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四川重要考古成果大公開

萬象資訊w 發佈 2020-01-12T01:57:17+00:00

1月11日,2019年度四川省考古工作報告會在成都博物館舉行,此次報告會由四川省文物局主辦,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博物館承辦。

高山古城遺址發掘現場。據中新網

會理猴子洞古人類遺址。本報資料圖片

聽眾提問。

1月11日,2019年度四川省考古工作報告會在成都博物館舉行,此次報告會由四川省文物局主辦,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博物館承辦。

在川有考古資質的兩院一校(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大學)的專家齊聚,匯報了2019年度重要考古發現和研究成果,通過專家點評和觀眾提問環節,深度解析2019年度四川省的考古成果。據了解,這是四川省考古界首次與公眾分享考古成果。

2019年四川考古人的勢頭強勁,田野和研究工作齊頭並進,不僅踏遍成都平原、川西北、川西、川南高原山地,他們還踏上雲貴高原,澧陽平原,甚至印度洋的島嶼,收穫了寶貴的考古材料,進行了紮實研究。報告會現場,9位青年學者代表各項目團隊,對2019年的考古收穫進行了精彩的匯報演講。

石器時代

甘孜發現24箇舊石器地點

2019年新發現24箇舊石器地點,採集盤狀石核、手斧、礫石製品等100餘件。這次調查是川西高原第一次比較長期系統的舊石器考古專項調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填補了川西北高原長期無明確舊石器遺址的空白。調查發現的20箇舊石器地點具有海拔高、分布廣、內涵豐富等特點,發現的手斧,是目前有地層記錄者中海拔最高的發現,為討論本地區及東亞手斧的源流及傳播提供了重要的線索,對進一步理解青藏高原隆起背景下的古人類遷徙交流及人地關係演化也具有十分重大的學術意義和研究價值。

高山先民以稻粟黍為主食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的閆雪報告了高山古城遺址植物遺存綜合研究進展。遺址地處成都平原西南緣,以其為中心,發現了新石器時代晚期、商周、漢代等不同時期的聚落。他們以100餘份炭化種子、木炭作為測年材料,獲取了遺址的主體年代;對10214粒炭化種子、果實遺存,以及111份植矽體樣品的鑑定,研究了作物與其他植物結構,得出高山先民的食譜以稻、粟、黍為主,同時利用大豆屬、赤豆、薏苡屬、紫蘇等植物的種子、莖葉等,也有葡萄屬、獼猴桃屬、山楂屬、酸漿屬等果實類植物資源。為了解釋高山古城遺址植物遺存組合特點,還進行了稻的作物加工實驗,並進一步討論勞動力組織模式和「城」的內涵問題。對2076塊木炭的研究,則從木料、纖維等基本生存資源的方面,豐富了我們對古人生計活動的認識。

習俗研究

會理一遺址探究古人拔牙習俗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劉化石報告了會理縣猴子洞遺址發掘工作。遺址發掘面積6350平方米,早期遺存年代上限約4800~5000年,晚期年代約3400年,發現墓葬、灰坑、灰溝、房址、野外灶等遺蹟計522座,其中墓葬357座、房址33座、灰坑121個、灰溝7條、野外灶4個。發現陶器、石器、骨角牙蚌器等各類器物1600餘件,包括生產工具、生活用具、裝飾品、武器等,其中絕大部分為石器。考古人員在古人的性別與年齡、病理與創傷、拔牙習俗、粟黍農業、家畜飼養業的多元生存策略、喪葬習俗等方面取得了初步認識。猴子洞遺址的石棺葬墓地與聚落共存,十分少見,且墓葬早晚年代跨度較長,具有重要的考古學價值。

高新區雙龍村戰國墓地葬俗特別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的楊波分享了成都市高新區雙龍村戰國墓地的新發現:該墓地墓葬的葬具與同一時期常見的船棺葬和狹長型土坑墓不同,主要是木槨或木棺墓。發現了新的器型和紋飾:仿銅陶鼎、蓋豆、裝飾馬車紋飾的銅矛,帶文字的柳葉形劍,疑似青銅器紋飾鑄造的模、范等。該墓地所在區域此前未見戰國早中期的墓葬,這次發現填補了這一區域的空白。這批墓葬形制特殊,葬俗特別,為研究蜀地戰國時期的葬制葬俗提供了新的材料。發現了一批保存較好的工具和兵器柄,為研究這些器物的使用方式有重要價值。

古代文化

唐宋時期成都即有高級社區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易立演講的題目是:唐宋時期成都城的里坊格局與形態。結合近年來成都發現的江南館街遺址、正科甲巷遺址、城守東大街遺址、鼓樓北街遺址、大科甲巷遺址、內姜街遺址,對里坊圍牆的修築方式,排列模式、屋內結構、水利設施、社區組織等方面進行了論證。他認為成都里坊結構分為子城和羅城,分別屬於高級社區和擴建區域;以縱橫街道區分坊間邊界;各坊設有坊正,坊內居住密度大,有住宅、商業、官府、宗教場所相混雜的現象。

斯里蘭卡發現古代貿易港

四川大學考古學系的范佳楠分享了2019斯里蘭卡曼泰港遺址的新收穫。發掘之前,他們通過航拍測繪、勘探調查工作,全面加深了對曼泰港遺址的了解和把握。發掘時,對地層關係進行了系統把握,確認了石構建築、方坑群等一批重要遺蹟,並出土了大量直接反映曼泰港貿易活力的重要遺物。包括中國瓷片420件,來自西亞、中東、東南亞及印度的陶器千餘件,珠飾及玻璃片2000餘件,以及大量的本地陶片。從而證實,曼泰港遺址是一座極具活力的古代貿易港,所獲遺物材質多元、來源豐富,串聯整個地中海—印度洋—太平洋地區,是曼泰港在海上絲綢之路上長期居於東西航線聯結的樞紐地位的有力證據。貿易輻射面廣及整個亞歐大陸及印太地區,是印度洋歷史上最早發展起來的首屈一指的大港。

張曉雯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吳德玉

考古幕後

走到自閉走到懷疑人生

2019年度四川省考古工作報告會現場,9位青年學者代表各項目團隊對2019年的收穫進行了精彩的匯報演講,多位專家分別進行精到點評,現場聽眾熱情參與了提問互動。

當天上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鄭喆軒分享了甘孜舊石器時代考古新發現後感慨:「在考古現場,經常走到自閉,走到懷疑人生。」令公眾了解到考古人的艱辛。四川大學考古學系石濤報告了湖南省澧縣雞叫城遺址項目2018年-2019年田野工作收穫,他剛剛從雞叫城遺址考古工地趕回來,分享結束後,一位來自高校的老師發出了「靈魂拷問」:「平時考古田野調查男生多還是女生多?我們學校的男生基本不動手。為什麼我看照片上女生居多?」現場一片爆笑,石濤回覆:「雞叫城遺址田野工作男女比例是標準的1:1,12個男生,12個女生。」點評專家透露:「大家不要笑,別看石濤這麼年輕,他在現場既要當爹又要當媽。」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的閆雪報告了高山古城遺址植物遺存綜合研究進展。閆雪是一位女考古學家,報告里有高山古城先民墓葬出土堅果,閆雪的同事透露,大家PPT上看到的只是一張普通的清晰的核桃圖片,其實是閆雪通過篩檢、研究之後,跑到很遠的地方用CT顯微成相,過程非常不易。

張曉雯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

記者吳德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