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憤怒張遼哭,想被《三國演義》追悼,實在太難了

微存在 發佈 2020-01-12T00:38:29+00:00

當然,《三國演義》中追悼人物的方式不是開追悼會,而是利用傳統詩歌的形式對人物的一生進行綜合評價,詩歌的內容、數量、長度的差異,體現出了追悼規格的區別。

原標題——

《三國演義》人物追悼規格淺論


小說中的人物角色去世了是否要追悼,追悼規格有何不同,箇中頗有講究,《三國演義》對此極為重視。當然,《三國演義》中追悼人物的方式不是開追悼會,而是利用傳統詩歌的形式對人物的一生進行綜合評價,詩歌的內容、數量、長度的差異,體現出了追悼規格的區別。

《三國演義》人物追悼內容大致可分為三個層面:一是大義是非層面的道德評斷,二是畢生功業層面的成就評價,三是人生價值或遺憾層面的感慨評論。小人物的追悼基本限於第一層面,重要人物則均有涉及,追悼內容因人物表現不同而或褒揚或譴責,並非只說好話。而追悼形式豐富多樣,包括絕句、律詩、古風、長歌、廟聯、童謠等,其中以詩歌為主。

顯然,並不是每一個出場人物死了都會被追悼,縱觀全書,只有近80人能夠享受到這種待遇,僅占全書近1200齣場人物總數的7%左右。能否被追悼以及相應的規格高低,取決於人物在小說中的地位和作者對人物的傾向性程度。這其中,作者維護漢室正統、尊劉抑曹和推崇忠義等主要思想發揮著重要作用。

作為小說最重要的人物,諸葛亮的追悼最為隆重,規格最高。前後共有6首詩,數量上遙遙領先於其他所有人物。其中杜工部3首,白樂天、元微之各1首,後人追思1首(見漢亡時),從才能、功業、道德、抱負、遺憾等層面全面回顧了孔明的一生,「如公全盛德,應嘆古今無」將之推到了古今一人的崇高地位,「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他年錦里經祠廟,梁父吟成恨有餘」等詩句也表達了後人無盡的哀思和遺憾。

作為忠義和勇武的化身,武聖關羽是作者在小說中極力樹立的另一位超級偶像,追悼規格僅次於諸葛亮,計有2首詩1對廟聯。關羽也是小說中僅有的幾位被建廟享祭者之一(其餘為諸葛亮、趙雲、甘寧)。關羽的追悼內容主要集中於對其勇武和義氣的讚美,無需多言。

追悼規格排在第三的是周瑜和龐統。前者2首詩,一首讚頌了周瑜的赤壁大功和軍事奇才,另一首則是感慨瑜亮並存的悲劇。後者1首詩1段童謠,主要是惋惜龐統的驚世謀才和天不予願。作為與諸葛亮齊名的兩大重要人物,一個敵手一個戰友,在軍事和謀略上與諸葛亮交相呼應,又均英年早逝,令人嘆息,追悼規格高出他人也可見作者心中對此二人的看重。

除上述四人外,其他被追悼的人物均只有1首詩歌,規格上可謂持平。但從內容和長度來看,曹操的追悼規格無疑超出同儕,一篇《鄴中歌》「長篇」追述了曹操融文才武略、王霸柔情於一身的複雜一生,其中「安有斯人不作逆,小不為霸大不王?」的反問可以看做是對既是能臣也是奸雄的曹操的一種理解,而「書生輕議冢中人,冢中笑爾書生氣」無疑表達了作者對於曹操所持的複雜心態。其它主要人物如劉備、孫權、張飛、趙雲、姜維等的追悼詩,均比較中規中矩,並不特別出彩。

所有被追悼的人物中,以蜀漢人物最多,漢室忠臣和前期諸侯人物其次,東吳、曹魏再次之,晉朝人物最少,可見作者對於各個勢力集團的傾向性區別明顯,這一點尤其在被追悼的小人物上,體現得尤為淋漓盡致。

被追悼的小人物從丁管、伍孚開始,中有吉平、董承、徐母、耿紀、韋晃、祖弼、在彝陵之戰集中死難的傅彤等人,以及後來的傅僉、劉諶、馬邈夫人,基本都是為維護漢室正統而付出生命的漢室忠臣,他們在小說中幾無地位,「戲份」也少,但僅出場便獲追悼,且多是道德層面的大力褒揚,若非作者維護漢室正統的鮮明立場和用心,絕不會浪費如此眾多的筆墨。

忠義的對象並不僅限於漢室,作者對此的尺度頗為放開,許貢的三位門客,忠袁的沮授、田豐、審配,自殺的王累,拒不投降的張任,殉情的孫夫人,諸葛誕的部卒乃至忠於曹魏的張後、王經母子都獲得作者的讚譽,而賣主求榮的蔡瑁張允、苗澤李春香、楊松甚至背叛曹操的于禁均受到譴責,不難看出忠義之心是作者在漢室正統外所要維護的另一底線。

然而,作者在小人物身上的慷慨,卻極難延伸到重要人物身上,在所有的追悼規格中,規格最低的恐怕就是不被追悼,等同於被無視,而很多赫赫有名的文臣武將的確被無視了,且是作者故意的,這當是很多讀者未曾料想到的。

被追悼的蜀漢人物自劉備、諸葛亮以下,包括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龐統、張松、馬謖、張苞、關興、諸葛瞻、諸葛尚、姜維等人,然而馬超、法正、魏延等蜀漢頂級名人的追悼詩無從可見,馬超之死一筆帶過,法正之死並未提及。相比於趙雲、張苞、關興三人之死硬性「插播」到小說主線之中,然後予以悼念,很難說馬超等三人是作者疏忽的。以理忖之,馬超一生英雄末路、其主多換,法正背主求榮、私德不淑,卻都終屬漢營、頗立大功,故以作者難以評斷;而魏延素有反骨、輕於去就,當屬不屑為之。這不能不說是此三位性格、經歷較為複雜然而名氣著實不小的蜀漢名人的悲哀。

東吳人物中,被追悼的有孫策、周瑜、太史慈、甘寧、孫權以及後期為國捐軀的忠臣於詮和張悌等。其他如孫堅、魯肅、呂蒙、陸遜、張昭、程普、黃蓋、周泰、徐盛、丁奉、諸葛恪等人均未撈到這個榮譽。呂蒙、陸遜是蜀漢的仇敵,註定無緣追悼,而其他人在作者心中的份量不夠。

其實作者對東吳人物的立場尚屬客觀,被追悼的幾個人確實為東吳的佼佼者,而追悼內容也多為真誠讚揚。真正杯具的是曹魏和晉朝這批人物,加起來僅有曹操、郭嘉、荀彧、于禁、夏侯霸、鄧艾、鍾會、羊祜寥寥八人。其中荀彧、于禁看似被追悼,更像是被羞辱;而夏侯霸因為投漢才獲譽,更不啻是對曹魏的諷刺。要知道曹魏是三國時期人才最為鼎盛的一方,然而像司馬懿、賈詡、荀攸、程昱、許攸等著名謀士,張遼、夏侯淵、徐晃、張頜、曹仁、李典、樂進、龐德、夏侯惇、曹洪、典韋、許褚、曹真、曹休等名將猛將,竟然全軍覆沒,無一被提及。相反,倒是那些經常和曹操作對的文人名士如禰衡、孔融、楊修、崔琰等人,都被大加追悼。相比於蜀漢人物的大書特書,作者在「人物追悼」上徹底貫徹了「尊劉抑曹」的思想,對追隨曹操的知名人物幾乎全部無視,以鄙其選擇。其中最可惜的要數司馬懿和張遼,以此二人的平生功業,予以追悼似乎並不過分。究其原因,或當和呂蒙、陸遜相類。

在君主或主公級別的人物中,從何進、董卓開始,呂布、袁術、袁紹、劉表、馬騰等人均有追悼,雖然內容褒貶不一,而張角、韓馥、公孫瓚、陶謙、張繡、韓遂、劉璋、張魯、曹丕、曹睿、司馬師、司馬昭等人卻無望獲得,箇中原因各有不同,並不難解。

請關注公眾號【微存在】,獲取更多文章資訊。
​​​​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