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食、抑鬱與消費主義

我是雷較瘦 發佈 2020-01-12T02:44:26+00:00

抑鬱症詞現在用得太泛濫了,變成了一種流行病,以至於犯了錯誤的人會拿它來當擋箭牌。一旦有人與你想法不一樣,你反倒覺得這個人是不正常的,是個異類。

大家一般認為節食減肥不好,不僅帶來身體上的問題,據說還會產生抑鬱。

抑鬱症詞現在用得太泛濫了,變成了一種流行病,以至於犯了錯誤的人會拿它來當擋箭牌。而真正抑鬱的人,卻絕口不提自己的問題。如我們熟知的鄭秀文,是在十幾年後才提及當年的抑鬱症,某些明星更是在離去之後才被人發現有抑鬱症。

所以希望各位不要輕用抑鬱指標,請給真正的抑鬱者留點喘息的空間。

節食行為與抑鬱之間並無必然聯繫,許多節食減肥者反覆多次之後心理還是挺健康的。但某些節食者確實最終是抑鬱了,究竟是什麼令她們走上不同的道路。

剛好看到一位媽媽的留言,令我茅塞頓開。

是內疚使然。

節食減肥的人,都有一個明確的體重或其它可以量化的目標。不達目標,誓不罷休。首次節食,基本都很順利,她會覺得自己成功在望了。換句話說,她飄了。

節食的快樂來得太快就像龍捲風,令她放鬆警惕。減肥so easy,而在「減肥成功」後,她必然會犒勞辛苦已久的自己,或是堅持不下去,而恢復正常飲食,甚至大吃大喝。結果,一定是迎來體重的反彈。

合理的應對方式是,改進這個節食減肥的方法或是棄而不用,事情就這麼過了。

但有些人的想法,就會像上述媽媽一樣,產生內疚。她會為自己「管不住嘴」而慚愧,咒罵自己。同時,她不可能會放棄減肥,認為只是不夠堅持而已,下次hold自己一定可以成功。在「最後一次晚餐」過後,她又開始了另一次的節食減肥。

她再次遭遇了滑鐵盧。她又一次地咒罵自己,又再一次下定決心。她並沒有意識到是做法的問題,卻認為是自己的問題。

就這樣,一次又一次,她不斷地打壓自己的自尊,在節食、暴食、反彈之間來回搖擺。她整個人都陷入了一種無法擺脫的負面循環,直到最終變成了抑鬱。

這裡面也有社會壓力的影響。當今以瘦為美的風氣極大地影響了女性的價值觀取向,這令她們很容易被人誘騙,或者走入歪門邪道。當人們普遍認為美只有一種形式的時候,問題就來了。所有與瘦這種形式相悖的女性,都難免產生自怨自艾的情緒,或者成為他人攻擊取樂的對象。

一旦不能自持,內外交迫的減肥者,就是一個潛在的抑鬱患者。我已經見過這樣的減肥者太多了,並不只有節食,低碳、生酮、健康飲食或者其它任何減肥方法都能導致抑鬱。

問題不出在減肥方法上,出在人身上。

前述媽媽的反應就是最好的例子。她本不應該內疚,所謂不知者不罪,即使從前做錯了,那也不是故意的。沉迷於自責、焦慮,並不能改變任何已成的事實。很多時候,我們的心理活動,不過是為了減輕自己的罪孽感,是一種自我麻醉。

一個成熟的人,應當有勇氣承擔責任,敢於直面問題,並下定決心解決它,而不是浪費時間和精力在自責上。缺乏一個冷靜的視角,就很難找到合理的解決方案了。沒有人是完美的,而犯錯令我們有機會成長。

我知道,社會對我們每個人都有所期待,有時候標準還特別的高。活著,確實挺累的,要適時地給自己喘口氣。

抑鬱並不是某些人的專屬,只要對人不對事,就有可能遇到這個麻煩。

我們應當承認自己,只是個普通人,沒有三頭六臂。即使我們偽裝得再好,還是會累,還是會痛,還是會哭的。

我們許多人都不夠豪邁,沒有上一代人「唯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的氣魄。雖然我有一股陽剛氣,知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但就是做不到一直雄赳赳、氣昂昂。偶爾會有低落,覺得抑鬱的時候,我就提醒自己要「厚德載物」,學會柔,學會像水一樣順其自然。

沒辦法的時候,就真的要停下來,歇一歇。

然而,這個時代盛行消費主義。無論什麼問題,都有人給你提供解決方案,需要花錢的,或者不需要花錢的,總是,你就是很難停下來。

當你停不下來的時候,就看不清自己了,越沖越快,直到最後踩不住剎車。

你已經習慣了,而你身邊的人也是這樣的。一旦有人與你想法不一樣,你反倒覺得這個人是不正常的,是個異類。

所以很多人羨慕李子柒,羨慕她能過那麼慢的生活。我們確實做不到那麼慢,但起碼應該能做到沒那麼快才是。

有人會說:不快起來,哪有車子、房子,哪能教養孩子?樣樣都要花錢。沒有最好的,慢了,就輸了。

知道了。

這就是消費主義的厲害之處。世上就沒有消費解決不了的問題。

是嗎?是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