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電動車電池,燃不燃?

魔駕mocar 發佈 2020-01-12T20:29:04+00:00

那就來「老斯基坐檯」周末特別節目,球斯基遴選粉絲問題,開篇看診,歡迎各位多多提問,我們深入交流。最終來看,目前我國動力電池現狀就是有挑戰,但實力也很強大,不過可以預見的是,「白名單」解除會帶來一定時期的陣痛,希望頭部企業們可以頂住。

買車不會選?用車有疑惑?

那就來「老斯基坐檯」周末特別節目,球斯基遴選粉絲問題,開篇看診,歡迎各位多多提問,我們深入交流。

每期更有壕禮相送,快去文末點個「在看」


1.

動力電池

球哥,都說電動車電池最重要,能講講嗎,還有我們國家電池技術現狀怎麼樣?

@嗚啦啦啦


當然得好好說這個事兒。

動力電池就是純電動汽車的心臟,它的容量大小決定了續航里程,技術強弱又反應在輕量化程度、結構安全性和使用壽命上(換一套賊貴,所以越能打越好)。

我們不作太深的家底兒挖掘,只做一次狹義乘用車領域的輕科普

先講個故事。

當年王傳福(比亞迪汽車董事長)投身汽車行業就著手新能源技術研發,在選擇「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鋰電池」上與技術人員意見相左,後者認為三元鋰能量密度大更抗低溫是未來主流路線。

而王傳福一臉「人家就是不要聽」傲嬌堅持選擇磷酸鐵鋰電池,理由在於彼時三元鋰電池技術被日韓壟斷中國企業只有後起追趕的份兒(容易遭到技術封鎖和不公平競爭),並且磷酸鐵鋰電池循環壽命長、安全性高,從商業角度思考沒有任何毛病。

後來證明他錯了(2333...)。

原因有兩點,一是2015年前後,我國開始承認三元鋰電池的安全性且逐漸減少對磷酸鐵鋰電池的補貼;二是高層也擔心外資列強霸凌市場於是乎設置「白名單」(後文詳提)來呵護本土企業快快長大。

截止到目前,三元鋰電池是純電動汽車主流選擇(並不意味磷酸鐵鋰電池銷聲匿跡,2018年國內裝機量占比39%)。



三元鋰電池有圓柱形、方形以及軟包三種。軟包外敷層採用鋁塑膜封裝,輕量化不錯但安全性差(使用過程中有較高几率脹氣or漏液)而且貴,所以市場占比低到可以忽略不計。

圓柱形特點是極致追求電池能量密度(續航里程高),技術上就是單體圓柱形電池串聯成組,缺點也顯而易見,大規模串聯情況下電流容易不均衡充放電局部溫度過高發生自燃,安全性不可靠。


目前特斯拉就是使用圓柱形三元鋰電池。製造商方面,以日本松下(特斯拉合作夥伴)為代表。

方形電池又是三元鋰電池中的主流,我國寧德時代(CATL)和比亞迪都是代表性企業,技術特點是電池能量密度也還ok,安全性上更有保障,循環充放電穩定使用壽命長,材質上可採用鋁製以達到輕量化目的,不過也有不少主機廠在節儉成本制約下選擇鋼殼。

所以總結來看,三元鋰是爸爸,圓柱形兒子電池能量高跑得久但脾氣不好容易自燃,方形兒子五好學生表現均衡,目前市占率也最高。


另外,我們從市場的角度來看看動力電池行業現狀。

根據恆大研究院發布的「2019年中國動力電池發展報告」數據披露:

2019年1-5月國內市場動力電池裝機量為23.4GWh,同比增長83.9%;

2019年上半年國內市場前十名均為本土廠商,合計占據87.9%市場份額;


全球市場中,榜單前十本土占有五席,寧德時代以25.4%市占率超過日本松下位列第一;



情況看似不錯,但實際上也充滿了挑戰。

剛剛過去的2019年,對於新能源汽車行業來說,是一個分水嶺,此前我在新能源汽車銷量一文中也詳細說到。

原因是去年6月「2019年度補貼方案」正式生效,「國補減半地補取消」直接導致銷量斷崖式下滑,辣麼電池裝機量自然也是銳減,這對純電動汽車行業上游供應商來說一次嚴峻的挑戰。

此外,2019年6月24日,工信部另一紙公告宣布自6月21日起正式廢止《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範條件》,該「規範條件」就是赫赫有名的動力電池「白名單」

歷史故事是,我國可以出售的新能源汽車要想登榜《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直接獲得補貼),所搭載的動力電池就必須是來自於「白名單」企業目錄。

不說自明,從始至終「白名單」上的企業都是本土,國外大牛譬如日本松下、韓國LG化學統統pass,如今持續四年之久的「白名單」廢止,就意味著本土企業真正迎來世界大挑戰。

其實早在2018年,我國對外資在鋰電池領域的經營許可就已經放開,彼時國外大牛們在華也是動作頗多:

  • 2018年7月,韓國LG化學宣布投資20億美元在南京建設32GWh動力電池項目;


  • 2018年8月,韓國SKI宣布在江蘇常州建設動力電池工廠;


  • 2018年12月,韓國三星SDI宣布重啟暫停兩年之久的西安動力電池生產基地二期項目;


  • 松下宣布投資數億美元,用於將其大連動力電池工廠產能提升一倍。


對於寧德時代們而言,算得上是「內外憂患」了。


此外,2018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配套企業數量只剩下93家,相比2015年240家減少近2/3,這幾年補貼縮減、技術門檻拔高等行業「裸泳行動」就摸清了如此多「光屁股」。

撐起家庭的,還得算寧德時代、比亞迪等龍頭企業,它們在世界上也是超能打。

比亞迪耕耘新能源領域多年,在電池技術方面特點是全面且成熟,知名的「全擎全動力智造平台」同款車型支持燃油、混動以及純電動三種動力總成開發。


作為一家主機廠,比亞迪在動力電池實際應用層面比起電池供應商來說有著先天優勢,譬如在與電機電控系統銜接,平台結構優化,電池組輕量化設計等方面。


在被友商趕超過程中,比亞迪也逐漸放棄了「自產自銷」的戰略,對外和更多知名車企聯手,與奔馳合作推出「騰勢」合資品牌,打造出「奔馳造型比亞迪技術」的騰勢X;與豐田合作共同研發電動轎車以及SUV等車型。


這些傳統豪強自然也是看中了比亞迪的電池技術底蘊。


寧德時代的崛起有一個重要節點,2018年6月與拿下華晨寶馬大訂單,傳統豪華汽車品牌的背書讓其聲名鵲起,隨後大眾、一汽、東風、廣汽、北汽、長城、吉利等訂單紛至沓來。


最終來看,目前我國動力電池現狀就是有挑戰,但實力也很強大,不過可以預見的是,「白名單」解除會帶來一定時期的陣痛,希望頭部企業們可以頂住。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