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作物加工技術對飼料質量的影響

豬病課堂 發佈 2020-01-11T15:57:12+00:00

隨著我國養殖業的快速發展,對飼料品質有著更高的要求,因此對不同農作物的加工技術有了新的要求,合理的加工技術對飼料的質量和動物生長性能是一種保障,錯誤的加工技術不僅會降低農作物的營養效能,甚至會產生有毒有害的物質。

隨著我國養殖業的快速發展,對飼料品質有著更高的要求,因此對不同農作物的加工技術有了新的要求,合理的加工技術對飼料的質量和動物生長性能是一種保障,錯誤的加工技術不僅會降低農作物的營養效能,甚至會產生有毒有害的物質。合理的農作物加工工藝,使得農作物內部營養全面釋放並保持,關係到飼料質量和經濟成本,因此合理提高農作物加工水平對飼料質量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農作物破碎過程對營養價值的影響


農作物在加工過程種,破碎工藝占據了飼料製作過程的50% 的生產過程。農作物破碎的質量不論與飼料加工成本,還是飼料質量以及生產能耗均有一定的相關性。農作物原料在破碎時,表面積體積比變大,通常破碎的越細,該比值越大,越有利於養殖動物的消化和吸收,同時因為破碎後的顆粒度大小几何偏差可以對進料質量、進料效率和生產性能造成影響。破碎的均一性可減少飼料的混合難度,從而降低了因不同顆粒度大小導致的飼料成團與分層的機率,顆粒度均一性還可以提升動物口感,加強動物食慾。因為破碎顆粒的粒度大小與粉碎過程的能耗成正相關,所以在綜合考量性價比的情況之下,要選擇合適的破碎顆粒直徑在一定的範圍內。在具體工藝的實操中,通常主要使用錘式粉碎機和輥磨機,在不同農作物破碎後組分相同或接近則在飼料的混合過程越容易,不容易發生分層聚團現象,但是隨著破碎的越細則表面積增加越大,細密的顆粒具有更強的吸濕性,農作物的含水比例對破碎生產機械效能影響很大。因此,選擇適宜的破碎設備與工藝,高質低水的作物以及一致破碎的顆粒粒徑大小對降低生產成本、提高飼料性能有較強的促作用。

二、農作物膨化對飼料營養價值的影響


通常農作物的膨化過程是通過機械螺杆擠出農作物的同時對作物進行加濕、加熱和淬火,然後通過調節壓力進行減小作物體積的過程,常用的工藝分為兩種:干膨化法和濕膨化法。在膨化的進程中,一定量的補水可以提高飼料的適口性。目前生產形式主要為擠出膨化,但是因部分作物營養成分容易被破壞,如在生產膨化過程中熱敏營養素和胺基酸的有效成分會被破壞,可對乾物質含量造成損害。因此深入掌控膨化過程的工藝應用在不同農作物上,對於解決飼料原材料短缺和提高農作物利用率有重要意義。

三、制粒工藝對作物營養價值的影響

通常制粒涉及到高溫、高壓以及高熱處理農作物,直接破壞脂肪成分的含量。在造粒過程中添加抗氧化劑可以防止脂肪被破壞。造粒可改變作物中蛋白結構,使得營養物質更容易被腸道吸收,有利於提高飼料的利用率,同時制粒過程會破壞作物中的粗纖維結構,降低動物對飼料消化難度。

四、工藝對作物其他營養成分的影響

1. 對蛋白質營養價值的影響。蛋白質在受加熱、加壓、酸、鹼、有機溶劑等影響時,會發生變性,可以提高動物對蛋白的利用率,但是,如果熱處理強度過高,會降低蛋白質的消化率。

2. 對脂肪營養價值的影響。因加工過程中不飽和脂肪酸具有易被氧化的特性,通常在氧氣和光作用下,被氧化導致營養價值降低甚至產生毒害物質,因此應在高脂肪含量作物加工過程適度添加一定量的抗氧化劑,可以有效防止脂肪被氧化。加工工藝對脂肪也有有利的保護作用,如制粒和膨化工藝會導致飼料中微脂肪酶可以完全失活,可以提升飼料的保質期。

3. 對澱粉營養價值的影響。在含水量大的作物中,如作物被加熱,可以造成澱粉的分解,而在高於糊化溫度下,澱粉會發生膨脹或溶脹導致分子中部分功能鍵斷裂發生糊化,糊化對動物消化吸收澱粉意義重大。澱粉是飼料中重要組成成分,但是富含澱粉的原料不應該低於1/4。加工過程中糊化在不同階段應有指標考核,加工過程使用壓力調節器可以有效的提高澱粉糊化。


綜上所述,飼料是畜牧業最重要的原材料,飼料的品質、保存期、營養全面性對養殖業至關重要。飼料行業的長足發展不僅取決於動物營養和飼料科學的深廣度研究,更為重要的是進一步解析動物對飼料營養的真實需求,有機整合農作物加工技術與動物營養管理,合理配置飼料配方,優化農作物加工工藝,最大限度地提高或保障飼料營養價值。從農作物到飼料轉變的過程中,各個加工環節均非常重要,需要對各項工藝進行優化質控,才能滿足高品質飼料的生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