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希那穆提:大部分人為了塑造別人而批評,這是一種強制的暴力

昌達勵志課堂 發佈 2020-01-12T02:30:01+00:00

我們大部分人為了塑造別人,為了干預而去批評。通過批評去灌輸我們的理想、性格、個性、看法,決定他人應該走或者不應該走的道路,這就是一種強制他人的暴力行為。

我們大部分人為了塑造別人,為了干預而去批評。通過批評去灌輸我們的理想、性格、個性、看法,決定他人應該走或者不應該走的道路,這就是一種強制他人的暴力行為。——克里希那穆提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總是批評,總是向他人——我們的孩子、我們的下屬、我們的朋友……灌輸我們個人的思想,強行決定其他人應該走或者不應該走什麼樣的道路。我們看似好意的批評背後,往往潛藏著我們塑造別人、干預別人的目的,這樣做的結果使我們富有攻擊性和暴力傾向,而不會對我們的成長和人際關係有太多的幫助。

一個女初中生有一天在校園裡公然佩戴耳環,被班主任發現。班主任立即要求她把耳環摘下來,說這樣是違反校規的。然而那名女生卻執意不肯將耳環摘下。剛開始班主任還非常有耐心地批評,但那名女生依然不理睬班主任的話,這下可把老師激怒了,於是班主任將這件事情通知了這名女生的家長,並讓家長進行批評教育。

一回到家裡面,母親就讓她站在客廳裡面自我反省將近一個小時,然後再不停地進行嚴厲批評。然而那名女生從此以後變得更加叛逆,也更加不愛學習。她對老師和家長的批評已經習慣了,甚至老師批評她是個壞孩子,她就刻意按照壞孩子的形象來裝扮自己。

本來老師和家長的批評是出於教育的目的,但是結果卻背道而馳。我們也知道,人都是喜歡被表揚的,誰也不喜歡被批評,可是為什麼我們的社會充滿了批評的聲音的呢?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們自己明明不喜歡批評,可是卻又對他人施加批評。所以,批評其實也是一種暴力,它和暴力、權威一樣是一種對他人的控制。

我們大部分人為了塑造別人,為了干預而去批評。通過批評去灌輸我們的理想、性格、個性、看法,決定他人應該走或者不應該走的道路,這就是一種強制他人的暴力行為。批評他人哪怕是自我批評,其實都是在社會關係中製造障礙的表現。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產生暴力和批評的原因之一是我們作為人類的本能反應,這種本能遺傳自動物。我們遺傳了攻擊性和暴力意識的本能。自我保護意識潛移默化地迫使我們要比別人更強大,因此不允許存在反叛或墮落。假若我們的孩子不聽話,學習成績不好,我們的本能反應就是要通過批評的方式,使他回歸到言聽計從的道路上來,那樣我們的心才能夠獲得安全感。

此外,我們生活的這個社會、我們長久接受的教育,都是導致暴力產生的條件。生活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中,我們不得不變得具有攻擊性。每個人都在為自己打拚都想著社會上占有一席之地,獲得權力和名望。為了生存我們必定要侵略,要爭鬥,所以我們生存的社會環境是產生暴力的一個誘因,社會習慣把一些行為方式強加在我們身上。我們從小就接受著要求「自省其身」的教育,這使得我們養成了自我批評的習慣。

我們習慣根據一個觀念、一個標準、一個理想去行動,這就將自我逼入某一特定的樣式。比如,如果我們沒有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我們一定會再進行自我的反省和批評:是不是自己哪裡做得不夠好、是不是自己的方式太暴力,等等。在反省之後,我們就會採取行動將事情往我們期待的方向扭轉,這其實就是一種暴力。

然而,很多時候,我們並不能如願,甚至可能將事情推向更糟糕的境地。這時人們就該發現:無論是批評他人還是自我批評,都不能最終解決暴力的問題。

那麼,到底該如何消除暴力呢?答案很簡單:承認世界的多樣化,尊重他人的意願,就不會產生暴力。從內心世界來看,所有人都希望得到肯定,得到保護。

因此,我們才去制定外在的秩序,形成全人類統一的語言和計劃,結束世界的分裂狀態,防止暴力的產生。作為個人,我們要把思想從束縛中解救出來,正視現實。這樣就可以意識到我們的暴力行為,沒有任何的譴責和批評,只是面對現實而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