己與世界的關係, 為未來人生的方向好好思索的時刻。


中國學生不妨把留學階段看成一個大的"gap year"。不必急著選定專業—北美大學一般並不要求一下子定下專業學習。可以利用大學時間充分了解各個領域,同時花些時間學習了解當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結交各地來的朋友,讓自己成為一個對世界好奇,對生活開放並且有熱情的人。


在中國的教育中,因為長年的應試教育,缺乏基本的獨立思考和批評式思維的訓練。加上國內大學強調分科,限制知識視野,專業技能之外就所知甚少, 所以很多學生適應能力和學習能力方面相對較差。


所以,留學在某種意義上,應該成為填補這個空白的機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