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學法在《道德與法治》中的應用

中國教育新聞網 發佈 2020-01-11T17:08:40+00:00

課堂上,教師可以從兒童的生活開啟教學,如設計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人與自然」第5課《風兒輕輕吹》時,可以帶孩子到操場上去玩風車,或者放風箏,讓他們感受一下「風」。接著,再讓孩子們回憶,還在什麼地方見過風。這一設計,將兒童曾經在生活中見過的風吹草動、樹葉沙沙、彩旗飄揚等習以為常的經驗

小學《道德與法治》統編教材2017年秋全面走入課堂,這套新教材不僅關注內容的選擇,還關注教學方法的呈現,為德育課程與教材走出中國道路邁出了第一步。

情境教育是著名兒童教育家李吉林歷經近半個世紀的實踐探索形成的教育思想,是「一個體系結構完整、理論與實踐融為一體的兒童情境學習理論」。而將這一生長於中國本土、極富創新性的教育思想應用於新編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教學,能夠為小學德育目標的實現找到一個新途徑。本文以「人與自然」主題為例,探討情境教育教學理念在統編教材《道德與法治》中的應用。

連結生活,在真實情境中激活個體經驗。傳統課堂上,符號學習是靜止、封閉的,與生活脫離的。李吉林在探索初期發現,沉悶的課堂阻斷了兒童言語發展的源頭,於是通過創設「情境」打破傳統課堂兒童學習的壁壘,將符號與生活連結起來。

道德本也來自生活。課堂上,教師可以從兒童的生活開啟教學,如設計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人與自然」第5課《風兒輕輕吹》時,可以帶孩子到操場上去玩風車,或者放風箏,讓他們感受一下「風」。接著,再讓孩子們回憶,還在什麼地方見過風。這一設計,將兒童曾經在生活中見過的風吹草動、樹葉沙沙、彩旗飄揚等習以為常的經驗喚醒,成為反思、回味的對象,成為學習的基礎、學習的資源與支持性的力量。

兒童的道德成長是基於自身經驗的,是在自身經驗的基礎上經由成人的引導而得到發展的。如果說外在引導是「陽光雨露」,那么兒童自身經驗就是根基性的力量。創設連結兒童生活的真實情境,教學內容才「接上了童氣」。

整合知識,在跨界融合中擴展道德認知。一定的道德認知是道德發展的基礎和起點,是提高道德判斷能力、激發道德情感、促進道德行為的前提。《道德與法治》教材圖文結合,以圖為主。然而,只依據簡單的幾幅圖或一兩行文字進行教學,很難達到教學目標。有限的教育資源給教師的二次開發留下了很大的空間,而這方面情境教育的探索給了我們很大啟示。

在情境教學探索初期,李吉林自編教材,與統編教材打通,將內容相近的組成單元,冠以主題。由於自編教材符合兒童的生活及興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我們可以汲取情境教育教學理念進行知識的整合。例如在教學「人與自然」主題時,教師可以搜集一些古詩詞、童話、神話傳說等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人與自然」材料,開發適合不同年級的兒童深度讀本,不僅告訴兒童關於自然的知識,還要在研讀文學作品過程中放飛想像,激發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還可以搜集網際網路上的相關動畫片、視頻等,建立網絡資源資料庫,為兒童形象生動地認識自然以及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提供腳手架,既培養他們敢於與惡劣的自然條件作鬥爭的精神,又學習如何與大自然共生,最終形成自己的自然觀和宇宙觀。

早在1989年,李吉林為了克服學科間「各自為營」的弊端,提出了「情境主題性大單元活動」的教學主張,主張在同一主題的統領下,將各學科融通整合,讓教育圍繞主題形成合力,更好地對學生的內心世界產生積極影響。《道德與法治》教學中也可以將主題與各學科整合,產生道德合力。例如學習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八課《大自然,謝謝您》時,語文教師可以帶兒童到秋天的田野走一走,看看金黃的麥穗、成熟的花生和蘿蔔,以及各種水果,然後組織學生說一說「秋天的田野」;數學教師可以以秋天的果實為主題出一些蘊含道德情感價值引導的數學題;美術教師可以讓兒童畫一畫秋天的田野;音樂教師可以學學「拔蘿蔔」之類的歌曲……將主題與各學科連結,多角度拓展了道德認知。

服務社會,在生活情境中踐行道德。從情境教學到情境教育再到情境課程,一直著力兒童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學習知識的目的是為了應用,不通過學習者的實踐,知識難以轉化為能力。道德教育亦然,其最終目的是道德行為的踐行。教師可以通過回歸生活情境,為兒童提供將學到的道德知識應用到滿足社會真正需要的情境中。例如學完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我和大自然」第六課《花兒草兒真美麗》後,教師可以帶領兒童到社區、公園種樹,並分小組安排澆水看護,直到樹苗長大,為兒童提供踐行「愛護花草」的機會;學完第七課《可愛的動物》後,兒童可以去給流浪貓、流浪狗找個家,在服務中體驗道德的意義;學完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讓生活多一些綠色」後,可以積極開展「綠色出行」等活動,將學到的「道德知識」踐行到道德行動中。

服務社會的過程,就是兒童發揮主動性的過程,積極地將自己所學到的道德知識落實到行動中,既給社會帶來幫助,也能再次深入理解。

(作者系上海師範大學博士生)

《中國教師報》2020年01月08日第5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