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60年代,160多名蘭州孤兒曾集體遷移至伊犁

就要過得比你慢 發佈 2020-01-11T14:41:23+00:00

「很多人曾經以為,那段歲月將淹埋在歷史的煙塵里,那些故事終將無人記得,也以為,經過50多年的時日消磨,一些曾經濃烈的情感瞬間會被稀釋,一些深刻的記憶片段會變得迷離,只因為一個電話,那些很多人已經淡忘的故事細節被人重新提起。2016年3月底的一天早晨,一個電話訊號從伊犁河畔的奶牛場


「 很多人曾經以為,那段歲月將淹埋在歷史的煙塵里,那些故事終將無人記得,也以為,經過50多年的時日消磨,一些曾經濃烈的情感瞬間會被稀釋,一些深刻的記憶片段會變得迷離,只因為一個電話,那些很多人已經淡忘的故事細節被人重新提起。

2016年3月底的一天早晨,一個電話訊號從伊犁河畔的奶牛場,小心翼翼地傳到伊寧市波斯坦飯店旁的一棟樓房裡。

電話的兩端,一邊是一個年過花甲的老人王建同,一邊是工作繁忙的伊犁州民政局長劉軍。

王建同曾經擔任州奶牛場郵電支局局長,他是想邀請劉局長參加一個特殊的聚會。

原來,王建同是個孤兒,和他有著同樣命運的人有160多個。這些昔日的蘭州孤兒如今垂垂老矣,想「回到伊犁州福利院這個大家庭看一看,走一走」,他們想搞一個小的聚會,一起回味那段難忘的歲月。

「我聯繫到州民政局劉軍局長後,他非常支持和贊成,促成了我們這次的回『家』之行。老夥伴們都非常高興,決定在4月5日這一天,回福利院看看。」王建同說。

4月5日上午11時,當王建同、關明亮等20多位老人作為「甘肅來伊孤兒探親團」成員回到伊犁州福利院,看到福利院中快樂幸福生活的孩子們時,他們早已禁不住眼中的熱淚。

時光回到五十年前。那是20世紀60年代的中國,在年輕的共和國最困難時期的甘肅,蘭州兒童院裡聚集著很多孩子,他們身份來歷各異,他們同樣飢腸轆轆,在哪個年月里,吃飽一頓飯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奢望。

隨著衣食無著的孩子越來越多,當地已經無法解決孩子們的吃飯問題,國家這時候直面現實,統籌考慮決定:部分孩子交由全國各地的家庭收養,另一部分通過搬遷轉移,集體遷移到兩千多公里之外糧食相對充足的新疆伊犁,給他們以生的希望。


∆ 4月5日,昔日來疆的部分蘭州孤兒在伊寧市參加聚會昔日來疆的部分蘭州孤兒在伊寧市參加聚會。

今年已經80歲的劉清橋當時是遷移隊伍里的隨隊醫生,他介紹說:1961年10月17日,經過近半年的宣傳和準備,這支由160多名孩子與40多名工作人員組成的隊伍,從蘭州坐火車出發了,這些孤兒中,年齡小的五六歲,大的十五六歲。

劉清橋那時候還是個二十啷噹的小伙子,只在電影院加映的新聞紀錄片里,看到過新疆伊犁,知道那裡有草原和牛馬,瓜果和烤肉很多。

孩子們大多是第一次坐火車,火車是那種悶罐火車,孩子們被編組安排,在車上鋪開自己的行李,頭對頭挨著睡。工作人員大多是老師和家屬,負責料理這些孩子的生活。那時的火車還只通到鹽湖,那裡的風大得能把人吹倒,一位隨隊的家屬,以前是百貨公司的售貨員,這時候看到眼前的景象哭著說要回家。那時六歲的劉新蘭,迄今最深的印象就是刮到臉上像刀割的冷風以及無邊無際的戈壁灘。從鹽湖到烏魯木齊,運送搬遷隊伍的卡車走了兩三天,在烏魯木齊又等了十多天,有十多個烏魯木齊的孩子加入到了這個行列,經過協調,大篷卡車拉著隊伍繼續向西。

過果子溝的時候已經下雪了,老師擔心孩子們看到外面的境況害怕,就嚇唬他們說,誰要是把頭伸出篷布看,耳朵就會被凍掉。有些年齡大的孩子按捺不住好奇,悄悄掀開篷布的縫隙,迅速地看一眼然後就把頭縮回來,下意識地摸自己的耳朵。

程松森回憶說,車隊最後停在了伊寧市現在的紅旗大樓對面,孩子們被安排住進了一排平房裡,儘管還是大通鋪,平時不能隨便出門,但他們已然能吃著熱飯熱菜,從蘭州來的大師傅開始忙著採購,學習教員開始發放鉛筆和本子,醫生將幾個生病的孩子送去地方醫院治療。

在這裡待了十多天後,孩子們又搬遷到了一百多公里外的尼勒克縣,他們住進了民房,這時,隊伍已經增加到了三百多人,在國家供應的基礎上,開始了部分的自力更生,南瓜和洋芋基本不缺,上課有了課桌。

第二年,這支越來越壯大的隊伍又從尼勒克搬回伊寧,在波斯坦飯店原址組建了「伊犁收容所」。後來,孩子們再次遷移,搬到了城郊漢濱的地界,住進了一棟停產的水泥廠廠房,大大的車間。長期頭上長瘡的劉勝詳由於飲食改善增加了營養,居然不治自愈,他們很多人一直在這裡生活到長大成人。

七十歲的老人李海說,除了二十多個回到了甘肅,大多數的孩子被安排進了企業、農場,到了新源、伊寧等縣的馬場、毛紡廠、羊場、糖廠等單位,與當地群眾一起參加生產建設。

王建同說,當天的聚會上,大家參觀了康復醫院、老年人日間活動照料中心和老年公寓,穿過花園式的院區後,對兒童福利院孤兒部逐個房間了解,觀看了在院孤殘兒童的教育學習及生活起居情況。

「回家了,回家了,回家的感覺真好呀!」兩鬢斑白的老人不時摸摸孩子們的被褥,看看孩子們掛在牆上的獎狀,又和在院裡曬太陽的老人高聲交談著。

劉軍說:「今天的相聚,是打開塵封歷史的起點。從此以後,每年的節慶日,民政部門都會把黨和政府的關懷、慰問送到你們身邊,送到你們的心上。」話音未落,老人們的掌聲響成一片,他們擦拭著喜極而泣的眼淚,臉上洋溢著開心的笑容。

後來,重陽節時,老人們又被邀請參加了聚會,這時,有更多當年的孤兒參加了這個活動。

這一百六十多個來自蘭州兒童院的孩子們的到來,為新疆和甘肅人民搭建起了一座愛心橋樑,這些孤兒們走出福利院為大西北的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年老之時,伊犁的各族百姓歡迎他們隨時隨地回到福利院中。

目前,伊犁州民政部門將著力尋找這些散落在伊犁州直各地的甘肅來伊孤兒。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