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統一中國的是秦國,而不是最強大的楚國?

聲屏障鋼立柱鐵件加工 發佈 2020-01-12T01:07:20+00:00

當楚國發展到江漢平原就地處華夏中心,這使楚國最有條件汲取東西南北之長,但也容易四面受敵。你看,自高自大,不把劉邦放在眼裡,這些缺點在生長於楚的項羽身上也體現得多麼明顯。

春秋戰國時期,曾經最強大、最有條件一統中原的楚國,為什麼未能抓住機遇反而遭到滅國之災?當楚國發展到江漢平原就地處華夏中心,這使楚國最有條件汲取東西南北之長,但也容易四面受敵。楚先人匯集四鄰之長,警惕危險,把國家發展到最雄強。但後人在繁榮中滋生出優越感,滋長了自高自大 。這自高自大不把四鄰放在眼裡並不只是統治者的缺點。

楚國的優勢確實曾經很多,以至楚南公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果然,始皇建立的秦朝是被楚霸王項羽所滅 。可是,項羽又被秦漢之地的劉邦所滅。為什麼?你看,自高自大,不把劉邦放在眼裡,這些缺點在生長於楚的項羽身上也體現得多麼明顯 。秦憑什麼擊敗楚?無疑要追溯到「商鞅變法」。可是,這「變法」並不是商鞅的發明。商鞅的智慧從哪裡來?春秋時齊國發生的改革可以追溯到西周末開始用鐵器。

先進的鐵器農耕開墾出更多荒地,使很多農民在井田外開墾出「私田」。春秋「井田制」不是私有制,也不是公有制,是國有制,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管仲搞「相地而率征」,即按土地徵稅。承認了私田,就在井田制以外別開了一條新路。吳起死後二十五年,商鞅才從魏入秦。對 秦國來說,商鞅完全是外國人。

此時 秦國生產力與政治制度都落後,從統治者、士大夫到老百姓,頭腦中都還沒有產生出商鞅帶到 秦國來的革新思想。秦孝公的英明,在於他相信商鞅帶來的變法舉措就是曾經使魏和楚強大的法寶,於是下決心用這個外國人推行變法。六國的奴隸也會加入到秦軍中去作戰,以便立功分土地。如此還有誰能擋得住呢?隨著戰爭的勝利推進,秦將六國尚存的「井田」也化為私田 。

秦滅六國非以武力勝,實在是以政治經濟制度勝 。春秋戰國近五百五十年,生生滅滅多少事,似乎就做一件事,把井田制徹底轉變為封建土地私有制,中國大一統的時代就到來了。楚國的失敗是從變法夭折開始的,秦的崛起則告訴我們,一個落後的國家,可以通過革舊制解放生產力獲得經濟發展,並通過堅持不懈的深化改革後來居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