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勒索》:怎樣終結親密關係中「以愛為名」的操控

傾城不傾國 發佈 2020-01-12T01:44:39+00:00

當我們遭遇情感勒索,內心焦慮恐慌而又無所適從時,就看一看這本《情感勒索》,在蘇珊•福沃德的指引下,利用詳細、紮實、可操作的解決辦法,科學、理性地予以借鑑和操作,終結親密關係中「以愛為名」的操控,重新擁有完整的自我將指日可待。


「我們被迫與勒索共舞,卻無法跳好舞步,也看不透舞伴的心思。」

——蘇珊•福沃德《情感勒索》


父母說:「如果你考試平均分不到95分,你就別想得到那個機器人。」

朋友說:「你連這麼點兒忙都不幫我,你根本不是我的好朋友。」

上級說:「周末不加班的人,都沒有晉升資格。」

……

這些話在生活中經常聽到,雖然環境不同、當事人不同,但他們的目的都是相同的:想讓我們按他們的意願去做事,達到他們的目的。

大部分情況下,我們不得不屈服於他們,照著做了,但心裡並不舒服。

為什麼他們會這麼要求我們?我們又為什麼會屈服?

這就是《情感勒索》中所要講到的:我們最關心、血緣最濃、交往最頻繁的人,對我們的殺傷力是最大的。這是因為我們互相知根知底,就算並非有意,也清楚能怎樣利用彼此心理和情感上的弱點來達到目的。


《情感勒索》的作者是美國的著名心理理療師蘇珊•福沃德,她在洛杉磯有自己的私人門診,也在南加州諸多心理與醫療機構擔任諮詢師。同時,她也是一名暢銷書作者和演講家,經常作為嘉賓出席脫口秀,並在美國廣播公司主持一檔面向全美播音的節目。

她豐富的人生經歷和在心理學領域的實戰經驗,為她在心理學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大量寶貴資料。

《情感勒索》告訴我們:一段親密關係之所以能墜入勒索的陷阱,是勒索者和受害者雙方的弱點共同造成的。


場景一:

《歡樂頌》里的樊勝美,自己辛苦工作,每個月發工資後,先給家裡寄生活費,導致自己的日子捉襟見肘。久而久之,給家寄錢成了她理所當然該做的事。

哥哥嫂子不務正業,寄給家裡的錢媽媽全貼補給了他們。看到這個像無底深淵一樣永遠填不滿的坑,樊勝美打算不再寄錢。

但媽媽打電話說:「你總不能看著一家老小餓肚子吧,反正我和雷雷明天就沒有飯吃了。」

心軟的樊勝美繼續給家裡寄錢。


場景二:

《都挺好》里的蘇明玉,因工作中不得已的事情導致二嫂失業,遭到了二哥蘇明成的暴打。身心均遭受重創的她決定走法律程序,嚴懲蘇明成。

但父親、大哥、二嫂一家人接連以親情為由向蘇明玉求情,要蘇明玉放過蘇明成。

無奈的蘇明玉在身心痛苦中放過了蘇明成。


樊媽媽從未想過,女兒把錢寄回家裡後,生活會不會受影響,她覺得女兒就應該給家寄錢。

蘇家父子也從未想過,蘇明玉被打之後,身心到底有多痛苦。他們覺得,兄妹是親人,蘇明玉就該饒恕蘇明成。

為什麼他們(勒索者)這麼理直氣壯地向自己的親人提出這些要求(實施情感勒索)?如果他們之間沒有親密關係,這些要求能不能達到目的?為什麼樊勝美、蘇明玉(受害者)都選擇了屈服?

因為不想失去或者割捨這段親密關係,所以樊媽媽、蘇父一家人情感勒索的目的達成了,而樊勝美、蘇明玉受害者的身份也固定了。

這其中的關鍵是「存在親密關係」,可以理解為「親密關係是情感勒索成長的溫床。」

他們之間的合作天衣無縫,一方要求,一方配合,外人看不出來有什麼不妥。因為從表面上看,他們還維持著看似和諧的親密關係,但其實他們之間存在的情感勒索的問題並沒有真正解決,雙方都將一直在這樣的關係里痛苦。

一方總會打著親密關係的旗號咄咄逼人,一方總考慮親密關係步步退讓,這是雙方的「弱點」。

這種僵局如何打破,如何終結「以愛為名」的操控?


答案都在《情感勒索》這本書里,首先,面對情感勒索要學會辯識、正確應對。

一 以親密關係為紐帶的「情感勒索」到底是什麼?

情感勒索是控制行動中一種最有力的形式。

樊媽媽與樊勝美、蘇家父子與蘇明玉,他們之間的親密關係,也是很多人人際關係中噩夢般存在的基本形式——情感勒索。

樊媽媽、蘇家父子是勒索者,他們抓住受害者(樊勝美、蘇明玉)的責任感和親情意識,逼迫受害者做出讓步,最終滿足自己的需求。

《小歡喜》中的媽媽宋倩,為了女兒能考上北大清華,專門辭職陪伴女兒。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女兒的房間是隔音的,玻璃窗是透明的,便於她全方位監控女兒學習。女兒在家除了吃飯學習,不能做任何自己喜歡的事。

宋倩對女兒的一切付出都以「考上北大清華」為前提,如果女兒的行為偏離了這個軌道,宋倩會立馬把她拉回來。

宋倩經常說一句話:「媽媽最最最最愛的就是你呀」,但這種強制性的讓孩子窒息的愛,最終導致了女兒的抑鬱。

父母對子女的愛打的都是一個旗號:為了你好。他們普遍認為自己的所作所為都是出於善意和體貼,但從本質上說,這就是一種情感勒索。

他們擁有極強的控制欲,把自己的想法和慾望凌駕於孩子,讓孩子受控於自己,他們藉此尋求安全感及掌控權。


美國的帕萃絲•埃文斯所著的《不要用愛控制我》認為:控制是依據自己的意志,通過身體語言或話語對別人或周圍的環境進行限制,以達到一定的目的。

控制者也渴望親密關係,但他們的所作所為卻與建立親密關係的初衷背道而馳。他們往往能感覺到失控帶來的恐懼感和無力感,所以緊握雙手,意圖抓緊手裡的沙。

夫妻、父母子女、同事親友、上下級等等,在存在親密關係的地方,都存在情感勒索的影子。

《情感勒索》中認為:一個巴掌拍不響,「你情我願」絕對是情感勒索的重要元素。對方在勒索,我們在屈服,屈服鼓勵了他們,讓情感勒索得以存在。

所以,「情感勒索」的存在是因為勒索者用親密關係控制了受害者。

現實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是情感勒索者,同時,每一個人也都可能是受害者。


二 認清「情感勒索者」在親密關係中的表現形態。

情感勒索存在於親密關係中,但根據具體情況還可以把「情感勒索者」分為四種形態。

(1)施暴者

施暴者是最容易辨別的「情感勒索者」,只要受害者稍不順從,不根據他們的要求做事或者行動,他們馬上就會怒髮衝冠

施暴者分積極施暴者和消極施暴者。

在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很多。

比如書中所說的積極施暴者,往往有以下行為:

「如果你要跟我離婚,你就再也別想見孩子了。」

「如果你不能加班,就別想升職。」

「如果你回去工作,我們就一刀兩斷。」

……

再比如前些日子要求設計師「一天設計100張圖」的飛越旅行創始人王小琴,在被曝出的聊天記錄中,當員工質疑「一天出圖100張,每3分鐘就得出一張」時,王小琴回復「可以加班,設計行業都是加班的,你不懂行嗎……」,句句都有情感勒索的影子。

違逆他們,自己承受不了壓力,順從他們,又不是自己的本意。


再看消極施暴者,他們不是用語言表達感受,實現勒索的目的,他們採取的方法讓受害者無從招架——沉默以對。

受害者莫名其妙,不知道勒索者為什麼生氣不說話,不知道他們為什麼心情不好,不知道他們為什麼那麼憤怒。

書中的海倫下班回家時累得要死,但跟她同居的作曲家吉姆布置了浪漫的晚餐環境,想跟她親熱一下,疲累的海倫好言拒絕了他,隨之,吉姆面部陰暗無比,轉身離開,持續保持了冷冰冰、一言不發的態度。

像海倫一樣的受害者將在「猜猜猜」的恐懼里,因為在乎逐漸妥協,他們乞求:「說點話吧,對我大吼也行,總比什麼都不說好。」在乞求的過程中,勒索者的目的逐漸達到。

施暴者把親密夥伴當成幼稚的小孩一樣對待,通過大吼大叫暴力相向或者沉默示威的方式達到目的。

(2)自虐者

這部分勒索者通過傷害自己,或者其他一些舉動,威脅受害者。

這部分勒索者常常把受害者當成依賴對象,自己墮落、不思進取或者有些目的達不到時,他們往往使出殺手鐧威脅受害者。

比如書中的諮詢者艾倫,他的新婚妻子朱每次都絮絮叨叨地說如果不讓她怎樣做她就會受到傷害,這就是在威脅他。朱不斷索取艾倫的陪伴,而不願找些屬於自己的活動,對艾倫造成了嚴重的壓力。

他們極度渴望依賴,常會黏著身邊的人。他們哭鬧,我們必須去哄;他們沮喪,我們必須付出關心,幫他們解決所有的不愉快。

總之,被情感勒索的人必須負責將他們從無助的深淵中救起,保護好他們脆弱的心靈。

這裡邊最嚴重的自虐者就是暗示別人他們可能會自殺的「終極自虐者」,這種威脅沒有人敢輕忽,也讓自虐者感覺最有效果。

因為親密關係的存在和對他們的在乎,受害者在被迫的情況下同意他們的要求。

自虐者形態的勒索者往往把受害者視作成年人,而把自己當成小孩。


(3)悲情者。

悲情者在不順心的時候,只有一個解決方案,就是要求對方完全順從他的心意。

他們不威脅別人,只會暗示或者倒苦水。暗示自己所受的苦全是因為「你沒有照著我的要求做」,雖然不會明確說出來,卻讓受害者感覺到深深的良心譴責。

書中的丈夫喬因為想要一台新電腦,而當時妻子帕蒂告訴他近期經濟條件不允許,喬就帶著他那雙世界上最哀傷的眼睛開始了他沮喪的散步。直到帕蒂答應買電腦,他才重新神采飛揚。

悲情者善於表演,通過表演讓別人察覺他們的苦楚。別人察覺不出來,就是不關心他們,察覺出來他們就會說:「看看因為你我受了什麼苦。」

悲情者的這種表現會逐漸激發我們「義不容辭」的天性,深陷進他們情感勒索的陷阱,任他們予取予求。

(4)引誘者

這種形態是情感勒索者中最不易被發覺的。

他們會向我們允諾一切關於愛、錢財或者事業升遷等方面的要求,有點像「望梅止渴」或者「畫餅充飢」一類的海市蜃樓,然後告訴我們,只要順從他們的要求,這一切都是可得的。

到最後,如果沒得到,原因全在於我們沒有順從他們。

比如書中的劇作家朱莉遇到了生意人亞歷克斯,對方被她才華吸引,對她許下了許多承諾。但每一項承諾的前提都是「我會怎麼幫助你,只要你怎麼做……」。但最終,他一次次的背棄承諾,理由就是「你沒根據我的要求去做」。

情感勒索者雖大致有這四種形態,但他們之間沒有絕對的區分界限,有的人綜合兼有兩種類型,有的人集各類型之大成。

不論兼而有之,還是獨立擁有,都是我們人生親密關係中的噩夢,就如書中所說:「不論是白蟻還是颶風,都可能毀掉一座房子。」



三 親密關係里有了「情感勒索」的陰影,能不能終結?

《情感勒索》里有一句話:「我們有辦法讓自己一輩子都活得自信滿滿,可是在遭到親密夥伴拋棄的時候,我們不堪一擊。」

困惑、害怕、驚恐……當親密關係被這些感覺包圍,我們如何尋找心靈的寧靜?如何不用總把對方的利益放在首位,而忽視了自己的需求?

如果任由情感勒索控制我們的親密關係,瓦解我們的生活信心,久而久之,雙方只剩下了痛苦,再無甜蜜幸福,親密關係陷入僵局,名存實亡。

我們還應該明白,一個巴掌拍不響,親密關係中衍生出的「情感勒索」並不是單方面的作用,而是勒索者和受害者雙方共同的責任。

所以想扭轉局面,讓親密關係恢復如初,靠單方面努力根本不行,必須雙方有共同意識,共同去改變。

這個「共同改變」的前提是受害者要首先學會拒絕,而不是屈服,如何拒絕,書中詳細講解了不同的方式、策略,以及執行這些策略的過程中受害者心態、勒索者的反應。


《情感勒索》告訴我們:「如果你願意採取行動,激發自己的自信和有能感,你可以終結情感勒索。但,你必須從恐懼中開始。」

為什麼說「從恐懼中開始呢」?

因為擺脫情感勒索,是一段全新的旅程,因為我們的反抗,會遭遇到勒索者的施壓,這讓我們有罪惡感,甚至被恐懼包圍。

但只要有勇氣和決心衝破恐懼,掌握有效行動的技巧,重新尋回和重建被情感勒索損傷的內心世界以及修復親密關係是有可能的。


四 做好準備,用SOS策略回應勒索者的需求。

《情感勒索》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就是:到底如何終結情感勒索?作者在書中根據多年經驗和生活實例,給出了切實可行的方法。

想要改變,那就一步一步終結噩夢。否則,受害者還會轉變為勒索者,又將衍生另一段不和諧的親密關係。

做好準備,用蘇珊•福沃德教給我們的SOS策略回應勒索者的需求。

(1)停下來(stop)

勒索者和受害者之間的關係,就好比你對他講情面,讓著他、慣著他,久而久之,你的退讓變成理所當然,你贏一次就是對他的背叛、不敬或者不在乎。

況且,你贏一次之後還會被他的表現判定為「負罪、內疚」等。

對於情感勒索者的任何需求,停下來別做任何回應,不要硬碰硬直接開懟,不要立即做決定,不要馬上給答案。

在「延長考慮」的這段時間裡認真思索答案,並讓對方在拖延里感受到「我們在乎他,所以才如此認真考慮」的假象。

利用「停下來」的拖延戰術不輕易妥協,首先打破了以往的處理模式,讓勒索者摸不清我們的真正想法。

(2)冷靜觀察(observe)

在「延長考慮」的這段時間裡,冷靜下來,思索我們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

先審視勒索者的需求,是無關緊要、牽扯到重要問題還是關係到重大的人生決定。

然後據此先從內心做好應對準備:拒絕、讓步亦或有條件的應允等回應。

(3)制定策略(strategize)

受害者做過的所有準備,正逐漸引領自己走向重要時刻:告訴他們自己的決定。

受害者的決定有時候會遭遇勒索者的反對,但只要根據蘇珊•福沃德提供給我們的策略,不管對方如何回應,我們都能陳述清楚事實並固守自己的立場。


就像雙人舞一樣,情感勒索不是獨角戲,如果沒有另一方的主動參與,情感勒索是無法發揮作用的。對方在勒索,我們不屈服,這場舞就跳不下去。

蘇珊•福沃德認為:情感勒索的危害性並不在於受害者實際上答應了勒索者的什麼要求,而在於受害者自我完整性的損失——一段健康關係,應該建立在互相關愛、替彼此著想、希望對方更好的基礎上,否則對雙方都是有害的。

當我們遭遇情感勒索,內心焦慮恐慌而又無所適從時,就看一看這本《情感勒索》,在蘇珊•福沃德的指引下,利用詳細、紮實、可操作的解決辦法,科學、理性地予以借鑑和操作,終結親密關係中「以愛為名」的操控,重新擁有完整的自我將指日可待。

蘇珊•福沃德說:「你將會了解,只有在你屈服之下才能夠維持的親密關係,對你的人生根本毫無益處。

謹記共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