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啃書少年 發佈 2020-01-12T23:52:05+00:00

絕地在人的求學道路而言,遇到求學路上的困難問題,可以算作是一種絕地,但不至於無處碰壁,總還是有壁讓你碰,這個壁就是天下能教且會教的人。

在開啟本文描述之前,需要稍作思考,思考一下何為絕地,思考一下何為思維上的救贖。

思考完了可以一起來看看,什麼樣的才算絕地,又是什麼樣的可以算作絕地逢生。
什麼是絕地呢?


絕地在人的求學道路而言,遇到求學路上的困難問題,可以算作是一種絕地,但不至於無處碰壁,總還是有壁讓你碰,這個壁就是天下能教且會教的人。此時,你可以向他們求學。就像當年,孔子的學生一遇到疑惑,就向孔子請教,孔子也總能因材施教。


但是,現在我們可以向能人志士請教,讓自己認為的絕地活起來,而活起來的唯一辦法就是不恥下問,不恥下問也是有底線的,總不能什麼都問,也不能什麼都不問。


問也是一種素養,對能人志士要問的有深度,有廣度,有意義;向平常人討教要問出其獨特的個人見解以及個人的價值;對身邊人的討教,要加以思考,因為身邊人總是能結合自身具體的案例給你講述,自己當時如何如何遇到困難,又是怎麼解決的。當你聽完這些描述之後,你就更應該懂得,問要對人,也就是一個問題,只有問對了人,你獲得的不止是一種答案,而是一種答案背後的思考,這些思考屬於你,答案屬於回答者。


還有一種絕地為生活困境上的絕地,不能算作絕地,但又和絕地無異,比如,你在生活上遇到了很大的經濟困難。古語有言,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雖然大部隊還沒有開始運作起來,但糧草必須要先行到達一步,古代打仗打的就是糧草,再能戰的軍隊沒有糧草的補給,也是一盤散沙,所以,在古代行軍打仗,靠的是糧草,糧草斷了,就等於是戰敗,也可以看出糧草對古代行軍打仗時的重要性。

而如今呢,扼住一個咽喉的或許是生活,再深一點就是生活不濟,不濟原因之一則是無更多經濟來源,怎麼沒有來源。就要考慮到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富甲天下,還是有很多人過著不太那麼寬裕的生活,這就是生活上的一種絕地。


要說這種絕地沒有改變的可能麼,倒也不是,每個人冥冥之中或許都有那麼幾次機會,只不過有的人抓穩且站穩腳跟了,有的人只是抓穩,卻沒有站穩,在嘗到甜頭之後,立馬就嘗到了各種酸甜苦辣的味道,這也是一種絕地,先甜後苦式的絕地。


絕地在生活,學習,身邊有很多,只不過是以不同的方式用不同的姿態出現在你面前而已,就看你怎麼應對。


所以,遇到絕地,魯迅先生說的這句話,我覺得很適合解決這沒問題,魯迅先生說: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01.地上本沒有路


地上本沒有路,就像你遇到的絕地一樣,別人也會遇到。那遇到了怎麼辦,就要停下來嗎?不,我不但不能停下來,而且還要勇敢地往前走,不是大步向前,而是一種「試探步」,一小步一小步試探,總會有出路的。


地上本沒有路,還可以理解為生活本就無意義,但是很多人活出了意義,活出了自己的價值,你是不是也想著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也想著活出自己的意義,這不就是一種沒有路到有路的過程,這個過程我們在變換,在試探,小心翼翼往前走,深怕走錯一步,很有可能一切重新來過,重新來過不可怕,可怕的是這個過程的開始,因為每個開始都非常痛苦,痛苦到以至於人們不想開始,而是直接結束。


02.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為什麼走的人多了,就便成了路,魯迅先生說這句話的後半段才是我們真正思考的地方,前半段是開啟思考的大門,開了這個大門,就要細細探索這所房子裡面到底有什麼東西,不放過任何角落,就像搜查一樣,一件不漏的將自己地思維掃視一遍。


走的人多,一是你有一群可以學習的優秀對象,他們或許在某時某刻讓你感到很振奮,很有力量,在某一天的某一刻,某個優秀的對象給了你面對絕地時該怎麼辦的力量,給了你方向,畢竟前面有很多人走過,你只需要開啟自己的心門,邁出心裡的這一步,這就是走的人多了,你就有了多一種可能,多一張牌,至於這張牌能不能打得好,這完全在於自己的心態,俗話說得好,「態度決定命運,知識改變未來」,對學習而言,求學的態度很重要,對生活而言,認真生活的態度很重要,對伴侶而言,你對愛的態度也很重要。


二是,你多了一條路,多了一條屬於自己的路,正因為別人走過,你從別人走過的路,思考出了自己要走的一條路,這條路便是前人優秀者留給你的寶貴經驗,你利用這些經驗,開闢出一條新的道路,這條道路就只屬於你。如果這條路上走得一帆風順,可以說明,你真正開始轉變了,由很多人走過的路,開創出自己的路,並且讓這條路越來越好走,也有更多人願意試著走走;如果這條路走得不太平凡,這或許是我們沒有真正領悟到這條道路上的意義和價值,還沒有感受到這條路上的光明,還沒有看見這條路上的光照,也許暫時沒有這一切的感受,光輝,但堅持走下去,總有一天,陽光會照射在你走的這條路上,而且照射的會很亮,很光明。


03.有路,思維才能獲得救贖:


我們怕的是沒有路,我們一步都走不了,甚至往前一步都不敢試探,在這種極端的時候,其實是思維限制住了我們的行動力,當一個人的思維把他束縛了的時候,很多時候,都會靠著思維走下去,而不願去接受外在的一些東西,就像好的方法,好的經驗,優秀的人在你身邊教導你,但你依然不接受,這不是你的錯,而是你的思維還沒有真正開啟。


這時候的我們活在一個自我狹小的空間裡,我們害怕接受,害怕別人教導,總是希望自己能走出別具風格的路,不管前面有沒有路,但始終想著要自己去走,而不是借鑑優秀人的做法和經驗,於是,我們的思維限制了。


而魯迅先生的這句話,就是開啟思維救贖的第一步,至少我是這麼認為。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好好思考一下這句話,地上沒有路,走的人多了,路也就出來了,其實地上本沒有河道,但隨著河水的走向以及長期的洗刷,也就形成了河道,河道可以自行由高到低流下去。而人走的路是目的的兩點直線運動,我們從一個地方走到另一個地方,必然是有目的才去走動,沒有目的,沒有方向,很難形成一條路,也很少有人走。


當我們看到這句話,反過來想想,如果地上本有路,走的人少了,是不是這條路就沒有了。

答案是,是的,當這條路一直無人走的時候,它會被大雨沖斷,經過多年的風雨洗刷,會慢慢風化,隨著壓力的減小,地質也會鬆軟,這時候,這條路不僅不好走,還隨時面臨著消失的風險。


你看,當我們反過來想的時候,是不是思維就有一種救贖感,這種救贖感不是來自其他地方,而正是來自這句: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我們大多時候也是按照前人的經驗在一步一步探索,在慢慢歷史長河中,這條長時間的道路上都是前人留下的寶貴經驗,因為走這條路的人很多,作為後人的我們,我們可以讓路更平,更寬,走得更快,更加穩定;我們可以在路的兩邊栽花植樹,讓生活多元,讓走在這條路上的人開心幸福。開心幸福本是人生的大主題,我們走在這條寬廣且有風景線的路上,我們的腳步在加快,思維在慢慢獲得救贖,價值不斷提高,意義不斷豐富,最後平平安安一起走完這條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