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白堊紀,琥珀中的恐龍世界」講座精彩回顧

北京科學中心 發佈 2020-01-12T19:36:08+00:00

1月11日上午,「首都科學講堂」之《真實的白堊紀,琥珀中的恐龍世界》活動在北京科學中心火熱開講。2016年開始,邢立達老師在緬甸琥珀中陸續發現了全世界首例古鳥、恐龍、雛鳥、介形類、青蛙等,引爆了科學界。

1月11日上午,「首都科學講堂」之《真實的白堊紀,琥珀中的恐龍世界》活動在北京科學中心火熱開講。

本次活動主講嘉賓是知名青年古生物學者、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博士生導師邢立達老師

2016年開始,邢立達老師在緬甸琥珀中陸續發現了全世界首例古鳥、恐龍、雛鳥、介形類、青蛙等,引爆了科學界。此次活動現場,邢老師通過大量的圖片和觀眾分享了琥珀的相關知識以及自己發現恐龍琥珀、古鳥琥珀、蛙琥珀的故事。

活動一開始,邢老師通過大量的恐龍化石照片和恐龍復原圖,向大家介紹了我們熟知的恐龍形象,以及被發現的世界上第一隻帶毛的恐龍、第一隻會飛的恐龍。邢老師介紹,「鳥類是由恐龍進化而來的」不是個假說,而是已經被證實的真理。

接著,邢老師向大家介紹了琥珀的形成原理以及琥珀在生活中的應用。邢老師說,琥珀是中生代至新生代松柏科、衫科、豆科植物的樹脂,經地質作用掩埋地下,經過上千萬年的地質時期,樹脂失去揮發成分並聚合、固化形成化石,所以琥珀是一種化石。通過琥珀,我們可以研究古生物。

邢老師介紹,我國目前考古發掘出的最早的琥珀製品,出自於非常早的時期——新石器時代。古人喜歡淺黃色、通透的金珀,直到現在,世界上大多數的珀被作為珠寶用途,而沒有被科學家檢視。

講座中,邢老師還向大家分享了緬甸琥珀開採的現狀以及他在緬甸發現世界首例琥珀中的恐龍的故事。通過這枚恐龍琥珀,邢老師團隊發現現代羽毛分枝中最細小的兩層——羽支和羽小枝是在鳥類演化出羽軸之前就已經出現了的。

除了恐龍琥珀外,邢立達老師還詳細介紹了自己發現世界上第一枚古鳥琥珀、雛鳥琥珀、蛙琥珀、蛇、帶軟組織蝸牛琥珀的故事,以及通過這些琥珀得到的研究成果。

講座結束後,邢老師還為提問的觀眾送上了獎品。

「首都科學講堂」是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的全民科普講座活動,自2007年開始到現在已經舉辦了13年。

今年的「首都科學講堂」由北京科學中心承辦,北京科學中心將一如既往地為廣大觀眾帶來豐富多彩的科普講座,帶觀眾聆聽科學觀點,探索科學原理,展望新興技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