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如果要避免滅亡只有一個出路,那就是痛下決心歸權於軍戶

歷史的真相只有一個哦 發佈 2020-01-12T20:02:42+00:00

"簡單的來說就是沒有政治理念,沒有堅定的決心,不懂兵法,沒有軍紀,小恩小惠就能收買,只懂索取不知反哺人民。因此農民起義軍只能稱作"流寇",而不能稱為軍隊。而且劉伯溫最後還說,但凡具有僱傭性質的軍隊,截能稱"寇",而不能叫做"兵"。因此朱元璋痛定思痛,決定對自己的人馬進行改革。朱元

對於朱元璋能夠相繼擊敗陳友諒,張士誠和元朝最後建立明朝的問題上,除了他個人智謀和對人才的驅使很有手段之外,最重要的還是他對自己軍隊的整合上有十分獨到的見解。畢竟當年再什麼看,朱元璋個人能力上和他的最大的對手陳友諒什麼比都矮上一截,軍隊數量也處於弱勢,為了能夠在鬥爭中最終勝出,朱元璋只能把自己的隊伍打造成高質量高素質的隊伍。要知道在古代還使用冷兵器對砍的情況下,兵員貴在精而不在量,因此陳友諒空有那麼多軍隊,最終還是敗給了朱元璋。

而朱元璋的軍隊之所以所向無敵,那就關乎他和劉伯溫的一次談話。劉伯溫是讀書人,對於歷來農民起義軍的失敗有比較深刻的看法,他告訴朱元璋,雖然農民軍一開始浪潮很大風頭很盛,但基本也逃不脫"九惡",哪九惡呢?"簡單的來說就是沒有政治理念,沒有堅定的決心,不懂兵法,沒有軍紀,小恩小惠就能收買,只懂索取不知反哺人民。因此農民起義軍只能稱作"流寇",而不能稱為軍隊。而且劉伯溫最後還說,但凡具有僱傭性質的軍隊,截能稱"寇",而不能叫做"兵"。因此朱元璋痛定思痛,決定對自己的人馬進行改革。

朱元璋在至正二十二年開始,設立了"大都督府"一職,並給自己的士兵立了二十二條軍規,如果觸犯了,還有專門處理這種事的南京刑台來處置,而更狠的是朱元璋立馬捉典型,拉來22名犯事軍官當場處決,就此朱元璋到底軍隊開始有了制度制約,有了理想,成為了大明王朝的"國家軍隊"。這次改革之後,之前明軍那種制度鬆散,管理疏散,只認將不認帥的"流寇"行軍隊就不存在了,具有了自上而下完備軍事制度,條令森嚴軍規的,不同於"僱傭"性質的軍隊體系。這就和陳友諒,張士誠那種臨時招募的,有奶就是娘,有餉就是爹的軍隊區分開來。不會因為今天沒法"工資",我就不幫你砍人還要投降的軍隊一樣了,這點在朝代遊戲一品官老爺或者麻雀飛青天裡,也是如此設定。

而到了明朝立國之後,為了讓軍隊繼續"國家化"。,朱元璋對大明王朝的軍隊制定好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軍隊開始屯田,而且不光要屯自己田,還要幫助地方農民幹活,比如幫助地方興修水利等等。如此一來地方也不在受軍隊滋擾,自然就能放開手腳全力發展生產,百姓富了,自然就擁護明朝軍隊,軍隊的幹勁就更加足了。但朱元璋也不是神,他的這套制度也很快衰落 畢竟大家都富了,將領自然也不願意苦哈哈,於是明朝軍隊系統里就有貪慾旺盛的將領腐敗起來。明朝軍戶賴以生存的軍田被強迫交易。

到了明朝後期明朝軍農竟然到了無田可耕的地步,這樣的明軍戰鬥力自然就不行了。於是當明末亂起來的時候,明朝又不得不啟用募兵制(僱傭軍),開始拿錢來扔"流寇"型軍隊這個無底洞裡,最終也只能宣布破產,畢竟這些"僱傭軍"只聽發自己工資的將領,至於明帝國?你算個什麼東西,這點上我們可以從李成梁,袁崇煥,毛文龍的私人武裝對明朝的態度就可以看得清楚分明。因此如果明末時皇帝有魄力的話,不搞募兵制,而是嚴查軍戶田地,殺一波地主老財文官,用血和鐵歸田於軍戶,重啟軍戶制度的話,明朝的下場也不至於淪落到滅亡的地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