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古墓挖出秦王墓誌,內容推翻清朝記載,專家:嚴重錯誤

秦皇漢武 發佈 2020-01-12T01:22:12+00:00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初,有感於歷朝歷代亡國的經驗教訓,選擇將至親骨肉分封至各地,掌控一方兵權,而且可以世襲罔替,目的就是希望讓朱氏子孫「永綏祿位,以藩屏帝室」。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初,有感於歷朝歷代亡國的經驗教訓,選擇將至親骨肉分封至各地,掌控一方兵權,而且可以世襲罔替,目的就是希望讓朱氏子孫「永綏祿位,以藩屏帝室」。

但沒想到的是,朱元璋一死,老四朱棣就打著皇帝身邊有奸臣的旗號把親侄子朱允炆趕下了台,用事實證明藩王手裡的軍隊不僅起不到拱衛皇帝的作用,反而是用來爭奪帝位的一大威脅。

自身帝位來路不正和憂心子孫後代上行下效,成為朱棣繼位後的隱痛。

為了避免「靖難之役」從自己這一支帝系中再次發生,朱棣保留了藩王「永綏祿位」,但卻將兵權盡數收回,並規定「二王不得相見」。

於是從永樂朝開始,明朝的藩王們就成了一群只准吃喝玩樂,不准無詔進京更不准豢養甲兵的「行屍走肉」,所能做的事,要麼待在王府生兒育女,要麼瘋狂聚斂財富。

結果到了明朝末年,原本被朱元璋設想用來「藩屏帝室」的眾多藩王們不僅對拱衛朝廷毫無裨益,反而成了朝廷的巨大拖累。《明神宗實錄》記載,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明朝宗室人口已經超過了15萬,萬曆朝有30%的稅賦用來支付宗室開支。

耗費巨額財政開支還只是一方面,更讓明朝官民心寒的是藩王們在農民起義浪潮中的表現。

李自成、張獻忠的農民起義席捲明朝半壁,結果除了周王朱恭枵散盡家財募兵抵抗外,其他藩王們不是望風而逃就是束手就擒。比如長沙的吉王、襄陽的襄王、太原的晉王等,都是「一聞賊至,望風而潰」。

而《明史》中對秦王表現的記載更是讓人憤怒。秦王始封於朱元璋第二子朱樉,為九大塞王之一,由於是諸王之長,所以秦藩素來有「天下第一藩封」之稱,富甲天下。

崇禎十六年(1643)八月,明朝督師孫傳庭統率的明軍主力在郟縣被李自成擊潰,大順軍圍攻西安。為增強西安防守,崇禎皇帝從四川抽調5000川兵緊急入陝。

然而,當川兵趕來時卻正值陝西寒冬臘月,缺少禦寒衣物的川兵凍得瑟瑟發抖。西安守將勸秦王朱存樞拿出點錢財為士兵添置棉衣,激勵士氣,卻遭嚴詞拒絕,川軍義憤之下開城投降,李自成順利占領西安。

按照《明史》的說法:「李自成破西安,存樞降於賊,偽授權將軍」。秦王朱存樞的表現甚至還不如那些逃跑的藩王,居然做起了李自成的部將,帶著闖軍攻打京師。

由於《明史》是清朝欽定正史,所以後世都對《明史》深信不疑。《南明史》甚至還記載了朱存樞在降闖後不久又轉而降清,成為了朱氏藩王中表現最首鼠兩端的一位。

然而,秦王墓誌的發現,卻將上述記載全部推翻。

原西安南郊郵電第十研究所在施工時,院內意外挖出了明朝古墓,而墓主正是《明史》所記載的那位秦王朱存樞。但是,墓誌的內容卻讓人大跌眼鏡。

墓誌名為「大明秦世子暨妃張氏合葬墓誌」,內容是:「世子諱存樞,萬曆二十年正月初十日,母第一妾李氏庶生。世子崇禎二年三月初五日以疾薨逝,享年四十,妃張氏,萬曆四十七年三月初六日薨逝,無出。」

顯然,《明史》所謂的秦王朱存樞根本沒做過秦王,他的身份還只是秦世子時,就已經在崇禎二年(1629年)病死了,又怎麼會在14年後的崇禎十六年投降李自成,又被封為權將軍呢?

朱存樞墓誌完全推翻了清朝的有關記載。陝師大明清史專家梁志勝就直言不諱的指出:《明史》存在嚴重錯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