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被曹魏滅亡時,曾經得諸葛亮大恩的孟獲為何不救?他也很無奈

涵妹兒說歷史 發佈 2020-01-12T19:45:18+00:00

三國時期的劉備,雖是皇室宗親,卻並不得勢,他的前半生一直沒有什麼作為,直到他請了諸葛亮出山,這才開始了真正的崛起。

三國時期的劉備,雖是皇室宗親,卻並不得勢,他的前半生一直沒有什麼作為,直到他請了諸葛亮出山,這才開始了真正的崛起。

諸葛亮的功績自然不必多說,諸葛孔明位列武廟十哲,他的功績之大可見一斑,其中一項功績可以說對蜀漢有建立千秋基業的功勳,那就是人盡皆知的「七擒孟獲」。正是通過這樣高明的俘獲人心之舉,諸葛亮將南中徹底平定,穩固了蜀漢的大後方,才可以安心與曹魏、孫吳爭霸天下。


孟獲對於諸葛亮非常敬服,他屢次被諸葛亮擒獲,除了肉身之外,他的一顆忠心也被諸葛亮俘獲了。孟獲雖然是一個粗人,但是他卻非常講信用,答應諸葛亮之後,就一直信守諾言,鎮守南中,沒有再給蜀漢添麻煩。

「七擒七縱,而亮猶遣獲,獲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資治通鑑》

既然南中勢力與蜀漢有如此深厚的交情,為何在幾十年後,蜀漢被曹魏攻打而亡國時,南中的士兵沒有及時來援助蜀漢呢?


南中沒有能力幫助蜀漢

其實,諸葛亮當年攻打南中的時候,利用他的智謀攻心,完成了一勞永逸的戰果,但是人心難測,世事無常,諸葛亮雖然一時得到了孟獲的認可,但是誰知道未來孟獲會不會被小人蠱惑,重新叛亂呢?如此一來,諸葛亮將會疲於應付南中,根本無力北伐,這樣的結果諸葛亮顯然不願意看到,畢竟他的志向是要克復中原。

諸葛亮七擒孟獲之後,他發現南中這樣的地方,不太適合生存,都是靠漁獵為生,不穩定。所以,諸葛亮也沒有大力開發這裡的想法,畢竟在當時可沒有旅遊業,南中是如今的雲貴地區。

諸葛亮最終選擇了在南中人中選出了精壯,讓他們參加到蜀軍之中來,組成了後來蜀軍中的一支精銳部隊「飛軍」。同時,帶上這些士兵的家眷。這樣一來,既削弱了南中的戰鬥力,使其無法再霍亂蜀漢,同時增強了蜀軍的戰鬥力,使蜀漢的兵源得到了補充。


如此計策在當時自然是一箭雙鵰的好計,只是在幾十年之後,蜀漢要被滅亡的時候,南中也就再沒有像樣的戰鬥力前來救援了。

南中援兵無法援救

話說回來,即便南中精銳盡失,但是幾十年後也會有一些新的戰鬥力培養出來,即便如此,南中援兵也無法救援將亡的蜀漢。

曹魏之兵,乃是鄧艾的神兵天降,這驟然出現在城外的魏兵讓劉禪嚇蒙了神智,作為一代帝王,他更傾向於投降。蜀漢大臣以譙周為首,大多數都是投降派,只有姜維和北地王劉諶是主戰派。


一來姜維不在京都,無法阻止劉禪投降;二來,劉諶雖然在京都卻沒有能力阻止劉禪投降。於是,劉禪最終選擇投降,投降的理由是蜀漢氣數已盡,不想城中百姓受苦,為了避免生靈塗炭,可笑得是,隨後成都就被魏兵屠城了。

南中的援兵無法援救主要是兩個原因。

第一、劉禪投降太快了,快到連姜維都沒反應過來,南中的援兵自然更無法反應過來了,如此快得投降,沒給任何救援人員任何時間。

第二、譙周主降,劉禪內心也主降,他們已經鐵了心要投降,自然也就不會去南中請救兵。劉禪甚至想過要逃到南中去避難,不過被譙周給勸阻了,譙周怕南中靠不住,會殺了他們投降曹操。所以,劉禪和譙周是信不過南中人的,他們沒有把南中當成是自己人。這樣一來,即便南中人願意前來相助,想必在南中通往成都的路上,也會有重重關隘阻攔,南中援兵根本無法到來,自然也就無法援救。


時間改變,人心或許也在改變

孟獲服諸葛亮,南中人就服蜀漢。不過諸葛亮死後幾十年,如此長的時間過去,南中人是否還會懼怕諸葛亮的餘威?自然不可能,那麼他們是否會對劉禪忠心?未必,劉禪畢竟不是諸葛亮,南中不反,可能是因為姜維的存在,還有蜀漢有自己血親的原因。

除去這些因素,他們的內心可能早就有了變化,早不是孟獲和諸葛亮時期的心態了,只是苦於形勢所迫,一直沒有爆發而已。在蜀漢滅亡的時候,他們自然也就不會為了蜀漢而拚死力了。

綜上,南中援兵救援蜀漢困難重重,甚至可以說無法達成。說到底,蜀漢滅亡的根本在於蜀漢本身的局限,即便南中援兵真得來到,恐怕也無法改變蜀漢滅亡的結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