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齡留學「有多苦」?45%中國留學生出現抑鬱症,29%有焦慮症

北京立思辰留學 發佈 2020-01-12T05:35:29+00:00

在中小學階段出國留學的人數正在呈指數型增長。北京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在美留學的中小學生數量從2006年的1000人上升到2016年的3.3萬人。  這群低齡留學生的占比也在上升。

  在中小學階段出國留學的人數正在呈指數型增長。北京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在美留學的中小學生數量從2006年的1000人上升到2016年的3.3萬人。

  這群低齡留學生的占比也在上升。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7年出國讀高中(及以下)的學生占當年所有出國留學學生的36%,而在2013年這一數字還不到23%。


  在數量增長背後,留學生在文化衝擊下的心理問題也凸顯出來。在1月5日舉辦的2020中國國際教育盛典暨福布斯中國國際教育指南發布會上,立思辰留學表示,在留學低齡化的趨勢下,學生的心理健康更需要被關注。

  留學低齡化實際上是倒推的邏輯,在美國高中就讀會在競爭激烈的大學申請中有更大優勢。為了進入優質的美國高中,又要提前準備美國初中入學。

  低齡化留學的主要推動力量來自家長,他們對於子女進入世界頂尖大學抱有更高的期待。這一期待也有現實依據,數據顯示,2020年美國本科早申錄取結果中,普林斯頓大學錄取11名中國學生,其中8人來自海外高中。哥倫比亞大學錄取13名中國學生中也有9人高中在海外就讀。

  在對名校情結的追捧之下,留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卻未得到足夠重視。部分家長認為,收到錄取通知書是最重要的環節,但這實際上是一種誤解。

  「錄取只是留學生涯中的一個環節,之後的生活中還會面臨很多意想不到的難題,租房、醫療、保險、學業、如何建立正面社交等等,每一環都能成為障礙,留學生在面臨這些難題時的壓力,留學前真的很難想像。」她說。

  但在過度強調名校光環後,學生往往不願意向外吐露內心苦悶。介面教育:「一個考入常春藤的學生可能會羞於向他人傾訴,自己甚至不會用美國的洗衣機和烘乾機,而這只是生活中的一個極小的側面。」

  耶魯大學2013年發布的研究結果顯示,45%的中國留學生稱出現抑鬱症狀,29%的人稱有焦慮症狀,而美國大學生總體抑鬱和焦慮比例只有13%左右。此外,史丹福大學及佛羅里達大學都曾於2019年傳出中國學生自殺的消息。

  類似的心理問題在低齡留學生身上更為明顯。據深圳新聞網2014年報導,家長們認為子女年齡越小,出國越容易適應,但實際上由於獨立能力和心智尚未成熟,低齡留學生更易受心理問題困擾。

  深圳市全程青少年心理研究所所長葉偉澤在該採訪中表示:「從我們(經手)的個案來看,15歲到18歲的諮詢者占比達到65%,他們出國後普遍適應性要比到國外讀研的本科畢業生差很多。」

  低齡留學對於親子關係也是極大的挑戰。高中及以下階段的學生在出國後,極大可能在身份認同、文化習慣等方面與父母形成認知隔閡。「我們要幫助家長去理解孩子轉變的原因和過程,讓家長意識到這樣的轉變是普遍存在的,從而加深雙方的理解,保持健康和親密的關係。」她說。

  面對低齡化的留學,家長在擔心孩子學習成績的同時,更需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並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她說:「只有在保證孩子安穩、健康的生活、養成正向價值觀的前提下,學習效果才能得到最佳顯現。」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