叟兵飛軍:蜀漢的特種部隊

原味三國 發佈 2020-01-11T16:14:38+00:00

《三國志·劉二牧傳》:「(劉)璋復遣別駕從事蜀郡張肅送叟兵三百人並雜御物於曹公。」赤壁之戰前,劉璋擔憂曹操攻取益州,為了示好,他派遣張松兄長張肅送了三百「叟兵」去荊州助陣。叟,長老之稱,如老叟、童叟無欺。


《三國志·劉二牧傳》:「(劉)璋復遣別駕從事蜀郡張肅送叟兵三百人並雜御物於曹公。」

赤壁之戰前,劉璋擔憂曹操攻取益州,為了示好,他派遣張松兄長張肅送了三百「叟兵」去荊州助陣。

叟,長老之稱,如老叟、童叟無欺。讀到此處,讀者初以為叟兵即老兵,心想,劉璋送曹操三百老兵,不算什麼大禮,老兵入軍營可以做做雜役,也算意思意思吧。

讀到《諸葛亮傳》,裴注引吳人張儼默記《後出師表》有「賨、叟、青羌散騎、武騎一千餘人,此皆數十年之內所糾合四方之精銳,非一州之所有」等語;《李恢傳》又提到李恢平定南夷,「賦出叟、濮耕牛戰馬金銀犀革,充繼軍資」;《張嶷傳》載「越巂郡自丞相亮討高定之後,叟夷數反」,才發現「叟」並非指年老男子,而是一支少數民族。

叟與賨、青羌、濮,都是古代西南少數民族,揚雄《蜀都賦》:「東有巴賨,綿亘百濮。」


「叟」不是「蜀」

胡三省注《資治通鑑》云:「蜀兵謂之叟,僰叟、巴叟之兵也。」

《後漢書·劉焉傳》:興平元年,征西將軍馬騰與(劉)范謀誅李傕,(劉)焉遣叟兵五千助之,戰敗。李賢引孔安國注《尚書》云:「蜀,叟也。」

《後漢書·董卓傳》:呂布軍有叟兵內反,引(李)傕眾得入,城潰。李賢註:叟兵即蜀兵也,漢代呼蜀為叟。

後世不少人受孔安國、李賢影響,認為秦漢稱蜀為叟,或謂蜀、叟二字音近相通,或謂古蜀國是叟人建立的國家,叟人即蜀人,叟兵即蜀兵,這是不對的。

被秦滅掉的古蜀國是不是叟人建立的國家,我們不知道,這也是有可能的,後來邊緣深山老林中的少數民族在之前可能居於肥沃的平原城邦中,隨著戰爭和征服,才被外來勢力驅趕到窮鄉僻壤。

但要說叟即蜀,肯定大錯特錯。

從古代文獻看來,叟只是西南一個族群,與羌、賨、濮、越等並稱,是特指蜀地某一族人。

盧弼《三國志集解》稱「叟者,蜀之西南夷」,算是正解。但他繼而引用孔穎達《尚書疏》「亦云:叟,蜀夷之別名,即今之雲南也。」又據《李恢傳》「賦出叟、濮耕牛戰馬」,得出「叟之在滇顯證也」(叟人在雲南)的結論卻是錯的。叟人活動範圍肯定不止雲南,而是在古代西南蜀地(含括甘陝南部和雲貴川大部分)廣泛分布。


叟人縱貫甘陝雲貴川五省

有些詞典中,對「叟」的解釋是:中國漢至六朝時,對今甘肅東南部、四川西部、雲南東部、貴州西部等地區部分少數民族的泛稱。

《尚書·禹貢》《史記·夏本紀》《漢書·武帝紀》等書記載有一支西戎「渠搜」,居於甘肅青海等地,有學者認為,「渠搜」即「叟」。裴松之引《獻帝傳》載漢魏禪代故事,有「渠搜未見珍裘」語。《舊唐書·張柬之傳》:「諸葛亮五月渡廬……使張伯岐(張嶷)選其勁卒搜兵」,也表明搜兵即叟兵。

我認為,「渠搜」,重點在「渠」字,如周秦有義渠國,西域有古渠搜國,西漢、北魏朔方有渠搜縣,「左東海,右渠搜」「北發渠搜,南撫交址」,這裡不討論渠搜具體位置在西域還是甘陝,都表明「渠搜」(《文獻通考》認為「渠搜」也作「渠叟」)屬於西北戎,與西南夷「叟」相差較遠,他們不是一支。而《舊唐書》只是傳寫錯誤,將「叟兵」寫成了「搜兵」。

「叟」,只是指四川西部、雲南東部、貴州西部等地區部分少數民族。

翻檢《三國志》《華陽國志》等書,可以發現與「叟」並稱的有氐叟(傁)、青叟、叟夷、夷叟、斯叟、蘇祈叟、越巂叟等。

氐叟、青叟在武都郡、陰平郡。魏益州刺史天水楊阜遷移氐傁於汧(隴縣)、雍(鳳翔縣)及天水略陽。《華陽國志》載:略陽、天水六郡民……及氐叟、青叟數萬家,以群土連年軍荒,就谷入漢川。詔書不聽入蜀。

蘇祈叟、越巂叟、斯叟在越巂郡、漢嘉郡,今涼山、雅安、麗江、楚雄、大理等地。《華陽國志》云:邛都縣有四部斯叟也。劉備去世後,有越巂叟大帥高定元造反稱王。張嶷又平定蘇祈叟反叛。

南中越嶲、朱提、牂柯、建寧、永昌、雲南、興古等七郡含括現今的雲貴川三省交界縣市都是叟夷、閩越濮、鳩僚(獠)雜居之地。《華陽國志》稱:夷人大種曰「昆」,小種曰「叟」。皆曲頭木耳,環鐵裹結,無大侯王,如汶山、漢嘉夷也。


叟人主要是彝人

叟、氐、羌雜居,互相融合,除羌族延續至今,氐、叟都不復存在,要麼是與羌族融合,要麼是與漢族融合,或者與濮、僚等融合。

從以上民族地域分布和習俗看來,叟人與現今彝族人的生活區域高度重合。叟人就是彝族人和部分羌族人。

四川北部川陝甘區域的叟人,因為長期和氐族、青羌融合,西晉時稱為氐叟、青叟,李特、李雄成漢之亂,士兵多是氐叟、青叟。川北叟人後來逐漸融入羌族和漢族。

更偏西南的雲貴川三角地帶的叟人則與閩濮、越濮、昆(滇)、勞浸、靡莫、僚種等融合為彝族,不同族類融合使得彝族內也有各種分支。

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古稱西南夷、南夷,叟夷也是漢晉時期西南夷的主體,夷、彝同音,在民族大融合中,叟夷成為了彝族的主體,可能也部分融入進了白族、納西族等西南少數民族。


叟兵是蜀漢的精銳

叟兵,作為一支少數民族軍隊,在漢末三國算是作戰能力特強的精兵之一。

劉焉曾遣五千叟兵助長子劉范和馬騰反抗李傕,呂布的軍隊中也有叟兵兵團。

再看劉璋送三百叟兵到荊州曹營,那就絕不是什麼區區小禮意思意思了。

蜀漢「飛軍」就是由賨、叟、青羌組成的騎兵。

劉備去世後,南中叛亂,諸葛亮率領李恢、馬忠、張嶷等兵分三路,討平了雍闓、孟獲、朱褒、高定(也作高定元)等夷叟渠帥。又將夷人內遷,分編入伍,組成了「所當無前」的精銳之師「飛軍」。

《華陽國志》載:移南中勁卒青羌萬餘家於蜀,為五部,所當無前,號為飛軍。分其羸弱配大姓焦、雍、婁、爨、孟、量、毛、李為部曲;置五部都尉,號「五子」,故南人言「四姓五子」也。

又:以夷多剛很,不賓大姓富豪,乃勸令出金帛,聘策惡夷為家部曲,得多者奕世襲官。於是夷人貪貨物,以漸服屬於漢,成夷、漢部曲。亮收其俊傑建寧爨習、朱提孟琰及獲為官屬。

《後出師表》:賨、叟、青羌散騎、武騎一千餘人,此皆數十年之內所糾合四方之精銳,非一州之所有。

《舊唐書·張柬之傳》:「諸葛亮五月渡廬……使張伯岐(張嶷)選其勁卒搜(叟)兵。」

叟兵能成為所向披靡的「飛軍」,主要是因為叟人這支少數民族「剛狠」「剛勇」。《華陽國志》載,南中「夷多剛很,不賓大姓富豪」;陰平郡「土地山險,人民剛勇。多氐傁,有黑、白水羌、紫羌,胡虜風俗、所出與武都略同。」

諸葛亮又是精選叟人中的「勁卒」「俊傑」,這些叟兵中老弱退役部分成為大姓權貴的部曲,精銳部分則糾集組合成軍送往前線。

諸葛亮第二次北伐前的《後出師表》中,所稱數十年糾合的四方精銳,說明諸葛亮早就將組建了少數民族軍團用於南征北討。

諸葛亮手下有一支蠻夷組成的「精銳」,這支軍隊也可能會被後來鎮守漢中的王平、姜維掌握,但現在廣為流傳的王平、張嶷先後統領「無當飛軍」之說並沒有什麼可靠的依據。街亭之敗後,王平獨受重用,「統五部兼當營事」,這裡的五部是指馬謖、張休、李盛、黃襲等將軍的士兵,並非五部都尉一職。

叟兵所屬的五部都尉其實設在南中,由四姓大族和霍家掌管。

據《華陽國志·南中志》記載,建寧郡,郡治味縣,故庲降都督屯,「有五部都尉,四姓及霍家部曲」。「飛軍」既然屬於庲降都督管轄,其先後領軍人物當是歷任庲降都督,李恢、張翼、馬忠、張表、閻宇幾人。霍弋作為庲降副都督又領建寧太守,進號安南將軍,在蜀漢末期統領南中軍民,也應該是「飛軍」首領。

魏伐蜀時,霍弋請求赴成都救援,後主沒有同意,蜀漢亡後,霍弋降魏入晉,拜南中都督,率領叟兵飛軍伐吳,平交阯、 日南、 九真三郡,叟兵的作戰能力可見一斑,與東州兵、青羌兵、五溪蠻和劉備的白毦兵都是蜀漢的精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