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故宮裡的文物是怎麼避免被掠奪的?原來背後是這樣

嘮點歷史 發佈 2020-01-12T05:23:56+00:00

數百年來,皇宮禁地,一朝開放,遊人如織,人們連滾帶爬,連瞅帶摸,都想瞧個新鮮 ,沾點貴氣,故宮首任院長易培基,上任之後帶著工作人員,整理文物,登記造冊,急得滿頭大汗。

1925年初,末代皇帝溥儀被趕出皇宮,政府成立臨時機構,「辦理清室善後委員會」,接管皇宮,清點文物。10月10日,委員會正式更名故宮博物院,不要門票,任人參觀,那場面,是相當壯觀。

數百年來,皇宮禁地,一朝開放,遊人如織,人們連滾帶爬,連瞅帶摸,都想瞧個新鮮 ,沾點貴氣,故宮首任院長易培基,上任之後帶著工作人員,整理文物,登記造冊,急得滿頭大汗。

為啥這麼急?因為日軍兵臨山海關,兵鋒直指北平,華北告急!南京國民政府,打算把故宮文物遷到洛陽。


這下可炸開了鍋,一場波及全國的辯論賽,開始了。北平發給南京的一封電報,表達了反對方的觀點:

首先,洛陽並非嘉地,伏莽極多,洛陽鏟聽過沒?那邊有很多挖墳的土匪,文物過去不是羊入虎口嘛?

再者說往洛陽遷,既無適當庫藏,亦無堪負責之人,洛陽離北平那麼近,北平真擋不住了,洛陽有啥用?


還有啊,土地人民,瞬將不保,亡國滅種,既在目前,不保人而保物,捨本逐末,是何居心?還有啊,故宮文物這麼重要,日軍豈能不知?全世界眾目睽睽,想必他們也不敢強搶!

魯迅、胡適等文化界名人,也反對南遷,理由是仗還沒打,文物就要跑,這豈不是意味著放棄北平,消極抗戰?

面對眾多指責,南京方面回應道,北平各團體反對南遷,厚顏無恥!你們是把文物當成了北平的,而這些文物是屬於所有國民的。現在戰略調度,放棄北平,等將來打倒日本,再把文物遷回!有什麼不對!

難道要把文物安危,寄託於敵人的良心嗎?圓明園的廢墟,還在你北平城裡杵著呢!吵吵嚷嚷中,還是決定文物南遷,只不過不去洛陽改去上海。

就這樣,一場世界文明史上,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國寶曆險記,拉開了帷幕。

故宮人精挑細選了24萬件文物 ,這裡邊,有易碎的瓷器,易潮的書畫,笨重的青銅器,精密的鐘表。工作人員效仿古人的智慧,總結出了四字真言:穩、准、隔、緊。用稻草、棉花、木箱裡三層外三層包裹好,緊緊綁住,互相隔開,這是穩、隔、緊。

還有一個就是准,國寶拆箱、校驗、檢查、晾曬,必須政府、軍方和護寶人三方同時在場,幾十萬件文物都有詳細的出組單。開箱時一人操作,一人監督,每個小配件,責任都精確到人,保證萬無一失。最後一共裝了,19816箱72包15件又13扎文物。


1933年2月到5月,先後5批文物轉運上海,這三個多月,牽動了無數國人的心。本以為,這文物一旦起運,天災人禍一定接踵而來。很多人嚎啕大哭,認為國寶一定會流落四方,中國文脈會就此斷絕。

可萬萬沒想到,這一路上不管是護寶人,還是沿路的軍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自發保護國寶的安危。運送國寶的鐵皮火車,車頂架起機槍,武裝馬隊隨車疾馳。

每到一站,地方官派人交差,重要關口車內熄燈而行。中間雖然諸多波折,有土匪有戰場,可最終所有文物都安全抵達了上海,堪稱奇蹟。


不久之後,專門在南京給國寶修建的朝天宮落成,國寶又分批送到了南京。正當所有人長出了一口氣,以為可以歇一下的時候,第二次淞滬會戰爆發了,中日血戰上海,南京岌岌可危。

國民政府再次下令,國寶分上中下三路運往重慶,就在最後一批文物被運走的10天以後,南京淪陷了。

如果說之前的文物運送是奇蹟,那這次就是神跡。文物由東向西,運往後方,迎面走來的,是自西向東,奔赴前線的各省軍隊。夕陽下,軍人和國寶錯身而過,一個向後,一個向前。


下路國寶最少,只有幾十箱,從南京上船沿長江而上,經漢口-長沙-安順-最後存在重慶巴縣;中路9361箱,從南京出發,經漢口-宜昌-重慶-宜賓轉到樂山安谷存放;上路7287箱,從南京出發,經徐州-鄭州-西安-寶雞-漢中-成都到達峨眉。

這麼聽起來,好像也沒什麼啊?可實際上,這其中每個城市的故事,都能拍個電影。比如1938年2月,北路車隊從寶雞出發,護送文物到漢中,他們要翻過冬天的秦嶺;車隊進山以後,雪越下越大,根本看不見路,司機們被困山中,吃的喝的全沒有,後方的司機沒人敢上山送糧,在萬般懇求之下,終於有個小伙子站了出來。

小伙子瞪大眼睛,開著車牌號為1407的軍用卡車,緩緩前行,旁邊就是懸崖,汗水浸透了棉衣。終於,糧食被送上了山,這次危機平安度過。


剛到漢中,日軍的飛機緊隨其後,轟炸了機場,文物需要馬上繼續轉移。在川陝公路上,一輛卡車過橋時側翻,所幸它裝載的是不怕摔的書籍,更所幸,它路過的橋下沒有水,又一次,國寶有靈。

車隊進了成都,沒來得及鬆口氣,611成都被空襲,國寶繼續轉移到峨眉。剛安穩一段時間,峨眉縣中心突發大火,火勢滔天,關鍵時刻,城中百姓拆毀自家房屋,在存放國寶的大佛寺前,拆出了一條隔離帶,最終峨眉縣被燒個精光,只有文物所在的大佛寺得以倖免,國寶,有靈!


以上說的,還只是北路遇到的一小部分問題,在中路,宜賓到樂山要走500里水路,9月中旬是枯水期,而5到8月三個月期間文物僅僅運輸了三分之一,進度大大落後於計劃。

工作人員朱學侃心急如焚,檢查時失足掉進船艙不治身亡!故宮人搬出軍法,這才讓船運公司加快速度,在最後一批國寶運出兩天後,枯水期到來,國寶又快了一步。

從樂山到安谷縣,水流湍急,需用縴夫拉船,拉文物時,縴繩斷裂,木船順著狂泄的大渡河飛流而下,馬上就要船毀人亡,船上的艄公冒險一搏,竟然奇蹟般把船斜擱在一處沙灘上。

事後人們才知道,那處水灣有個名字,叫觀音灘。樂山有個民謠,觀音灘、觀音灘,十船過來九船翻。而這次,滿載國寶的船隻又一次幸免於難!

在黔江和龍潭之間,有一處叫高坎子的地方,有輛運輸車出了事故,左撞右撞,司機、助手、隨車憲兵全都跳下卡車,而那卡車上裝的是,號稱中華第一古物,重達1噸的秦代石鼓。卡車翻滾著掉進懸崖,而圓形的石鼓竟然在車上掉下來停在了懸崖邊完好無塤!


類似的情景,還有很多:大雪封山、火海滔天、船隻翻覆、汽車遇難······土匪、日寇、貪官、老鼠、白蟻、陰天 一次次劫難,一關又一關,國寶卻每次都能化險為夷、保持平安。

所以守寶人說,國寶有靈,摔不碎、燒不到、砸不爛、搶不走,是祖先在保佑著這個國家。

就在這樣艱苦卓絕的歲月里,故宮的守寶人、軍隊、沿路的軍民、當地的百姓,互相信任,金誠合作,前後歷時17年,幾十萬件文物竟然一件未損、一件未丟!

這中間,甚至還把國寶拉到英國和蘇聯展覽一圈,展示了我們的傳統文化增加了中國的國際話語權。

1945年,抗戰勝利,文物從四川運回南京,最後一小部分去了台灣,大部分回到了北平,實現了當初的諾言。


最後,我想說說自己的感悟:到底什麼是國寶?

海水的漲落

群星的明滅

四季的輪轉

空中秋雲的萬千姿態

凡此這些都是大自然的呼吸

它們有著各自獨特的節奏和韻律

為世間生命的輪轉變化提供著鼓點和樂音

這些音符凝結在山川河流

日月星辰里

倒映在人類的眼眸中交互輝映出人類獨有的文明

中國人

把自然寫成詩歌

把日月比作親情

用水墨書寫文字

用文物體現家國


國寶

其實就是古人心中的世界

透過它

我們得以穿越時間

去體味古人當時的心境

李白的狂放

蘇軾的洒脫

屈原的瑰麗

曹操的氣魄

即使再過千年

還是能讓我們哭讓我們笑

讓我們感覺到擁有這些底蘊的中國人

真的有資格驕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