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中最難打的一座城市,日軍派兵40萬打了3年,只留下11萬屍骨

觀心通史 發佈 2020-01-12T04:51:58+00:00

後來,日軍在中國廣闊的土地上大規模發動戰爭,由於戰線拉得太長,日軍在中國戰場上越陷越深,想脫身都難。日軍為了扭轉困境,先後派出40萬士兵攻打湖南長沙,這一仗打了3年。

它是抗戰中最難打的城市,40萬日軍連續打了3年,只留下11萬屍骨

文/觀心通史

日本國土面積狹小,自身資源十分貧瘠,自「明治維新」以後,日本為了掠奪資源,獲取更多的生存空間,將中國作為擴張目標,選擇了侵略我國。「七七事變」爆發後,中國開始了長達14年之久的抗日戰爭。當時日本擁有比我國先進的武器裝備,戰爭開始時,日本屢戰屢勝。

驕橫的日軍更是說出要「三個月攻占中國」的狂言。後來,日軍在中國廣闊的土地上大規模發動戰爭,由於戰線拉得太長,日軍在中國戰場上越陷越深,想脫身都難。日軍為了扭轉困境,先後派出40萬士兵攻打湖南長沙,這一仗打了3年。

日軍不但沒取得勝利扭轉戰局,還在此損兵折將11萬人。湖南怎麼會這麼難打呢?原來湖南從古至今都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在我國先秦時期,楚國曾追隨周武王伐紂,並取得戰功,周武王封賞給了楚國一塊土地。可是楚國人並不滿意周朝的封賞,便自立為王,建立楚國。

於是,後來周朝稱楚國為楚蠻。到了春秋時期,楚國變得十分強大,它一路南征,先後滅掉了隨國、古麋國、盧國等大小數百個諸侯國。雖然各諸侯國極力聲討楚國,但是沒人能打得過它,於是楚國就成為了華南地區的新霸主,而楚蠻也成為了暴力的象徵。

楚國地區從古至今一直是人才輩出,湖南地區又是楚國的戰略要地,湖南素有「黔桂門戶,全楚咽喉」之稱。湖南是中國穀倉,在抗戰時期又是糧食、兵源以及工業資源的重要基地,因此,湖南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日軍若是占領了湖南,不僅能為部隊提供充足的物資,以便日軍打持久戰,還可以進一步攻打四川和重慶等內地。日軍為了攻占湖南,先派出10萬兵力攻打長沙城,當時鎮守長沙的人是抗日名將薛岳。日軍在1939年8月15日制定了攻打長沙的作戰計劃,岡村寧次擔任這次戰鬥的總指揮。

岡村寧次為了迷惑第九戰區,採用了聲東擊西的辦法,他利用報紙和廣播大肆宣傳要進攻福建等地,從而掩蓋攻打長沙的真實意圖。薛岳當時判斷日軍很有可能還會攻打長沙,於是他不但沒有調離長沙城的守軍,還制定了一套「誘敵深入」的作戰計劃。

薛岳親自部署作戰計劃,派兵將一切可能被日軍利用的道路全部破壞,九江、武寧、平江、長沙等地的公路基本都被破壞。道路的嚴重破壞,導致日軍的重機械部隊行動緩慢,失去了該有的優勢。戰爭打響後,薛岳利用地理位置的優勢重創日軍部隊。

日軍的進攻屢屢失敗,岡村寧次不得不下令撤退。1941年初,此時世界戰局發生變化,日軍被太平洋戰爭牢牢牽制,日軍為了打破僵局,再次派出12萬兵力攻打長沙。第二次長沙會戰打響了,薛岳在宜昌與日軍正面作戰,再次挫敗日軍,取得重大勝利。

1942年,日軍有一次發動了第三次長沙會戰,在此戰中,薛岳憑藉著自創的「天爐戰法」,殲滅日軍3.39萬餘人。日軍在三次會戰中,總共投入了40萬兵力,最終還是戰敗了。薛岳在三次會戰中,不僅守住了長沙城,還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華部隊,使得日軍留下了11萬士兵的屍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