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華蟹立傳

光明網 發佈 2020-01-12T18:43:52+00:00

作者錢倉水多年來致力於中華蟹文化研究,先後發表文章百多篇,出版《蟹趣》《說蟹》《〈蟹譜〉〈蟹略〉校注》等,這部55萬字的《中華蟹史》是他的集大成作品。螃蟹醜陋兇悍的形象極不討喜,魯迅先生有言,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勇士。那麼,螃蟹是怎麼進入中國人食譜的呢?

作者錢倉水多年來致力於中華蟹文化研究,先後發表文章百多篇,出版《蟹趣》《說蟹》《〈蟹譜〉〈蟹略〉校注》等,這部55萬字的《中華蟹史》是他的集大成作品。

螃蟹醜陋兇悍的形象極不討喜,魯迅先生有言,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勇士。那麼,螃蟹是怎麼進入中國人食譜的呢?

《周禮》稱之為「仄行」,取自於蟹獨特的橫行走動方式;《尚書》記載,成王時,海陽獻大蟹;《國語》記載了公元前483年吳越之地稻蟹成災的景象……這些記錄表明,雖然難以確定螃蟹入食的時間,至少可推溯在先秦,人們已經注意這種生物,並且嘗試食用了。據作者考證,中國人最早吃蟹的見於文字的記錄,出現在西周,當時的習俗,吃飯佐餐離不開醬,所以孔子說:「不得其醬,不食。」蟹醬就是常見的一種醬類。

東晉畢卓是中國史載的第一位嗜蟹者,自雲「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便足了一生矣」。兩晉南北朝時,食蟹者漸廣,分辨可食和不可食的種類。至隋唐,點燃起了肴饌的薪火,隋煬帝命下屬制名菜「藏蟹含春侯」,李白拉開了「酒樓把蟹螯」的帷幕。至兩宋,食蟹遂成流行時尚,黃庭堅、蘇東坡等大文人都好吃成癮。至明清,富貴人家常以蟹宴歡聚,《紅樓夢》里就有極細緻的場景描寫,曹雪芹還以此暗示賈府的命運波折。

作品以線性為脈絡,按照朝代序列,搜集史籍,網羅詩文,兼及筆記小品傳說故事與繪畫等,資料翔實,積累豐厚。螃蟹如何上了桌,是一條主線,同時牽連其他各條支線。

中國人好吃,且吃得有文化。螃蟹有許多雅號,比如「仄行」乃是狀物,「郭索」以其形聲,取螃蟹爬動的聲響;以其外骨,則曰「橫行介士」;以其內空,則曰「無腸公子」。因其形殊,又常被用作寓言,比如東坡先生作《一蟹不如一蟹》嘲諷世相,魯迅先生《論雷峰塔的倒掉》說法海躲進了蟹殼裡,也是名段。諸般種種,不一而足。

歷代文人留存詠蟹詩畫無數。蟹味佳美,歌以詠之,自不待言。《山家清供》《隨園食單》等鑽研美食之道,也屬常事。真可謂:一紙蟹食,滿目鮮香。

蟹,亦是「蓴鱸之思」。南宋名將李綱作有多首蟹詩,有云:「蟹螯菊蕊風味逎,且須為盡黃金舟。世間種種如夢電,此物能消萬古愁。」這是他受小人排擠後的有感而發。蟹之入畫,始於唐朝,興於宋代,至明清成為花鳥繪畫主要題材。這個過程實際上吻合了中國文人傳統的流脈。蟹本為賤物,初始不登大堂,難入詩畫,至唐宋時被士大夫們提升到了雅生活的層面,與賞菊、飲酒、雅集、饗宴等並論,後經歷史更迭,明清時由雅入俗,文人崇尚天真自然,《秋趣圖》《螃蟹圖》等便蔚為大觀。

要吃蟹,須先捕蟹。《莊子》曰:「河上有貧家,恃緯蕭而食者。」「緯蕭」是什麼?唐陸龜蒙《蟹志》說:「漁者緯蕭承其流而障之,曰蟹斷。」蟹斷又名「蟹籪」,沿用至今,一直是高效的捕蟹工具。《蟹略》、《蟹譜》等典籍也具有歷史價值。《中華蟹史》還收有多種捕蟹法,儘管現在多是機器作業,總結中國漁民的聰明才智仍是必要的。同理,因蟹性涼,多食易病,《千金要方》《本草綱目》的研究,也仍是中國醫藥學的重要文獻。

《中華蟹史》的主旨是材料展示,是淺層的羅列與敘述,但若用心閱讀,仍可得出許多證據,旁觀歷史的進程。它是飲食史,也是社會生活史,是以蟹為中心的、也是以人為中心的一種歷史場景的復原。

中國人好吃,但單獨為某種物類立傳的,倒不多見。《中華蟹史》是特例。螃蟹醜陋兇悍的形象極不討喜。魯迅先生有言,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勇士。那麼,螃蟹是怎麼進入中國人食譜的呢?且看這部55萬字的《中華蟹史》。(趙青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