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名琛:混得開晚清官場,卻擋不住外患,更擋不住時代大潮

天涯看點歷史號 發佈 2020-01-11T14:44:24+00:00

學霸的人生自然離不開考試開掛,葉名琛還不滿18歲就考取了貢生;26歲時,再中進士,可謂是年少成名,春風得意。

文|竹映月江

提起晚清時期的兩廣總督,葉名琛必定是其中不可忽視的風雲人物。

這位深受皇帝器重的封疆大吏,本該有著錦繡前途,誰知這一切卻在他處理一次涉外事件後轟然而止,而葉名琛本人也客死他鄉,晚景淒涼,也都是由此而起。

那麼,這件改變了葉名琛命運的事件究竟是什麼呢?

01 叱吒風雲

1809年,葉名琛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中,良好的家庭氛圍讓葉名琛從小就「以詩文鳴一時」,成為鄉里遠近聞名的學霸。

學霸的人生自然離不開考試開掛,葉名琛還不滿18歲就考取了貢生;26歲時,再中進士,可謂是年少成名,春風得意。

步入官場後,葉名琛的人生繼續保持開掛模式。從26歲中進士入翰林院,到先後擔任陝西興安知府、江西鹽法道、廣東巡撫等職務,葉名琛只用了十二年的時間,其中還包括了他回鄉丁憂27個月,這種升官速度,絕對是漢臣中的佼佼者。

升官如此迅速,和葉名琛的能力分不開。十九世紀的廣州,風雲變幻,時局動盪,無數有名望的總督、巡撫,都是在廣州任上陰溝裡翻船,一世英名盡付東流。

正因如此,葉名琛這個廣東巡撫,可謂是坐在了火山口上,偏偏他還遇到了一個不靠譜的前任——兩廣總督耆英。

耆英主政兩廣事務期間,曾在英國人入城問題上作出過讓步。雙方商定了英國人可於二年後,進入廣州城並設立領館。

等到規定的時間點到來時,耆英早就調任他處,卻把這個燙手山芋扔給了葉名琛。倘若葉名琛同意英國人入城,必然得罪滿城百姓;若是不同意,又可能會引來英國人的炮火。

然而,這樣的棘手局面卻並沒有難倒葉名琛。初來乍到的葉名琛,與兩廣總督徐廣縉密切配合,一邊與英國人交涉,一邊動員百姓示威,給英國人施加壓力,總算逼得英國人知難而退,再不提入城之事。

消息傳到京城,道光開心地稱讚說:「入城議寢,依舊通商。不折一兵,不發一矢,中外綏靖,可以久安,實深嘉悅!」

事後,道光論功行賞,封葉名琛為一等男爵。此後葉名琛在廣東的地界上外御洋人,內平叛亂,讓太平天國的起義在廣東城周圍數度折戟,一封封剿匪的捷報也讓新君咸豐對他另眼相看,並於1852年正式任命葉名琛為兩廣總督兼通商大臣。

一時間,葉名琛猶如一顆政治新星,煥發出無限的光芒。卻不知時代的大潮浩浩蕩蕩,滔天的巨浪,正在滾滾奔來。

02 涉外事件

公元1856年,一艘名為「亞羅號」的英國商船因涉嫌走私被清軍查獲,英方以清軍侵犯主權為由,當即進行交涉,要求葉名琛釋放被捕的水手,並公開賠禮道歉。

葉名琛雖是能員幹吏,卻根本不懂西方人的思想與社交方式。英國人要求放人的最後通牒,被葉名琛用模稜兩可的語言進行回復,結果英國人一看提出的要求未得到滿足,三艘軍艦立刻跨過虎門,炮轟廣州,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了!

戰爭爆發後,葉名琛花費重金派人去打探英國人的虛實,還曾往香港派過密探。然而,葉名琛的密探水平卻不太可靠,明明英國人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戰勝了俄國,但葉名琛卻得到了俄國大勝這樣完全相反的情報。

由於信息不對稱,葉名琛對英國的戰鬥力了解匱乏,他天真地以為「英夷」不足為慮。結果,葉名琛並沒有重視廣州城防,僅在城中張榜懸賞,準備組織團練大破英軍,還提前虛構戰功,向咸豐送去了一封並不存在的捷報。

然而,葉名琛的一番自信並不能挽救雙方懸殊的實力差距。英軍很快封鎖了廣州城,並向葉名琛提出要求入城設點及賠償損失的最後交涉。

誰知此時葉名琛再次出現誤判,他以為英國人的最後照會,不過是虛張聲勢。於是葉名琛一邊斷然拒絕了英國人的要求,一邊給咸豐帝上奏說他馬上就能一勞永逸地解決英國人的問題。

最終,英軍攻城,廣州城破。

03 客死他鄉

就在英國人攻打廣州城的時候,葉名琛還固執地認為英國人打一打就會走,據史料記載,此時的葉名琛在廣州城中「高談尊攘,矯托鎮靜,自處於不剛不柔、不競不繡之間」。

不僅自己淡定,葉名琛還勉勵部下說:「堅持一陣子,過了就好了」。

這份淡定一直保持到英軍入城,當時葉名琛正在考核武鄉試的馬箭比武,卻傳來英軍入城的消息。葉名琛聽到奏報後不為所動,繼續觀看鄉試,可他的部下卻害怕了,便勸葉名琛說「風大,難馬射,請早收圍」,葉名琛這才結束觀摩回到衙門議事。

然而,葉名琛回到衙門召集部下後,依然沒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甚至還繼續和部下商議,究竟需不需要與英軍議和。

結果,葉名琛的制敵方略還沒研究出來,英軍已經很輕鬆的俘虜了葉名琛。

葉名琛被俘後,英國人用英艦「無畏號」將他送往印度加爾各答,誰料葉名琛本人看到英國人帶著他在大海上行駛,誤以為是讓自己做使臣去會見英國女王。

於是葉名琛繼續保持著朝廷命官的體面,他在船上正襟危坐,堅持穿戴清朝服飾,而且只肯吃自己帶來的食物,以「海上蘇武」自居。

誰料英艦卻沒有回英國本土,葉名琛想要與英國女王對話的願望落空了。深感失望的葉名琛轉而走上了另一條路,他要像古代的「士人」一般,以死捍衛氣節。

1859年,當葉名琛吃完最後一點自帶的糧食後,堅持不肯吃異鄉粟米,絕食而死,臨終前還說上負皇恩,算得上是位有操守的大臣。

只是可惜了葉名琛的一世英名,躲過了官場傾軋,卻被時代大潮擊得粉碎。就連他想通過自盡保全的身後名,也在後人「六不」總督的譏諷聲中,化為一段流淌百年的幻夢。

參考資料:《清史稿·葉名琛傳》、《兩廣總督葉名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