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4000年!石峁遺址栩栩如生

魅西安 發佈 2020-01-12T03:48:58+00:00

存在大型制骨作坊發現世界最早口簧實物皇城台是當地百姓對石峁遺址內一處石砌台地的稱呼,這是一處相對獨立的山峁, 2016至2018年考古隊完成了皇城台門址的揭露,2017至2018年完成了皇城台東護牆北段上部發掘,2018-2019年完成大台基南護牆清理。

石峁遺址自2011年開始的系統考古開始,被確認為距今4000年左右的石砌城址,面積逾400萬平方米。石峁城址由「皇城台」、內城和外城三部分構成,內、外城共同拱衛皇城台。

2020年1月10日,記者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皇城台區域考古發現大量骨器、陶器和精美石雕,已具備了早期「宮城」性質。


存在大型制骨作坊 發現世界最早口簧實物

皇城台是當地百姓對石峁遺址內一處石砌台地的稱呼,這是一處相對獨立的山峁, 2016至2018年考古隊完成了皇城台門址的揭露,2017至2018年完成了皇城台東護牆北段上部發掘,2018-2019年完成大台基南護牆清理。

去年的發掘中,考古隊在皇城台東護牆北段上部清理出氣勢恢宏的石砌護牆遺蹟和數量巨大的各類遺物,出土各類文物標本不下4萬件,主要包括骨(牙、角)、石、陶、玉、銅等遺物,還有一些紡織品和漆皮殘片。其中骨器數量巨大,多見針、鏃、錐等小件工具類器物,僅骨針就發現了1萬餘枚,結合骨料、坯料、廢品、石刀(鋸)、礪石等骨器「製作鏈」工具的出土,考古隊推測皇城台台頂應存在大型制骨作坊。

骨器中還有20餘件的口簧,製作規整,呈窄條狀,中間有細薄簧舌。口簧是我國先秦文獻中記載的「簧」,石峁骨制口簧是目前世界範圍內年代最早的口簧實物,是世界音樂史的重大發現。

另外還發現了100餘片卜骨,考古隊認為這暗含了皇城台的信仰或宗教功能,因為集中發現於皇城台東北角護牆牆頂上,為考古隊在其對應的台頂位置找尋高等級建築提供了重要線索。

台頂或存在覆瓦的 大型「宮室」類建築

除了骨器,出土的陶器數量也很可觀,除大量鬲、斝、盉、瓶、豆、瓮等日用器物外,數量眾多的建築用瓦則暗示著皇城台台頂存在著覆瓦的大型「宮室」類建築。此外還出土了近20件陶鷹,這些陶鷹多為灰陶質地,栩栩如生,腿部粗壯穩固,雙翅伸展上舒,脖頸翹昂,背部寬平施交叉貼附裝飾,整體作振翅欲飛之狀。考古隊專家認為,這或許暗含了皇城台具有信仰和宗教功能。

另外,東護牆北段上部棄置堆積內出土的玉器主要有牙璋、琮、鉞、環等;還出土少量銅製品,多為小型工具類器物,器形可辨錐、刀、環以及小銅片;還發現一些海貝和象牙製品。系列測年顯示,皇城台東護牆北段上部「棄置堆積」的絕對年代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考古隊推測,這是皇城台使用晚期的主要年代。

門址結構或對明清北京城午門有影響

考古發現,皇城台門址自東向西依次由廣場、外瓮城、南北墩台、鋪石坡道、內瓮城、主門道等組成。廣場由南、北基本平行的兩道石牆及外瓮城東牆一線圍成,主門道應該是一個封閉空間。考古隊認為,皇城台門址形制特殊,結構複雜,除顯示出較強的防禦色彩外,最外側的長方形廣場及兩側伸出的長牆,可能還具有一定的禮制功能,對後世都城正門如隋唐洛陽城應天門、明清北京城午門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沿門址內的坡道向上攀登,可達皇城台台頂。台頂發掘主要集中於台頂東部,與皇城台門址以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道路有機相連。

大台基上發現70餘件精美石雕

目前,考古還確認了一處規模宏大的建築台基,其上分布大量建築基址,稱為「大台基」,考古隊對大台基南護牆進行了完整發掘。

大台基平面大致呈圓角方形,四周以石牆包砌。南護牆用大小不一的砂岩石塊錯縫砌築。大台基南護牆處最為重要的發現是70餘件精美石雕,石雕多數出土於牆體的倒塌石塊內,部分還鑲嵌在南護牆牆面上。

考古隊發現,絕大多數為單面雕刻,少量為雙面,以浮雕為主。雕刻內容大致可分為神面、人面、神獸、動物和符號五類,其中神面石雕較大,雕刻最為傳神。單面浮雕多為對稱式構圖,以一正視神面為中心,兩側雕出動物或側視神面,最大者長度超過2.6米。圓雕為橢圓形柱體,立於夾道正中的地面之上,高度近1米,兩面雕刻相同的神面。系列測年數據顯示,這批石雕的年代應不晚於公元前2000年左右,牆面上鑲砌石雕的現象應與石峁遺址中發現的「藏玉於牆」和以人頭奠基具有相同的內涵,體現了石峁先民對皇城台大台基的精神寄託。

作為目前皇城台考古最為重要的遺物,這些石雕遠遠超出以往學界對4000年前中國早期文明高度的判斷,考古隊認為這些石雕可能與中國北方地區的石雕「傳統」密切相關,也可能影響了後期的玉器、甚至商周青銅禮器的藝術構思和紋飾風格。

考古隊認為,連續多年的石峁考古工作表明,皇城台是石峁城址的核心區域,已具備了早期「宮城」性質,是目前東亞地區保存最好、規模最大的早期宮城建築。其內、外城層層設防、嚴密拱衛皇城台的城垣結構,奠定了東亞地區古代都城以宮城為核心、多重城牆圍繞的城市布局。

另外,石峁遺址在城址規劃、冶金技術、藝術風格等方面顯示出與中亞、兩河流域早期文明可能存在的關聯性,顯示出自新石器時代晚期以來中國北方與歐亞草原存在雙向、多重、頻繁的交流和互動,石峁遺址所在的中國北方地區是橋接歐亞草原與中原地區的重要區域。

文字: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張佳

圖片: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編輯:米唐

審核:荊溪

出品:魅西安

西安報業新媒體中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