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Science,也沒有娃,上海交大博士談科研經歷爆笑全場

愛科學愛自然 發佈 2020-01-12T05:00:05+00:00

本篇文章的主人公:王耀,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2016級直博生,導師是金賢敏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拓撲光子學與量子信息的交叉領域。

本篇文章的主人公:王耀(Wang Yao),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2016級直博生,導師是金賢敏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拓撲光子學與量子信息的交叉領域。


個人基本介紹



  • 物理與天文學院 2016 級直博生


  • 2018-2019學年國家獎學金,三好學生
  • 研究內容與方向:拓撲光子學與量子信息的交叉領域,在努力將拓撲保護機制拓展到量子領域並實現對量子的保護
  • 已發表高水平論文 8 篇:其中一作論文四篇,包括物理領域頂刊 2 篇
  • 受邀為國際期刊Optica審稿
  • 作為組織者和雪梨大學合辦會議 1 次
  • 參加國內外會議 10 余次,累計會議報告 4 次
  • 學校推薦並受邀參加全球青年科學家峰會


下面是王耀在交大就業指導會上的發言


交大的畢業條件是什麼?

怎麼才能發文章按時畢業?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王耀,來自物理與天文學院,非常榮幸能夠作為學生代表和大家分享我在科研路上的一些經歷和感悟。目前我已發表論文8篇,其中一作四篇,包括領域頂刊PRL 2篇。

雖然這裡列出很多內容,好像我很厲害的樣子,然而我相信我和大家在初入校門時都一樣。回想一下,在入學後我們向師兄師姐問的最多的問題是什麼?


恐怕不是科學問題,而是在問交大的畢業條件是什麼,怎麼才能發文章按時畢業。


雖然下了決心讀博士,但內心還是很慌的。這種心理一直持續到第一學期結束,並且在寒假前發了一個朋友圈。



可能導師看到了,於是在第二學期一開始就分配了一個實驗課題給我,我埋頭苦幹了半年,加工和測試了上千個樣本,最後發現這實驗結果還是達不到理想預期



我走進導師辦公室和他說我想把這個實驗放棄了,毫無意外,導師不同意。我又回去繼續努力,最後終於把文章整理出來,投了出去。


審稿過程前後經歷了五輪,這是期刊所允許的最多次數,審稿人始終如一地反對我們的觀點



這時我第二次說要放棄,導師依然還是沒有同意,說我們還可以再戰,繼續申訴。後來我們終於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工作發表在領域頂刊上,我於是又發了一個朋友圈。



導師後來和我說:這一番經歷挺好的,曾經滄海難為水,以後科研路上內心會強大很多。也是有了第一次的成功,我在後面的科研路上也才走的更加自信,也才在溫飽之後奔向小康,完成了從擔心畢業到享受科研的轉變。



是否與導師爭論過?


我想,這樣的轉變是離不開和導師的有效交流的。我不禁想問大家,你和你們導師是否因為不同觀點而爭論過?


我相信大部分博士生都經歷過,畢竟我們錢學森學長都和導師爭執過。我發現做科研的人特別執拗,非常堅持自己的觀點,這可能是整天和審稿人辯論落下的職業病。


曾經有一個晚上,導師非常開心地到來到我們辦公室和我討論,因為我和導師觀點不一樣,我們又非常堅持自己的觀點,導師最後非常氣憤地離開了。


我也很氣憤的回宿舍了,走到半路我覺得這樣不行,問題還沒有解決,雖然已經半夜十二點了,但我又折返回到導師辦公室繼續心平氣和地和導師討論並解決問題,最後我終於能開心地回去睡覺了,導師也開心地繼續加班。


我後來就在想,在和導師的學術碰撞中我們如果能夠放下情緒,即便有不同的觀點,我們也能實現真誠高效地交流,畢竟我們的目的都是要實現學術的進步,達到「學術共振」


王耀(左)與導師們「學術共振」


畢業之後留在上海麼?


終於我有了足夠畢業四次的論文,和導師學術共振也越來越好,結果在出租上被司機師傅致命一擊,他問我畢業之後留在上海麼?



說句心裡話,我想留啊,但是得看能否hold住上海沉重的生活壓力。大部分博士生恐怕是還做不到左手握著Science右手抱著娃,是選擇生活還是選擇繼續探索,可能還是普通的我們需要面臨的一道選擇題。


我在想,一方面,如果連交大學子都選擇放棄科研,那我們中國的科研的希望在哪裡呢?選擇交大就選擇了責任,我想這不是一句空話,而是需要我們切實踐行的。


另一方面,今天我們也看到學校也在為我們創造條件,讓我們有機會去國際一流學術機構繼續汲取能量,完成我們人生的能級躍遷,站在更高的能級上去選擇上海,而不是被上海挑選,完成人生的彎道超車。


這樣,在實現我們自身價值時也完成我們身為交大人身肩的責任。博士畢業後,我希望也能像我的導師一樣,到世界頂級學術機構繼續博士後研究。



在未來,祝願大家都能享受科研的樂趣,和導師學術共振,完成人生的能級躍遷,謝謝大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