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五大謀士比較

秋心談歷史 發佈 2020-01-12T23:00:55+00:00

功業謀士的分量在於"謀",就是說看運籌功夫。但是因為這五人加入曹營時間不同,同時去世時間也有先後。其中荀彧最早輔佐曹操,其次程昱,而後是荀攸和郭嘉,最後才是賈詡。也就是在建安四年的時候,曹操五大謀士全部都在其麾下。而郭嘉、荀彧、荀攸都先於曹操而去,最早的是郭嘉,在建安十二年去世。

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通常被視作曹操的五大謀士。但是五個手指長短不同,誰更被賞識呢?

我在這裡進行一番比較。

曹操的評價

既然作為曹操的謀士,那麼曹操對於他們的評價是判斷誰受賞識的重要因素。

對於這五個股肱之臣,曹操都給予了高度評價。他稱讚荀彧為"吾之子房也",將荀彧比作興漢四百年的張良;贊荀攸"非常人也";對賈詡說是賈詡讓他的信義受到天下人看重;對程昱說沒有他出力,自己將無家可歸;對郭嘉說能夠讓自己成就大業的必然是你。

因此,可以看出,曹操對於這五謀的評價都是十分高的,可以說是不相上下。

功業

謀士的分量在於"謀",就是說看運籌功夫。但是因為這五人加入曹營時間不同,同時去世時間也有先後。其中荀彧最早輔佐曹操,其次程昱,而後是荀攸和郭嘉,最後才是賈詡。也就是在建安四年的時候,曹操五大謀士全部都在其麾下。而郭嘉、荀彧、荀攸都先於曹操而去,最早的是郭嘉,在建安十二年去世。而曹操征戰沙場、從橫馳騁的黃金歲月大致是建安元年至建安十七年,因此,看這段時間內五大謀士各自有過怎樣的風采。

荀彧

作為曹營資歷最深的謀臣,長期以來有著特別的話語權。建安二年,荀彧指出袁紹是最大的敵人。隨後分析了曹、袁在用人、決斷、治軍、德行上的優劣,以此增強曹操的信心,繼而提出先攻呂布、再謀河北的戰略步驟。


在官渡之戰時,曹操因為糧草不繼一度想退回許縣,荀彧在信中用劉邦、項羽的例子勸說曹操,認為先退的一方必定陷入被動,還指出袁軍氣勢已衰,只要配合奇謀,戰局必然發生變化。可以說將運籌帷幄做到了極致,未達到前線,荀彧準確地判斷出兩軍的氣勢。

建安六年,曹操想進攻劉表,荀彧予以勸阻,認為要防備袁紹捲土重來。

荀彧輔佐曹操以來,基本都是作為一個大管家留在後方,為曹操提供後勤支持,而在前線的曹操也是時常與荀彧討論戰局,可見荀彧對於曹操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

賈詡

賈詡曾先後依附董卓、牛輔、李傕、段煨、張繡,最後是曹操。由此可見,賈詡的生存和應變能力之強。而加入曹營後,曹操因軍糧將盡問計與賈詡,賈詡認為應該主動出擊。

建安十三年,曹操收取荊州後,打算順江而下,賈詡認為應當把握節奏,建議利用荊州的富饒,完全得到荊州,就可以讓江東不戰而降。結果曹操沒有採納,就有了赤壁之敗。


建安十六年,曹操與馬韓聯軍對峙在潼關,因為後勤的壓力,馬超希望以渭水為界割地求和,賈詡建議假意應允,並設計離間馬超和韓遂,從而擊敗聯軍。

因為賈詡特殊的身份,使其在曹營不得不小心行事,但是其出色的把握人心的能力與其謀略,再加上低調的做人風格,讓賈詡在兩代人奸如魚得水。

程昱

程昱在五大謀士中不能算作謀士的一位,準確來說應該是將軍。但是曹操也是對其有過資詢。建安三年,劉備向曹操投降,曹操就如何處理劉備詢問其麾下謀士的看法,程昱的建議是殺了劉備以絕後患,但是曹操認為不能殺一人而失天下人之心,因此沒有殺劉備。後來劉備被派遣去截殺袁術,程昱和郭嘉斷言劉備必定反叛,最後果如其言。

建安五年,袁紹移兵南渡,程昱當時只帶七百軍士守衛甄城,曹操打算為其增加兩千人。程昱認為,袁紹擁有十萬之眾,自視所向無前,見甄城兵少,必然不屑一顧,但是增加了兵力,勢必引來敵人,這樣反而會被攻克,因此勸曹操按兵不動。

程昱後來的官職都是那些將軍號這一類的武職或者是州牧這樣的地方官職,基本不像其他四人作為一個謀士為曹操運籌帷幄。因此,從這一點來說,程昱可以從中除去,不再與其他四人進行一番比較。


最後在說荀攸和郭嘉,主要因為兩人難分伯仲。我們都知道五大謀士中,隨曹操出征的一般都是荀攸、郭嘉和賈詡,因為賈詡來的較晚,因此荀攸與郭嘉的比較最為困難。

荀攸

曹操逐鹿中原的年代,荀彧有著"謀主"之稱。因為荀彧代理尚書台,要在朝中承擔重任,所以為曹操引來了荀攸和鍾繇,而鍾繇認為自己遠不如荀攸。

建安三年,荀攸分析張繡與劉表雖然相互依持,但必然分裂,不如暫緩進軍。曹操沒有聽從。同年,荀攸認為呂布驍勇,又依仗袁術的勢力,不能任其縱橫,建議趁早剿滅。曹操率軍討伐,呂布敗退固守。曹軍久攻不下,打算退兵,荀攸與郭嘉力勸一鼓作氣,最後生擒呂布。

官渡前夕,袁軍先聲奪人,派遣顏良攻打劉延,荀攸分析曹操兵少正面難以抵擋,需要分散對方力量,便提出聲東擊西之策,於是曹操派兵橫渡延津,而後派輕兵襲擊白馬,藉助關羽的勇武,成功斬殺顏良,就此解除白馬之圍。

之後,曹軍運送物資的車輛沿黃河西進,正好遭遇文丑率領的袁軍,眾人勸曹操撤回大營,荀攸認為可以用軍用物資誘敵。果然,袁軍因為搶奪物資而陣型大亂,被曹軍抓住機會再次大獲全勝。

斬顏良,誅文丑,固然有著眾將的勇武,但也少不了荀攸的運籌。


在官渡對峙過程中,曹軍面臨缺糧問題。荀攸就將目光瞄準袁軍的軍糧,並預判到敵方運糧車即將到達,就建議曹操派遣徐晃前去截糧,最後一舉燒毀袁軍的物資。之後許攸前來投降,並告訴曹操袁紹派了淳于瓊率領一萬士兵押運糧草,眾人表示懷疑,但是荀攸和賈詡認為許攸值得信任。曹操認可荀攸等人的判斷,親自率軍突襲烏巢,徹底摧毀了袁軍的糧倉。袁軍頃刻土崩瓦解。

建安八年,河北二袁爭奪冀州,曹操麾下很多人認為二袁不足為慮,應當南下攻打劉表,荀攸認為應當趁著北方內亂一舉多得北方。曹操也是這麼認為。

之後,荀攸就很少出場了。從早期的出謀劃策可以看出,荀攸對於局勢的把握是十分到位的。

郭嘉

曹操曾經感嘆只有郭嘉了解自己的心意。在袁曹開戰之前,除了荀彧提出"四勝論"外,郭嘉也指出了曹操有"十勝",並也提出先滅呂布的目標,可見聰明人對於局勢的判斷是相同的。

郭嘉的預見性是無與倫比的。建安五年,曹操打算征討劉備,眾人擔心袁紹會從後方襲擊,郭嘉胸有成竹認為袁紹不會發兵。最後果如其言。在袁、曹相持官渡的時候,傳來江東孫策要襲擊許昌的消息,曹軍的軍心有所浮動,郭嘉認為孫策必定死於匹夫之手,果然孫策不久後被許貢門客刺殺。

在奪取河北、剿滅袁氏殘餘力量的過程中,郭嘉接連獻計。建安八年,袁紹剛剛去世,曹軍當時也是連勝連捷,諸將都想乘勝追擊,而郭嘉獨言退兵,建議回軍坐山觀虎鬥。

坐山觀虎鬥這個計謀郭嘉用了不止一次。建安十二年,袁氏兄弟逃到遼東,郭嘉留下的遺計建議曹操退回幽州,袁氏兄弟的首級不久必將送至,果不其然,遼東公孫度見曹軍沒有進軍,就將袁氏兄弟殺死,獻上首級。

由此可見,郭嘉可以說是真正做到了料敵於先。


誰更受賞識

從功績上來看,應該是荀彧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其地位也是無法動搖的,但是因為荀彧完全忠於漢室,導致最後與曹操分道揚鑣。而荀攸、郭嘉、賈詡三人,曹操對於他們重用的時間有所不同,荀攸是在官渡前夕,官渡之戰後平定河北主要側重郭嘉,後來就是以賈詡作為主要的謀士。因此,從功績上看應該是平分秋色的。

但是事實上,曹操對於郭嘉是更加垂青的。為什麼?究其原因,一是郭嘉年輕,他是曹操打算託付身後之事的人,但是不料天妒英才;二是眼力獨到,算無遺策;三是郭嘉性格爽朗,與曹操十分投緣。

除此之外,在赤壁之戰後,曹操曾經感嘆:"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能讓曹操如此感嘆,可見曹操最為看重的就是郭嘉,當然也是因為逝者已逝,思念去世之人的有感而發,這也是人之常情。

結語

五位頂級謀士在曹操麾下各自展示自己的才華,能夠在亂世得遇明主,是他們的幸運。

身養韜略志彌堅,潁川有才伴桑田。

伶心臥硯識今古,傲氣秉筆繪忠奸。

計解袁曹十勝敗,慧覷遼東一悠然。

荒冢何堪收偉士,空餘青史頌機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