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何偏讓馬謖守街亭?趙雲姜維可擔此任,他為何不用

三國逐鹿 發佈 2020-01-12T03:56:12+00:00

歷史上人才湧現數量最多的時間段,一個是在戰國,一個是東漢末年。首先分析,諸葛亮為何讓馬謖去守街亭。所以諸葛亮之所以選擇馬謖去街亭,肯定有著他自己的原因,也是有這個他本身考慮問題的出發點。

歷史當中的文臣武將,一個個都儘可能的在歷史上名垂青史。但是這種在歷史上留名,也是不簡單的。歷史上人才湧現數量最多的時間段,一個是在戰國,一個是東漢末年。同樣屬於戰爭的場景表現次數最多的,也是這兩個時間段。不過說起紙上談兵的話,個人認為從歷史記載來看,一個是趙國的趙括,一個是蜀漢的馬謖。這兩個絕佳的「人才」,都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三國當中的街亭一戰,諸葛亮為什麼選擇的是沒有實戰經驗的馬謖,而不是隨便指派姜維或者趙雲去。為何在這麼重要事情上選擇了參軍馬謖?這當中或許有一些難言之隱,或者是故意為之?

「街亭之戰」想必大家都很清楚,作為諸葛亮最為器重,本打算出其不意的攻打魏國的一支隊伍。無奈被馬謖的過度自信給強行毀滅了,以至於後來,諸葛亮好不容易準備的第一次北伐,就這樣悄悄的落下帷幕,以失敗而告終。

首先分析,諸葛亮為何讓馬謖去守街亭。

三國演義影視劇當中,馬謖可以算得上是諸葛亮的學生,作為參軍,跟隨諸葛亮的身邊,討論軍隊和國家大事。表面上來說,馬謖這個人的才能還是可以的。況且諸葛亮和他只要一見面,從白天到黑夜暢聊。在演義當中,曾經為諸葛亮提出計謀用來平定南中。俗話說,實踐出真知。一味的紙上談兵,終究會被現實環境所擊敗。蜀漢的開國皇帝曾經在臨去世的時候,告訴過諸葛亮說馬謖不可重用。我們可參考下《三國演義》中描述的:

先主謂孔明曰:「丞相觀馬謖之才何如?」孔明曰:「此人亦當世之英才也。」先主曰:「不然。朕觀此人,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之。」

個人認為,諸葛亮選擇馬謖作為軍事將領,是有幾方面的原因的。首先是在諸葛亮的眼中,馬謖確實是一個有才的人。最重要的是馬謖肯定有一副好的口才,要不然不可能得到諸葛亮的賞識。其中就是兩人的第一次交心的時候,兩人談話,巧的是馬謖說的話直接說中了諸葛亮的心聲。

就是出現在南征孟獲那一段裡面,根據演義中的描述來說的話,在這裡,馬謖面對諸葛亮說的一番話,確實讓諸葛亮很吃驚,在聽完了馬謖的一番分析之後,也就是在這裡才有了開端立馬將馬謖封為參軍,不過在這裡,馬謖的一番言論確實是和諸葛亮想到一塊去了。

我們看看《三國演義》中的描述:

夫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願丞相但服其心足矣。」孔明嘆曰:「幼常足知吾肺腑也!」於是孔明遂令馬謖為參軍,即統大兵前進。

這番言論一說,諸葛亮本就是個文人,然後口才也很好,當年也是舌戰群儒的人物。當遇到了馬謖之後,便想著身邊開始培養一下馬謖。

諸葛亮為何不讓趙雲或者姜維守街亭?

第一次北伐的時候,那個時候的五虎上將只剩下了一個趙雲。其餘四個大將,已經不再人世。個人認為諸葛亮也可能認識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年輕一輩將領的缺少。便想著培育一些人,作為蜀漢的接班人,馬謖便在其中。

此時在蜀漢這邊,人才可謂是逐漸凋零殆盡,以諸葛亮為首的蜀漢政權的中心人物。他必須得為蜀漢的未來考慮,張苞、關興等一批第二代的將領。也在諸葛亮悉心呵護之下,開始慢慢展露頭角。那麼馬謖本來的口才就好,所以諸葛亮肯定將馬謖好好培養。

姜維雖然在蜀漢的後期開始出風頭,但是各位有些可能不清楚的是,姜維是從曹魏那邊投降過來的。包括王平也是,魏延就不用說了。為了未來都可以殺主人的角色。這些人對於穩重的諸葛亮來說都是不放心,如果把自己的的主力部隊都交給這些人,萬一投降了曹魏怎麼辦?這些事諸葛亮不得不說魏延考慮的事情。

趙雲作為蜀漢的五虎上將,同時又是常勝將軍。知人知心的諸葛亮肯定會考慮的出來的。我們可以通過一句話了解一下諸葛亮的戰場的決策。趙雲、魏延見孔明不用,各有慍色。孔明曰:「吾非不用汝二人,但恐以中年涉險,為蠻人所算,失其銳氣耳。」這裡便可以體現諸葛亮的用心良苦。

所以諸葛亮之所以選擇馬謖去街亭,肯定有著他自己的原因,也是有這個他本身考慮問題的出發點。至於後來的街亭失守,馬謖面對的可是同樣熱衷軍事活動的「老油條」張郃大將。一個參謀去對陣一個身經百戰的大將軍,勝算顯而易見。更何況現如今的考察發現,當年的街亭其實沒有演義中說的那麼易守難攻。

所以關於諸葛亮為什麼不派趙雲姜維而是派馬謖去街亭,您怎麼看?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了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