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守彥教授:心血管醫生應學會「心理造影」

心血管醫生谷雲飛 發佈 2020-01-12T02:38:07+00:00

①急性焦慮也稱驚恐發作,表現為不明原因的突然出現的驚恐、緊張不安,常伴有喉部窒息感和死亡來臨感及劇烈的心跳感,同時伴有呼吸急促、胸悶、胸痛、出汗等,每次發作持續時間長短不一,短者數分鐘,長者可達一小時以上,但通常是15分鐘至半小時。

隨著20世紀生命科學的快速發展,生物醫學模式已逐步轉變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胡大一教授從預防醫學及臨床角度為出發點,於上個世紀90年代末期在我國首先提出了「雙心醫學」的概念,提醒人們在關注心臟的同時還要關注心理,故稱為「雙心醫學」。心理社會因素主要包括:心理應激、人格、生活方式、行為方式、生活習慣等。研究顯示,除生物學因素以外,心理社會因素對冠心病的發生、發展、治療及預後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在臨床上則往往被忽視。心理障礙包括焦慮和抑鬱。

1.焦慮與抑鬱的基本概念
  1.1焦慮症:又稱為焦慮性神經症,是神經症這一大類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以焦慮情緒體驗為主要特徵。該病是指以持續性緊張或發作性驚恐為特徵的一種心理障礙。臨床上有急性焦慮和慢性焦慮之分。
  ①急性焦慮也稱驚恐發作,表現為不明原因的突然出現的驚恐、緊張不安,常伴有喉部窒息感和死亡來臨感及劇烈的心跳感,同時伴有呼吸急促、胸悶、胸痛、出汗等,每次發作持續時間長短不一,短者數分鐘,長者可達一小時以上,但通常是15分鐘至半小時。由於症狀與冠心病症狀非常相似,所以患者通常會去心臟內科就診,往往被當做冠心病發作來處理,部分患者還因此作了冠狀動脈造影、冠脈螺旋CTA,但結果卻是陰性。
  ②慢性焦慮也稱廣泛性焦慮症,常與生活緊張、工作壓力大、事業受挫、人際關係不良等因素有關,常有緊張、心煩、入睡困難等,同時常出現軀體症狀,如心悸、胸悶、胸痛、氣短、頭暈、眼花等,常常就診於心內科門診,但通常查不出陽性病變或病因。
  1.2抑鬱症:又稱抑鬱障礙,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是心境障礙的主要類型。情緒的消沉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自卑抑鬱,甚至悲觀厭世,可有自殺企圖或行為;甚至發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顯的焦慮;嚴重者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每次發作持續至少2周以上、長者甚或數年,多數病例有反覆發作的傾向,每次發作大多數可以緩解,部分可有殘留症狀或轉為慢性。
2.心血管疾病與焦慮和抑鬱的關係
  心理障礙與心血管疾病的關係大致上可分為三種情況:(1)心臟病患者繼發心理障礙;(2)心理障礙在心血管病之前存在,是心血管病的危險因素之一;(3)患者就診時陳述的是心臟病的常見症狀,包括胸悶、胸痛、乏力、食慾減退、恐懼、活動遲鈍、心悸等症狀,與冠心病本身症狀難以區分。但反覆檢查沒有發現心血管病變的證據,卻符合心理障礙的診斷範疇,這是心理障礙「軀體化」的表現。是心血管門診一種常見的心臟神經症,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和康復過程。對於心血管病專科醫生,認識並了解心理障礙「軀體化」表現,可以減少冠心病的誤診及冠心病伴發心理障礙的漏診。
  心內科門診,焦慮和抑鬱情緒發生率分別為30%和10%,住院心臟病患者,焦慮/抑鬱情緒發生率分別為42.5%和25%,急性冠脈綜合徵住院病人中抑鬱/焦慮合併率達到50%。與沒有焦慮/抑鬱的患者相比,合併抑鬱的患者有更高的再次入院率、更頻繁的胸痛發作、更嚴重的生理功能受損以及更低的生活質量。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電監護、嚴格臥床、患者往往自覺無法參與自身的醫療過程,易產生無助及心理防禦,直至抑鬱的發生。有的冠心病患者由於患病時間長、生活條件差、文化程度低,為預後擔心,為醫療費所累,長期患病而喪失勞動能力,因而造成嚴重的心理負擔,更易出現焦慮、抑鬱等負性情緒。當冠心病患者情緒發生變化時,交感神經興奮,副交感神經系統功能相對減退,引起人體兒茶酚胺分泌水平升高,導致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心肌收縮加強、心肌耗氧量增加、心率變異性降低,繼而可能發生各種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動過速、心室顫動等惡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機率增加,同時焦慮抑鬱可使血小板活性增加,加重血管內皮細胞的慢性炎症反應,促進冠心病的發生髮展。
3.心血管醫生要學會:心理造影
  雙心醫學呼籲了好多年,但真正能引起臨床醫生注意的並不多,尤其是心血管介入的醫生,常對心理障礙不以為然或對關注心理障礙的醫生更是不屑一顧。
  我們心血管醫生尤其是做冠脈介入的醫生,有時候把介入作為萬能的技術,並不能解決臨床上存在的所有問題。冠脈介入醫生常常把心臟的解剖尤其是冠脈的解剖、側支循環、微血管等掌握的非常清楚,對冠脈造影了如指掌,最快的可以做到8分鐘做一個冠脈造影,來顯示冠狀動脈有無病變,從而診斷有無冠心病,是否需要血運重建。但真的就能解決就診病人的所有問題嗎?否也。以一個患者的就診過程來看這個問題。52歲男性,吸菸,有高血壓。3年前患者心悸胸悶,就診於某醫院,冠脈造影顯示前降支中段局限性狹窄30%-40%。服用調脂藥物治療,症狀時輕時重,2月之前再次加重,到另一醫院就診,醫生告訴他可能是原先的病變加重了,建議他再複查一次造影,患者聽醫生的話又複查了一次冠脈造影,結果和以前的差不多,告訴患者問題不大,辦理出院手續。但近3周來患者仍感覺胸悶不適、有時胸前區隱痛、刺痛,再次就診。我仔細詢問患者,患者是經商的,投資很大,回報較慢,睡眠嚴重不好,於是心情煩躁、心悸胸悶。給患者作了心理測評,顯示患者為中重度焦慮。給予患者右佐匹克隆3mg 每晚1次,舍曲林50mg每天早上一次口服,兩周後再次來診複查,患者精神明顯好轉,測評分數明顯下降,恢復到正常範圍。因此這個患者就是高度焦慮引起的,症狀並不是冠心病引起的,如果僅僅按冠心病治療,患者症狀是不會緩解的。所以作為醫生,我們應當學會測評患者的心理狀況,根據評估作出進一步處理策略。因此我們作為心血管醫生尤其是冠脈介入醫生,不能只會冠脈造影,不會評估患者心理狀況。我們冠脈醫生在掌握冠脈造影的同時,還要學會「心理造影」。
4.如何識別患者是否合併焦慮或抑鬱?
  首先,心理障礙與心血管疾病在症狀上常存在重疊,增加了診斷的難度。當患者存在軀體症狀時,臨床醫師可能難以將其明確歸咎於情緒問題或是軀體疾病。對於這些患者,重要的是確定患者是否存在特異性的抑鬱或焦慮症狀。例如,心臟疾病及抑鬱焦慮均可出現睡眠減少及食慾下降等症狀,但如果一名心臟疾病患者同時伴有顯著的悲傷和愉悅感的缺失,該患者則很可能滿足抑鬱症的診斷標準。針對存在重疊症狀的患者,軀體及精神檢查均很重要,以避免診斷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
  鑒於抑鬱與心臟轉歸關係密切,AHA專門給出了一條針對心臟疾病患者篩查抑鬱的臨床路徑。AHA建議使用進行篩查;該量表極為簡潔,僅包含兩個條目,即過去兩周內的抑鬱心境和快感缺失,便於臨床實施。

2條目的患者健康問卷(PHQ-2)

  若患者針對其中一個問題給出了陽性回答,則應進一步使用9條目的患者健康問卷(PHQ-9)進行篩查。PHQ-9量表同樣較為簡潔,敏感性及特異性均較為理想,若得分≥10,患者罹患抑鬱的可能性則很高,需要更為全面的臨床評估。
  相比於抑鬱,尚無針對焦慮的篩查制定指南。有研究者針對心臟疾病住院患者開展了兩步式評估,初始評估包含4個條目,即GAD-2(過去的兩周內感覺緊張、焦慮或不安,和/或不能停止或控制擔憂)+PHQ-2,隨後使用PHQ-9和GAD-7,必要時還可以應用軀體化症狀量表進行測評,可能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5.如何管理焦慮或抑鬱?
  考慮到抑鬱焦慮對患者精神及軀體的雙重效應,在用測評量表進行評估明確診斷後,應當給予治療。
①心理干預
  心理治療在心臟疾病患者共病抑鬱焦慮障礙的管理中頗受歡迎。針對冠心病及心衰患者,認知行為治療(CBT)的研究證據最多,有助於改善抑鬱症狀;但對焦慮的應用證據非常有限。

② 藥物治療
  抗抑鬱藥,尤其是SSRIs,已成為抑鬱焦慮障礙治療的主力軍。相比於傳統抗抑鬱藥(如TCAs),SSRIs的耐受性更好。針對冠心病患者,證據顯示舍曲林、西酞普蘭和氟西汀可有效改善抑鬱症狀,同時副作用較少。安非他酮作為一種抗焦慮和抑鬱藥物,還具有吸菸作用,因此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安全性良好。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在SSRIs和安非他酮治療欠佳時可以考慮使用。
  總而言之,臨床上心血管門診或病房,經常會有心血管疾病合併焦慮或抑鬱患者或者單純的焦慮或抑鬱患者,醫生必須學會識別。如果冠脈造影和「心理造影」,我們都會作,我們在診斷患者罹患軀體疾病的同時,能同時考慮到患者的心理狀況,對心臟和心理同時評估,患者可能得到更好的治療,我們作為醫生,才會取得更大的成就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