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東征高句麗遭遇人生「滑鐵盧」,原因是麾下將領做了這件事

南星讀歷史 發佈 2020-01-11T14:59:15+00:00

高句麗簡稱為高麗,是中國東北少數民族扶餘人在西漢末年建立的政權,它的疆域東西跨度三千一百里,南北跨度兩千里,包括了現今遼寧東部、吉林南部和朝鮮半島北部和中部。

高句麗簡稱為高麗,是中國東北少數民族扶餘人在西漢末年建立的政權,它的疆域東西跨度三千一百里,南北跨度兩千里,包括了現今遼寧東部、吉林南部和朝鮮半島北部和中部。

高麗從兩漢時期就是中國的藩屬國,一直都向中原王朝稱臣納貢、接受冊封。但是到了隋朝,開始頻頻挑戰隋朝宗主國的地位,不但出兵入侵遼西,還南征新羅和百濟,有向外擴張的傾向。

小小國家竟然敢蔑視天朝權威,企圖稱霸一方,當然不能容忍。

於是隋朝先後對高麗發動四次規模浩大的遠征。隋文帝時期發兵三十萬討伐,卻因為瘟疫流行、糧草不繼以及自然災害等原因被迫撤兵,結果還沒有與高麗交戰,兵力就損失了一大半。到了隋煬帝時期,好大喜功的楊廣更是連續三次親征高麗,每次出動的軍隊都在百萬人之上,結果次次都鎩羽而歸。這三次遠征也成為隋帝國由盛轉衰的拐點。

唐朝建立初期,高麗曾和大唐有過短暫的友好時期,接受過李淵的冊封。到了武德末年又開始頻頻阻撓新羅和百濟對大唐的朝貢,還出兵攻打它們。

貞觀初期,唐太宗李世民曾派遣使者對三國的戰爭進行調節,高麗表面上做出謝罪和和解的姿態,背地裡卻秣兵歷馬、積極備戰。同時還在邊境線上修築了一條一千餘里的長城,東北起扶餘城,西南直達渤海的入海口。

貞觀初期和中期,大唐對內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對外積極經營漠北和西域,所以無暇估計遼東地區。但李世民一直關注著高麗的一舉一動,一旦時機成熟,必定會征服高麗,完成隋朝兩代帝王未完成的事業。

到了貞觀十六年,高麗國內爆發政變,東部總管淵蓋蘇文殺了國王高建武,擁立高藏繼位,然後一手把持軍政大權,成為高麗實際上的統治者。

淵蓋蘇文的弒君掌權和作威作福給了大唐出兵高麗的絕佳藉口,但不巧的是,這個時候爆發了太子李承乾謀反的事情,李世民一下子陷入焦頭爛額的困境中,直到所有問題都處理完,李世民才重新想起高麗。恰好此時新羅派遣使者來大唐求救,說百濟和高麗結盟,入侵新羅,已經占領了四十多座城池,請求唐朝火速發兵救援。

李世民馬上做出一個讓滿朝文武都大為驚愕的決定,他要御駕親征,討平高麗。雖然諸多大臣紛紛勸諫,但此時的李世民早已下定決心,誰勸都沒用。他馬上下令進行戰爭準備,命人在南方建造四百艘戰船,用來運輸糧食,又把河北、河南多個州的糧食調往前線。同時又下令營州都督張儉徵調契丹、靺鞨等部落的兵力進入遼東,對高麗進行試探性進攻。

貞觀十八年十一月,李世民任命張亮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率領五百戰船,海軍四萬三千人,從山東萊州市出發,橫渡渤海直達遼東半島。任命李世勣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李道宗為副大總管,率領步兵、騎兵六萬人,從陸路進攻遼東。

李世民滿懷必勝的信心,率領軍隊一路向遼東進發,這是李世民君臨天下十八年後,第一次穿上戎裝,走向戰場。同時還宣告了大唐必勝的五大理由:以大擊小、以順討逆、以治乘亂、以逸敵勞、以悅當怨。

這場戰爭的開頭不負李世民的期望,李世勣率軍攻打蓋牟城(今遼寧撫順),只用十天就攻破城池,俘虜士兵兩萬多人,繳獲糧食十餘萬石。營州都督張儉也順利度過遼河,攻擊建安市,殲滅高麗軍隊數千人。張亮的艦隊度過渤海,在遼東半島南端登陸,同時率軍進攻卑沙城(今遼寧大連市),幾天時間攻破卑沙城,俘虜八千多人。

第一階段的戰役,大唐軍隊連戰連捷、勢如破竹,而高麗在遼東的軍事據點卻接二連三的失守。接下來的重點就是遼東城(今遼寧遼陽市),一旦遼東城被攻破,整個遼東的門戶將徹底開放。

五月八日,李道宗率領四千人阻擊高麗步騎混合的四萬人,在敵我雙方相差十倍的情況下,堅持到大唐的援軍趕到,馬上發起反攻,高麗軍隊迅速潰敗,被唐軍斬殺一千多人。

五月十日,李世民親率六軍度過遼河,隨機下來拆掉河上的橋樑,表示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決心。同時李世民還親自動手搬運裝沙子的大麻袋,填充遼東城牆四周的戰壕。李世民的這些舉動迅速在士兵中傳播開,將士們受到極大的感動和鼓舞,也堅定了將士們戰鬥意志。

填完壕溝後,唐軍馬上發動進攻,使用拋石機、撞車等大型攻城器械,對遼東城發動猛烈攻擊。唐軍晝夜不停的進攻了十二天,將這座城圍了里三層外三層,可是遼東城依然固若金湯,高麗守軍的英勇和頑強大大出乎李世民的意料。

五月十七日,在唐軍圍攻遼東城十幾天後,老天爺終於站在了大唐軍隊這邊。這一天忽然猛烈的颳起了南風。李世民馬上抓住戰機,派敢死隊縱火焚燒遼東城的西南城樓。在強風的助力下,火勢迅速向城內蔓延,高麗守軍手忙腳亂的撲火,城中頓時亂作一團。

就在這一刻,李世民下令發起了總攻,唐軍將士紛紛攀上雲梯,衝上城牆,儘管高麗守軍拚死抵抗,在一天後遼東城還是被唐軍攻克,高麗守軍戰死一萬多人,另有一萬多士兵和四萬多平民被俘虜。

五月二十八日,大唐軍隊稍作休整後,馬上又進攻白岩城,李世勣率領大軍從白岩城的西南方向連續三天發動猛烈攻擊。眼看唐軍勢大,城中統帥馬上派人出來投降。李世民接受投降後,把白岩城中的一萬多居民妥善安置,還下令對八十歲以上的老人賞賜布帛。

在李世民的親自指揮下,大唐遠征軍以所向披靡之勢橫掃遼東,唐軍鐵騎縱橫馳騁在白山黑水之間,讓遼東大地發出陣陣戰慄。躊躇滿志的李世民將目光轉向遼東最後一座軍事重鎮安市城,只要拿下這座城,大唐軍隊就可以掃平遼東,然後跨過鴨綠江,一舉拿下平壤。在李世民看來,這場戰爭已經贏了大半。

貞觀十九年六月二十日,李世民率大軍包圍了安市城,當時的安市城處於半獨立狀態,因為淵蓋蘇文也拿不下它,只好對它放任不管,任憑安市城變成一個沒有歸屬的獨立王國。但是在看到安市城被唐軍圍困後,淵蓋蘇文就不能再對它置之不理了,因為這是遼東地區最後一個可以阻擋唐軍兵鋒的重鎮了。

就在唐軍圍困安市城的次日,淵蓋蘇文下令北部都督高延壽、高惠真,統領十五萬人救援安市城,十五萬人已經是高麗國目前可以動用的所有機動兵力和後備部隊了。沒想到高麗部隊剛到達,還沒有開始救援,就被大唐軍隊快速殲滅,高延壽僅帶著不足四萬人逃進深山,其餘人都四散而逃。李世民命令各軍守住山口,圍困幾日後,高延壽無奈帶領剩下的軍隊向大唐投降。李世民把三萬多高麗士兵放走,把三千五百名各級軍官帶回來了大唐。

把救援軍隊打敗後,開始圍攻安市城,圍攻了一個多月,安市城依然巋然不動。安市城的防禦超乎尋常的堅固,安市軍民的抵抗也出人意料的頑強。戰事陷入了膠著狀態,一轉眼已經到了深秋,如果再拖下去,等到草木乾枯,河水結冰的時候,唐軍的後勤補給會更加困難,到時候大量的士兵和戰馬可能會凍死在雪地里。

在隨後的日子裡,唐軍對安市城展開了空前猛烈的進攻,士兵們每天發動六七輪衝鋒,各種攻城武器也用上了,無奈城高牆後,拋出的巨石只能砸塌城牆上的雉堞,根本轟不破城牆。

眼看天氣一天比一天寒冷,勝利的希望也越來越渺茫,李道宗情急之下想出一個辦法,築一座比安市城牆還高的土山,然後居高臨下的發動攻擊。隨後唐軍花費了整整六十天時間,動用了五十萬人次的勞力,終於築起了一座比安市城牆還高出數丈的土山,這意味著安市城徹底暴露在唐軍的眼皮底下,安市城馬上就可以被攻破了。

可是這個世界總是充滿了意外,就在這個大型工程即將竣工的那一天,安市城外突然發出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土山崩了,還順便壓塌了安市城的一段城牆。僵持了三個月的圍城之戰出現了極具戲劇化的一幕。此時只要唐軍抓住戰機,從倒塌的城牆殺進去,安市城基本上就是唐軍的囊中之物了。

可惜天不隨人願,唐軍這邊出現了豬隊友,在這個千鈞一髮的時刻,負責守衛土山的將領卻不知道去哪溜達了,根本不在軍營,只剩下一群士兵群龍無首,手足無措的面對這個突如其來的情況。許久之後才有人反應過來,跑回去大本營報告情況。

就在這個空隙,高麗軍隊迅速作出反應,守軍將領馬上組織數百人的敢死隊,從倒塌的缺口處沖了出來,向守衛的唐軍發出攻擊。唐軍的這隻守衛部隊本來人數就不多,加上又沒有將領指揮,頓時亂做一團,死的死,逃的逃,片刻功夫,就把修築的土山拱手讓給了高麗人。高麗軍隊占領土山後,立刻挖戰壕,修防禦工事,並派出重兵把守。等到唐軍最高統帥得到消息,土山早就變成高麗人手中的堅固堡壘。

李世民的肺都快要氣炸了,馬上把玩忽職守的將領拖出去砍了腦袋,然後下死命令,不惜一切代價奪回土山。

接下來整整進攻了三個晝夜,雙方在小小的土山上扔下了無數具屍體,鮮血染紅了每一寸土地,可惜突然依然牢牢的控制在高麗人的手中。這時已經接近九月下旬,漫山遍野的草木已經枯黃,刺骨的北風在耳旁呼嘯,而唐軍將士們仍然穿著單薄的夏裝,糧草也已逐漸告罄。

同時漠北的局勢也驟然緊張起來,薛延陀的真珠可汗病死,他兒子自立為多彌可汗後,開始蠢蠢欲動,不斷派出小股部隊騷擾河套地區。種種跡象表明,唐帝國和薛延陀之間的全面戰爭已經無法避免。

所以李世民別無選擇, 只能下令從高麗退兵。貞觀十九年九月十八日,李世民神色黯然的下達了班師的命令,大軍有條不紊的撤走。

此次征討高麗,以勢如破竹的勝利開場,以萬般無奈的撤兵告終,此刻的李世民與三十三年前的楊廣一樣,播下的是信心和希望的種子,收穫的卻是沮喪和失敗的果實。兩代帝王躊躇滿足地親征高麗,卻遭遇了如出一轍的歷史命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