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詳盡人像攝影流程全攻略

暮冬二十二影 發佈 2020-01-12T03:44:10+00:00

總後說,攝影藝術領域裡,與此相應的具體門類,除人像攝影外,更有家庭、兒童、旅遊、婚禮,以及體育、舞台、社會紀實乃至人體等多種攝影,各具特色,相互關聯,又常兼歸於人物攝影系列之內,統稱為人物攝影。

人物攝影是以靜態或動態人物為被攝對象,著重描繪其外貌和精神面貌, 從而直接表現人的一種攝影。

凡是內容涉及人物而以人物為主體的各種題材,都屬於人物攝影的範疇。諸如:人像、家庭生活、親朋歡聚、情侶相悅、婚壽禮儀、童年紀實、校園動態、老人晚景、旅遊攬勝、時裝穿戴、舞台演出、體育活動、工作現場、佳節盛會、風土人情、社會新聞、人體藝術等,廣泛多樣,到處可選。

總後說,攝影藝術領域裡,與此相應的具體門類,除人像攝影外,更有家庭、兒童、旅遊、婚禮,以及體育、舞台、社會紀實乃至人體等 多種攝影,各具特色,相互關聯,又常兼歸於人物攝影系列之內,統稱為人物攝影。

自從1839年攝影術誕生迄今為止,人物一直就是攝影藝術中常拍常新的主 要課題,而歸納人物攝影成功的關鍵,在於「形神兼備」。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的外貌和性格特徵各不相同,精神面貌和更是知識界千變萬化。一幅人物照片,如果抓住了被攝對象的神態和情感,但外貌沒有表現好,就經不起細看, 缺乏應有的藝術表現力;

反之,如果外貌酷似,而神態和情感未經刻劃,則人物表現勢必呆板,沒有韻味。因此,人物攝影不能限於拍像,而是應當根據主題,對人物的外貌揚長避短,突出美感,以便通過外貌,能更好地傳達和刻劃人物的精神面貌,從而使照片中的人物看起來比真實的被攝對象更美、更生動、 更有精神。只有首先作到「形似」,才能傳神。

為使人物攝影符合「形神兼備」的要求,攝影者除正確掌握照相機使用技術外,還要在觀摩優秀攝影作品和學習有關攝影知識的基礎上,經常對生活中 的各種人物細緻觀察,認真思考,養成敏捷的思維和判斷能力,以便在人物攝 影實踐中,能別具慧眼,刻意求新,不失時機地選取題材,並抓住被攝對象典型而生動的瞬間,拍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人物照片來。



1.

人物攝影有哪幾種拍攝方式?

What kinds of shooting methods are there in character photography?


人物攝影的拍攝方式,不外乎擺拍、抓拍和擺抓結合三種。各有特點和要求,又互相聯繫,互相配合,分別構成人物攝影所不可缺少的造型手法。

擺拍:即整個攝影過程中,始終讓被攝對象完全知道有人在為自己拍照,從而使攝影者可有較充分時間,在做好拍攝準備並對被攝對象加以擺布後,完成拍攝。因此,這種拍攝方式也稱為擺布,或者可以叫做主體全知的拍攝方式,為肖像照、團體照、紀念照、廣告照等所採用。但在擺布的情況下,攝影者應多方設法,使被攝者思想放鬆,以便配合拍攝。

抓拍:即整個攝影師過程中,根本不讓被攝對象知道有人在為自己拍照,就由攝影者地直接攝取人物活動中的典型而生動瞬間。

因此,也可以叫做主體不知的拍攝方式。採用這種方式拍攝,也許構圖、用光不盡人意,而被攝影對象卻處於無拘無束的活動狀態,神情舉止都較自然。

但被攝者需要較豐富的生活經驗和敏銳的眼力,在轉瞬即逝的各種人物活動中,善於抓取被攝對象最典型、最完美、最耐看的時刻,及時按下快門。

擺抓結合:即整個攝影過程中,雖然讓被攝對象知道有人在為自己拍照, 但並不告知確切的拍攝時間,以便使被攝對象的注意力仍集中於所從事的事物, 而攝影者得以有一定的時間,選擇最佳角度和光線,並經過較小範圍的調整和擺 布,在適當時間按下快門。

這種拍攝方式,兼采擺拍和抓拍兩者的長處,做到抓 中有擺,擺中有抓取。因此,又稱為擺擺抓抓,也可以叫做主體半知的拍攝方式。



2.

人物攝影應選購哪種相機?

What kind of camera should people choose?


一般照相機雖都能用於人物攝影,但因型號和結構有所不同,性能和特點各有差異。人物攝影究竟怎樣選購照相機為好,通常可從攝影用途、個人愛好和經濟條件三方面來考慮。

1、攝影用途

這是指照相機的使用範圍。初學者如果僅是拍攝家庭合影、個人留念的全身和大半身等照片,選購一架普通小型135照相機,即可應付自如;

這類照相機一般裝有標準鏡頭,既可以拍攝黑白人像,也可拍攝彩色人像。或者可選購一架「傻瓜」照相機;它體積小,構造簡單,而且附帶閃光裝置,不僅使用方便,拿起來就可以拍照,又不需要另外單獨購置閃光燈。

如果擬將照相機用於人物題材藝術創作,就要考慮選購單鏡頭反光照相機;這類照相機一般可以更換不同焦距鏡頭,自動化程度比較高,能用來拍攝全身、半身和頭像特定等各種體裁人物照片。

2、個人愛好

每個攝影者愛好不同,有的喜歡135照相機,有的喜歡120照相機;這兩種照相機各有所長,各有特點,很難說哪種好,哪種孬。

一般說來,135照相機小巧玲瓏,便於攜帶,使用比較方便,每張底片的費用比較便宜。

120照相機,有的可調 換暗盒,可拍多種規格幅面,同時,由於底片幅面較大,照片的顆粒相對細膩柔和,容易使人物臉部表現出層次豐富、質感真實的效果。

3、經濟條件

市場上,照相機型號較多,功能各異,結構不同,雖基本性能大體相似,但彼此價格卻相差懸殊。徵購照相機時,須考慮它的價格適應本人的經濟條件。一般情況下,選購一架中檔偏上的照相機,便可適用於各種人物攝影。

必須認識到,照相機檔次高低與人物照片質量並無必然的聯繫。使用高檔照相機,並不能保證每幅照片質量都好;

使用普通照相機,也能拍攝出高質量的人物照片。重要的問題在於必須熟悉照相機的結構性能,並能熟練掌握操作技術。



3.

人物攝影應選擇哪種鏡頭?

Which lens should be selected for character photography?


照相機的各種鏡頭,雖都能用於人物攝影,但嚴格說來,人物攝影的鏡頭應有以下一些選擇性

1、成像

人物攝影的鏡頭成像質量,既要結像清晰,又要有一定的柔和效果。因為人物攝影一般以表現臉部為主,鏡頭成像質量就應能達到層次豐富、質感真實、細節畢露、膚質滋潤的要求。

2、焦距

一般照相機上都裝有標準鏡頭,即戰 焦距近似所攝底片畫幅對角線的長度。這種鏡頭,只宜拍攝全身或大半身人物照片。若用於拍攝半身人物或頭像特寫由於距離太近,往往引起人物影像透視變形,而且有的鏡頭如果在近於規定的最近攝影距離拍攝,就不能聚成清晰的焦點。

所以,拍攝頭像或特寫人物,就要使用中焦或長焦鏡頭,其焦距一般需要越過標準鏡頭1—2倍,以135照相機為例,鏡頭的焦距需在105豪米以上,這樣,照相機與人物距離,可保持1.5米以上,既能使焦點清晰,又可避免產生鼻大耳小等變形現象。在室內拍攝小合影照片,如果遇到缺少退步的情況,就需要使用短焦距鏡頭(即廣角鏡頭),但容易出現近大遠小和兩邊人物稍有變形的缺陷。



4.

旅遊拍攝人物,

要攜帶哪些攝影器材和附件?

What photographic equipment and accessories should I bring to the tour?


1、攝影器材

旅遊拍攝人物所要攜帶的攝影器材,一般以輕便為宜。通常,拍攝遊覽紀念照,持有一架普通小型135照相機或「傻瓜」照相機,就可以應用。

假如準備進一步從事人物攝影創作,例如拍攝當地的一些風土人情等,最好攜帶一架可互換鏡頭的135單鏡頭反光照相機,並配上28—80毫米變焦距鏡頭一個,既便於適應攝影需要,又可縮小裝備體積;

或者,也可在使用該照相機原有標準鏡頭的同時,再配置24—28毫米廣角鏡頭和85—105毫米中焦鏡頭各一個,以便選用。如果需要同時進行彩色和黑白人物攝影,最好能有兩架機身,分別裝上彩色和黑白膠捲,交替使用(倘若攜帶的是可調後背的120單鏡頭反光照相機,則只需一架,便可應用)。

2、附件

不論攜帶什麼照相機,鏡頭遮光罩和二號黃濾光鏡都宜置備。如果條件允許,最好帶上彩色和黑白攝影常用的各種主要濾光鏡(包括UV鏡、天光鏡、偏振鏡等)以及黑白攝影用的黃、紅、綠等濾光鏡。

還可攜帶一隻小型電子閃光燈或自製的反光板,以供輔助照明。為了隨時保持照相機和鏡頭的清潔,要帶上鏡頭紙和鏡頭刷,如果能帶一個吹氣球則更理想。旅遊拍攝人物時,由於手持拍攝可較自由選擇角度,所以,三角架使用次數不多,不必攜帶;但如能帶上,以備不時之需,當然更好。

此外,宜備置一本袖珍筆記簿,扼要記錄拍攝情況,包括日期、天氣、時間、場合、人物以及所用光圈、快門速度等,以便積累有關數據,隨時參考,從而不斷提高攝影水平。



5.

黑白人物攝影常用哪些附加鏡?

What additional lens does black and white character photograph commonly use?



黑白人物攝影中,照相機鏡頭前常用的附加鏡,包括改變色光性質和改變成像結影兩個系列。前者例如各種帶色濾光鏡、天空濾光鏡、UV鏡和天光鏡等,後者例如柔光鏡、暈化鏡和近攝鏡等,分述如下

1、改變色光性質常用附加鏡

各種帶色濾光鏡

這類濾光鏡是由帶顏色和光學玻璃精製而成,有黃、綠、紅、橙、藍等多種,分別以各種顏色命名。其作用是阻止或減少不需要的色光,相對地增多所需色光的通光量,以更改感光片的感色性。

黑白人物攝影中,黃濾光鏡最為常用,例如,在藍天白雲的情況下,拍攝室外人物,一經加用,就能吸收部分藍色光線,使膠片上藍天感光少些,從而在照片上出現天空略暗,而朵朵白雲明顯突出的效果;否則,藍天白雲會混為一色。成為白茫茫的天空,索然無味。

黃濾光鏡又能增強人物質感層次,並表現細膩逼真的膚色。它還具有透光範圍大、阻光率低的特點,因此,加用淺黃濾光鏡,只需開大半檔光圈,而加用中黃濾光鏡,也只需開大一檔光圈。

天空濾光鏡

這是一半淡黃或淺灰、一半透明無色的附加鏡。由於它的有色部分邊緣由深至淺,逐漸過度到無色透明,因此,又稱為漸變濾光鏡。

其作用是調節天空與地面的反差。具體地說,有色部分能吸收天空的紫藍光或減弱天空光亮的強度,限制天空部分在膠片上的曝光量,使地面部分在膠片上曝光量多些。使用時,有色部分應朝上,不需要增加曝光量。

在逆光下拍攝人物時,加用天空濾光鏡,效果更為理想。

UV鏡和天光鏡

UV鏡多數是無色的,也有略帶微黃色的;天光鏡則接近無色或略帶微紅色。它們的作用主要都是吸收大氣中的紫外線。紫外線對高山地區攝影的影響比較嚴重,常有礙於影像的清晰度。

加用UV鏡或天光鏡後,就可以消除紫外線對感光片的影響,提高影像清晰度,特別是對遠處景物的作用更為明顯。由於UV鏡和天光鏡為無色或接近無色,不需要增加曝光量,對任何情況下攝影又沒有副作用,因此,常被加戴在鏡頭上,用來保護鏡頭。

2、改變成像結影常用附加鏡

柔光鏡

柔光鏡的作用,是對通過鏡頭的光線進行部分折射,使所攝影像既可保持一定的清晰度,而影調反差又能更為柔和自然。

柔光鏡的構造形式多樣,一般是在透明玻璃上制有疏密不同的圓形波紋,或者是採用尼龍絲或其它纖維所織成的網片,從而達到使入射光分割折射的目的。加戴柔光鏡後,拍攝婦女與兒童特寫照片,能使影像獲得柔潤悅目的效果。

暈化鏡

暈化鏡的外形結構,是玻璃鏡片中間開一個圓孔,四周呈砂粒狀。因為中間鏤空,加戴在鏡頭前,不會影響主體影像聚焦。

拍攝人物時,將臉部安排在圓孔的位置處,可以得到正常的清晰度,而臉部以外四周的影像,由於鏡片上砂粒狀的影響,則呈現朦朧暈化的效果。

加戴暈化鏡拍攝人物,以使用單鏡頭反光照相機為宜,因為攝影者可以通過照相機的取景器,直接觀察到影像暈化情況。

近攝鏡

近攝鏡又稱為半身鏡,是一種凸形的正透鏡,加戴後,可以縮短鏡頭焦距,也從而縮短最近攝影距離,使人物影像擴大,充分利用感光片的面積。

拍攝時,一般不需要增加曝光量,但要使用小光圈,以便增加暗深,防止底片四角虛松。在攝影實踐中,近攝鏡不宜拍攝人物特寫鏡頭,因為攝影距離較近,容易產生變形缺陷。

除上述常用附加鏡外,還有多影鏡、星光鏡、中灰鏡等多種特殊效果附加鏡,經加用後,前兩者可分別獲得多影像和不同放射形光芒的效果,後者則能起到減少光線通光量的作用,這裡不再一一詳述。

3、口徑

拍攝半身人物和頭像特寫,鏡頭的有效口徑以大為宜,以便使主體清晰,背景略呈模糊,增強遠近空間透視感,從而突出主體。

另外,鏡頭的有效口徑大,在光線略暗而又沒有閃光燈的情況下,拍攝動態人物,仍可使用較快的快門速度。



6.

彩色人物攝影常用哪些附加鏡?

Which additional mirrors are used in color character photography?

彩色人物攝影,為了正確再現人物原有色彩,在正確色溫光線照明下,一般只使用無色、中性灰或很淺色的附加鏡,不宜在鏡頭前加戴黑白人物攝影使用的帶色濾光鏡。

由於UV鏡、天光鏡、柔光鏡、暈化鏡、近攝鏡以及其他各種特殊效果附加鏡都是無色、淺色或接近無色的,因此,既被黑白人物攝影所使用,也適用於彩色人物攝影。

其次,彩色人物攝影中,當照明光源的色溫和彩色膠捲所平衡的色溫不相符時,為獲得正確的色彩還原,應在鏡頭前加用色溫轉換濾光鏡。

彩色膠捲一般分為日光型和燈光型兩種,而市場上所售彩色負片多數是日光型。日光型彩色膠捲應在色溫為5,400-5,600K的日光或電子閃光燈照明下拍攝,如果在鎢絲燈照明下拍攝,就要加用色溫轉換濾光鏡系列中用於提高色溫的雷登80A藍色濾光鏡,並需增加曝光量兩級左右。

同樣,燈光型彩色膠捲應在色溫為3,200K的鎢絲燈照明下拍攝,如果在日光或電子閃光燈照明下拍攝,就要加用色溫轉換濾光鏡系列中用於降低色溫的雷登85B橙色濾光鏡,並需增加曝光量三分之二級左右。



7.

人物攝影怎樣布局?

How does the character photography layout?


人物攝影的布局,要根據主題要求,簡化和排除與主題無關的一切東西,將主體人物安排在主導位置。這個主導位置,不宜處於畫面的中央,因為這樣似乎使畫面分為兩半,顯得呆板、生硬、缺乏藝術表現力。

通常,主體人物可安排在黃金分割美感點上。所謂黃金分割,是造型藝術構圖法則之一,即將一個線段分成兩部分,使較大部分與整體之比等於較小部分與較大部分之比,其比值為1:1.618。該法則應用於攝影構圖,就是採用這個比值,將攝影畫面橫直各畫兩條直線,使畫面大約平均分成九格,取這四條直線在畫面中形成的四個交叉點,定為黃金分割。

一般地說,這四個交叉點公認為有美學價值,不論其中的任何一個,都是安排主體人物的理想位置,因為這個位置既有變化,又有穩定和舒暢的感覺,符合人們的審美要求。此外,還須注意,人物和其他景物的安排,要主次分明、疏密有致,不可堆積充塞。有時,除了對主體人物的位置作適當安排外,往往還要通過另一此人物和景物,起到培襯或均衡的作用。

關於動態人物照片,例如幼兒學步、自行車比賽等,則要在動態人物的前方,多留些空白部位,以便可有向前伸展的餘地,從而符合平時觀察事物的習慣。



8.

人物攝影怎樣掌握畫面均衡?

How to master picture balance?


均衡,是力學上的一個概念,應用於人物攝影構圖,就是指畫面中的被攝對象處於相對平衡狀態,從而使人物照片能在視覺上產生穩定感、舒適感。為了掌握人物攝影畫面均衡,一般要注意安排以下幾個方面:

1、人物頭臉方面

人物攝影的頭臉,在視覺上,臉部為重,後腦較輕。因此,拍攝側面像時,影像需偏後一些,甚至後腦的後面可不留空間,使臉部前方空間大於後腦。這樣,既可給臉部的視線以伸展餘地,又能保持畫面的輕重平衡。但也有些表現「衝力」情節的題材,人物臉部前方空間小於後腦,以致畫面有失重之感,這是根據主題需要而作的特殊位置安排。

2、主體方面

人物攝影不等式畫面結構形式(參見本書《人物攝影有哪些畫面結構形式?》條)中,被攝對象俯、仰或傾斜等姿勢,往往導致失重不穩的感覺。為此,可通過主體自身的肩頭可自身的手以及與主題有關的書、花、茶杯、扇子等陪襯物體作「襯墊」,就能使失重的主體起到穩重作用。

3、主體與陪襯方面

有景物作陪襯的人物攝影題材,在視覺上,人物為重,景物較輕。為此,可將人物所占空間的面積安排得小些,而對景物占有的空間則安排得大些,以取得畫面均衡。例如,拍攝人物寫字的半身場景,其中較大面積的人物,可安排偏於一邊,與此相應,在桌子的另一邊,可放置墨水瓶或硯台等物件,使畫面得以保持均衡。

4、明暗深淡方面軍

人物攝影構圖中,對於明暗深淡,視覺上的輕重也有所不同,一般以深色為重,淡色較輕。通常,可用小面積的深色塊面與大面積的灰色或淡色塊面進行平衡。如遇某一部位太深或太淺,輕重不夠協調,可在太深的部位選擇淡色的景物作「襯墊」;也可在太淡的部位選擇深色的景物作「襯墊」。但要嚴格注意,深底淡景與淡底深景,都要有一定的對比度,才能起到增減重量、平衡畫面的作用。

5、色彩方面軍

不同的色彩,視覺分量也不同。通常,暖色、艷色為重,冷色、晦色較輕。其平衡的規律,也要以小塊面的暖色或艷色對應大塊面的冷色或晦色。例如,人物臉部小塊面的暖色周圍,可安排塊面較大的冷色;當拍攝暖調人物照片時,應儘可能使臉部膚色鮮艷,而將周圍的暖色處理得晦暗些,既便於突出主體,又可使畫面得到色彩均衡。



9.

拍攝角度和距離不同

對人物攝影效果有何影響

The Angle of shooting and distance are different to the character photography effect.



人物攝影中,拍攝角度和拍攝距離不同,直接影響攝影效果,分述如下:

1、拍攝角度對攝影效果的影響

人物攝影的拍攝角度,是指對被攝對象的拍攝方向,通常可分為正、側、高、低四個基本角度。從正角度拍攝正面人像,著重表現人物臉形闊度輪廓;

而拍攝正身人像,由於鏡頭正對身軀,便著重表現人物體形的闊度輪廓。從側角度拍攝人物,易於表現臉形、體形的起伏線條。

人物攝影角度的正與側,還可對臉形起揚美避疵的作用。例如,挺直的鼻樑、微突的下巴,選用側角度拍攝,可以表現優美起伏的臉形線條;

對有些較長和扁圓的臉形,選用一定的側角度,則可隱掩長和扁圓的臉形特徵。對頭額沖凸或鼻樑不挺,以及下巴後縮或顴骨高尖等臉形,選用正角度拍攝,就可掩飾這些特徵,使人物形象美化。

角度高低,是指照相機的俯仰。高角度俯攝,由於鏡頭成像近大遠小的透視原理,對正面半身人像,能起突出頭頂、擴大額部、縮小下巴、隱掩頭頸長度等作用,使人物產生臉形清瘦的成像效果;

拍攝全身人像,會使人物成像有矮小前傾的感覺,而身後地面顯著,地平線上升;如果拍攝多人像,兩邊人物以及背景和陪襯物體的垂直線條會出現向外傾斜的變形現象。

低角度仰攝,對正面半身人像,會出現額部縮小、下巴擴大、鼻孔突出、頭頸過長、臉形飽滿的成像效果;而身後地平線則下降或隱掩;拍攝團體照,兩邊人物以及背景和陪襯物體的垂直線條會出現向內傾倒的變形現象。

2、拍攝距離對攝影效果的影響

人物攝影的拍攝距離,是指照相機與被攝對象的遠近,關係到影像的透明效果。通常,拍攝距離不宜過近。否則,容易產生不良的透視變形。

例如,近距離拍攝正面頭像,往往會顯示鼻子大、耳朵小的怪誕成像效果。一般地說,拍攝頭像或半身人像,距離可掌握在2一3米左右,不宜近於1.5米。而全身人像的拍攝距離,可掌握在4一8米之間。

團體照的拍攝距離,則可根據人物的多少和隊形排列的長短,靈活掌握。



10.

人物攝影如何劃分主體和突出主體?

How does character photography divide the subject and highlight the subject?


人物攝影的被攝對象,可以是一個人物,或多數人物;也可以是一個人物與其他景物的組合,或多數人物與其他景物的組合。人物攝影必須善於劃分主體,才能加以突出,從而使作品主題得到確切的表達。

1、劃分主體的原則

處理人物和景物之間的關係,要以人物為主體。處理多數人物之間的關係,要認定其中的主要人物為主體,或以多數人物同為主體。

即使只有一個人物,也要認定其主、次結構,例如,拍攝全身人像,一般以頭部為主體;拍攝 半身人像或人物特寫,一般以臉部為主體;拍攝人物臉部大特寫,則一般以眼睛為主體等。

2、突出主體的方法

要將主體安排在畫面中的顯著位置,一般還可給以占據較大畫幅,以便使觀眾一目了然。通過光線、影調、色彩的對比作用,突出主體。例如,對明亮的主體採用陰暗或深灰色背景,對陰暗的主體採用明亮或淡灰色背景;運用逆光勾劃出主體的輪廓;彩色攝影,則可利用不同色相和明度的對比,突出主體。

運用光圈的作用,控制景深,使主體清晰,陪體或背景模糊,以虛襯實,突出主體。

運用線條的作用,突出主體。通常 ,畫面線條的交叉點或匯合點,可形成視覺中心,在這個位置安置主體,易於吸引觀眾的注意力。



11.

人物攝影怎樣處理背景?

How does character photography deal with the background?


人物攝影中,人物與背景之間的關係必須做到主次分明,使背景為人物服務,發揮應有的襯托作用。處理背景,通常有以下幾種方法:

1、利用光圈

如果背景雜亂,可開大光圈,縮小景深,使背景模糊,人物突出。

2、利用長焦距鏡頭

使用長焦距鏡頭拍攝,可使畫面中包括的背景範圍縮小,而人物所占面積的比例擴大。

3、利用拍攝角度

採取仰攝、俯攝或改變拍攝點,能簡化和避開雜亂而不必要的背景,有利於突出人物。

4、利用距離

調整人物與背景的距離,藉以突出人物。例如,人物離身後的樹木越遠,就越顯著。

5、利用光線

不同光線的運用,可造成不同的背景效果。例如,利用陰影作背景,能突出明亮的人物;運用逆光,既可將雜亂的背景隱藏在陰影里,又能勾劃出人物輪廓,使人物與背景分開;利用天空,則可將人物攝成惹人注目的剪影等。

6、利用色彩

通過不同色相和明度的色彩,可使人物與背景形成鮮明對比,從而突出人物。

7、利用畫幅

儘量使人物充滿畫面,從而相應縮小背景面積,突出人物。

8、利用環境

選擇與人物有呼應的景物作背景,表現環境特徵,突出人物。例如,以爐台為背景拍攝煉鋼工人的操作;用實驗儀器作背景表現科技人員的科研活動等。

9、排除景物干擾

處理有物體的背景時,要注意背景中有無某些物體與人物連成一線而影響人物的表現。例如,取景框內出現地平線恰巧處於人物頸部,或者人物頭頂矗起樹幹、電線桿等現象,都需加以避免。



12.

人物攝影怎樣選擇姿勢和面向角度?

How to choose the position and orientation of character photography?


人物攝影中,姿勢和面向角度同是人物造型的重點。姿勢是指被攝對象的身軀、手足所表現的某種形態。面向角度是指被攝對象面孔的朝向,簡稱面向。兩者因人、因事、因時而異,沒有固定格式,但一般以美觀自然為原則,適當進行選擇和組織。

1、姿勢

人物有胖瘦、寬窄、高矮等不同體形,選擇或組織一定的姿勢。

正身 身軀正對拍攝鏡頭,易於表現體形的寬度,顯示直線條,有莊重或呆板的感覺。

側身 身軀與拍攝鏡頭形成一定的側角度,易於表現體形線條,對女性尤其能顯示曲線美。對較胖的體形,拍攝半身側身人像時,可將背部靠近畫面邊緣,就能得到隱掩體胖的效果。

挺胸 身軀挺直,易於顯示被攝對像精神振奮的氣質。

弓背 側身而坐,胸不挺直,具有悠閒自在的特點。適宜表現休息、交談、閱讀、寫字等情節,可用於各種年齡的半身人物造型。

傾斜 不論身軀向任何角度傾斜,都能給人以活潑而具有動感的視覺效果。此外,對拍進手的照片,還要用手勢加以配合。

2、面向角度

人物攝影的面向角度有多種:面朝向稱為十分面,被攝對象在畫面上兩對稱;九分面,臉部朝向與拍攝鏡頭構成18度側角;八分面為36度側角;七分面為54度側角;六分面為72度側角;五分面為90度側角,這時,被攝對象在畫面上只表現一隻眼睛,也就是全側面。面向角度的確定,也沒有固定格式,但要掌握以下兩點原則:

根據臉形輪廓選擇角度

人物的臉形有長、圓、方等多種。攝影時,要結合臉形,選擇角度。蛋形臉,正、側角度都宜拍攝。圓形臉,對兒童來說,任何面向角度都無問題;而對成人來說,則宜採用七、八分面側向,以便給以適當隱掩。方形臉,對男性來說,正角度拍攝,能顯示陽剛氣質;對女性來說,可選擇一定的側角度,以便對腮骨起隱掩作用。長形臉,宜選擇七分面側向,以便隱掩長度。

根據臉部部位特徵選擇角度

臉部部位,主要指額、鼻、面頰、腮骨等。對額部平坦、鼻樑挺直、面頰坦而微呈弧形、腮骨隱而不凸的人物,面向角度的選擇性較大,任何朝向都可拍攝;而對額部沖凸、鼻樑凹塌、顴骨和腮骨高凸的人物,一般以選擇正角度為宜,如果採用側角度,就容易暴露上述不美部位的缺點。



13.

人物攝影有哪些畫面結構形式

What are the structural forms of character photography?


人物攝影的畫面,因被攝對象姿勢和面孔朝向的不同,而引起肢體輪廓和頭臉五官等線條透視的變化,形成多種畫面結構形式。歸納起來,可分為以下兩種基本形式:

1、對等式畫面結構形式

人物攝影畫面上,正身正面的半身人物,由於兩耳、兩眼、兩肩都是左右對等,必然表現為對等式畫面結構。例如,傳統式的合影人像,排列整齊規則,左右對等,畫面也表現為對等式結構。這類形式,具有莊重、肅穆的特點,但比較呆板。

2、不等式畫面結構形式

人物攝影畫面上,側身、側面或正面側身的姿勢,左右不等,或者一邊是人物主體,另一邊是景物陪襯,畫面表現為不等式結構。例如,自由排列的合影人像,左右人物距離照相機遠近不同,影像大小差異,高低起伏,畫面也就表現為不等式結構形式。這類形式,易於顯示變化、動感與生活氣息,比較活潑。人物攝影造型,通常較多採用不等式畫面結構形式。

來源微信 作者:MIX濾鏡大師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