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業就業俱佳 法國華裔子女父母分享「育兒經」

中國僑網 發佈 2020-01-12T05:37:03+00:00

回顧自己培養孩子的過程,曾永革還是很感慨:「自從女兒Claire2018年在HenriVI高中完成了兩年預科學習,以全國商科筆試第88名,口試第123名順利進入巴黎高商HEC學習之後,經常有人問起我關於孩子培養心得的問題,這是在之前我很少認真想過的問題,在我看來,雖然女兒的天資中

中國僑網1月12日電 據法國《歐洲時報》報導,由於歷史的原因,法國的亞裔,有很大一部分是華裔。在法國,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華人子女進入精英學校,在就業方面也是令人羨慕。這些華人是如何教育子女成才的?記者在2020年初走訪了幾位華裔家長。記者發現,優秀子女的成長,是父母辛苦的付出,或者說是海外華人艱苦奮鬥、積極融入的一個縮影。

曾永革:言傳身教最重要

曾永革是巴黎知名活動策劃人。有一天,他中午12點在巴黎美麗城有一個重要約會,晚上7點在同一地點,還有一場活動要參加。約會結束,已經下午5點多。他匆匆忙忙開車往在巴黎近郊的家中趕,因為女兒正在家準備實習的材料。正值巴黎交通系統大罷工,開車到家要將近兩個小時。去年,他女兒在進入巴黎高商HEC一年後,獲得進入了摩根斯坦利實習的機會。

「只要女兒在家,不管多忙,我都要回家看看她,給她做飯,和她聊聊天。這麼多年,一直是這樣。」曾永革對記者說。

回顧自己培養孩子的過程,曾永革還是很感慨:「自從女兒Claire2018年在HenriVI高中完成了兩年預科學習,以全國商科筆試第88名,口試第123名順利進入巴黎高商HEC學習之後,經常有人問起我關於孩子培養心得的問題,這是在之前我很少認真想過的問題,在我看來,雖然女兒的天資中上,還算努力,但能走到那一步,會上到什麼學校,的確是沒有預設過,目標當然有,但沒有絕對的把握。能上商科學生嚮往的名校,應該說是為今後的人生道路鋪墊了一塊厚實的根基,作為家長也為她高興。畢竟,在法國,名校文憑絕對是職場最好的敲門磚。2019年末,經過多輪篩選,她順利拿到2020年6月摩根史坦利畢業實習的資格,為將來進入通道狹窄的投行業,打開了一扇大門。」

他認為,家庭對孩子的成長最為重要。「如果回頭說有什麼經驗可以分享的,就女兒的經歷,我覺得首先是家庭的耳濡目染,父母的言傳身教,都說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學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的確如此,這對培養孩子認識學習的重要性,培養良好的做人、做事品質有直接的影響,很難想像讓一個孩子在一個沒有書的薰陶,容不下一張書桌的家裡培養出良好的讀書習慣,這點上大部分華人家庭都做得很好。」

其次就是陪伴,「兒女孩童時期的陪伴,無論是課外活動還是家長會,是與子女互動,相互了解最好方式,父母的行動無言地告訴孩子,他們的學業,他們做的每件有益成長的事情,對家長極其重要,省去了許多無用的訓斥和說教。另強烈建議每個孩子兒時參與一項體育運動,學習一樣樂器,都說喜歡音樂,愛好運動的孩子長大後差不到哪兒去,極為贊同,據我的觀察,這些除了可以作為終生的愛好之外,孩子從中不僅找到了健康和快樂,還學會了如何與人協作,學會面對成功和失敗,學會了團隊精神,對身心成長,間接地對學業大有益處。」

還有就是培養孩子眼界的開闊。曾永革說,旅行是最好的方式,創造條件,早早放手讓他們去獨立感知世界的多樣性,各種生活方式和各種文明的存在,讓孩子們從幼年開始便知道世界不只是他們身邊的人和事,世界每一個文明,每一種生活方式都有它特殊的土壤,旅行能透過他們自己的觀察和體驗,滋長出發自內心的寬容。華人家庭的孩子有中西文化的天然優勢,比較容易做到。

培養孩子,曾永革不同意太過「精緻」,「面面俱到的生活上和學習上的呵護和輔導,有時給孩子一些空間反而不是壞事。小兒子Arnaud走的路和姐姐Claire大致類似,在2019年法國高中會考意外得了巴黎16區JeandelafontaineBAC成績的第一名,現進入JansondeSailly第一年商業預科,他的目標是一年以後,能跟隨姐姐的腳步,走入HEC,誰能知道?作為家長,當然也期待他們能書寫出屬於自己的歷史。」

顧心暉:培養孩子的自信、勇敢和永不放棄

法國希伯泰酒店集團董事長顧心暉、總裁吳秦夫婦堪稱華人企業家的楷模,不僅事業成功,孩子也培養得非常優秀。如今,兩個孩子都已經從高商畢業,進入國際知名公司工作。兒子吳乃歐在LITA從事投資、融資工作,而女兒吳慈意則進入了Accuracy。

顧心暉教育孩子的最大心得,就是要給予他們自信。「高中畢業後,我的兩個孩子在大學第一年,都經歷了考試沒過關的挫折。兒子高中畢業後考上了ESSCA商校,第一次自由自在地獨立生活,學習,再加上中學學業後的鬆懈心態,第一年考試沒有過關,還好他獲得了留級復讀的機會(ESSCA第一年的淘汰率是20%)。在我的督促下,他總結經驗在以後的學業和實習中都力爭上遊,並對自己的未來越來越充滿信心,最後以優異的成績畢業,開始他的職業生涯。」

顧心暉的女兒也有同樣經歷。「第一年女兒在巴黎16區一個著名高中的預科班,因缺少動力,成績一直很差,學年末被學校勸退,之後我們和女兒一起分析失敗原因,共同面對困難,她不止一次的說:maman,jevaisfairelarevanche(媽媽,我要雪恥)。」

「暑假後她換了一個普通的預科學校,繼續第二年的學業。她開始努力學習,逐漸進入良好的狀態,年末考取了在法國排名第六以後的所有商校。欣喜若狂的她又有了更高的目標,願意勇往直前,再讀一年,上更好的商校。經過三年的預科學習,她最終考取了法國高等商校三甲之一的ESSEC。能考上ESSEC當然是值得驕傲的,但我認為在失敗後重新認識自己,樹立信心,知難而進,能意志頑強地繼續向前是女兒這三年最好、最大、最成功的收穫。」

顧心暉認為,培養孩子的自信,不只是讓他們順利完成學業,而是在人生漫長的道路上,能夠獲得屬於自己的精彩。

培養孩子的自信,也源於顧心暉夫婦的奮鬥歷程。當年,吳秦是恢復高考後首批公派赴法的留學生,1987年在巴黎第十一大學獲得自然科學博士論文成績的是「優秀+祝賀」,這是法國大學能夠給出的最高評分了。吳秦畢業後,本來可以選擇一個「保險」的工作,但他做了一個冒險的決定:投身商界,經營酒店。夫婦兩人經過多年打拚,希伯泰已經成為法國知名的快捷酒店集團。在法國公交系統大罷工期間,吳秦多次在法國媒體上發聲,支持改革,呼籲儘快結束罷工,得到了很好的反響。

朱麗珍:要培養孩子的興趣 我從來不阻止他打遊戲

華商朱麗珍兒子YangClément2016年考進了巴黎綜合理工大學(écolePolytechnique,又譯巴黎綜合理工學院,別稱「X」),她認為,孩子的教育,培養其興趣特別重要。她還向記者談了她這些年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

一是早教啟蒙閱讀。早期教育是至關重要的,在兒子1歲開始就給看中文電視,因為那時候她自己需要做工,只能用電視陪伴孩子,給他看中文電影,想不到幫他啟發了中文的興趣。「當時我是這麼想,孩子出生在法國,不怕他以後不會講法語,所以就讓看講中文的,當兒子有一定的中文語言理解時,我晚上會經常給講中文故事,他也特喜歡聽,到5、6歲就督促他閱讀我從中國帶來的小學作文選,多寫字,每一個字至少寫十次,閱讀幾遍後要求他站我面前馬上背誦下來,有了中文語言聽力基礎,後來就報名華僑俱樂部讀中文班,剛開始學拼音課,他的接受能力就特彆強,發音非常標準,成績自然也就名列前茅。」

但隨後意想不到的事情也隨之發生了,「兒子不願意去上法國學校的幼兒園,經常缺課,3年幼兒教育結束了,也不太會說法語和算數學,當時讓我也非常苦惱,不管我在家怎麼教還是記不住法語和算數學,然而就在兒子讀完一年級後,他的各科成績奇蹟般的好轉,接著就猛速上進,到了小學畢業成績在班級里都很優秀,得到各科老師的好評,就讀在10區學校一直到初中畢業,那時候他就非常喜歡閱讀課外書籍,一有空就會到學校附近的圖書館看書,周末就借書回來在家裡看,得到圖書管理員的好評,他的全部知識就是從書的海洋里通過閱讀,慢慢去理解和吸收其中的精華,為自己能夠考入LycéeLouislegrand和écolePolytechnique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第二就就是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讓他自己選擇自己的愛好,培養他德、智、體、全面發展,在兒子7歲時,唯一是我們做主就是讓兒子去學拉小提琴,以後所有的愛好都是他自己選擇做主,一切順其自然,從來不要求兒子必須要去做什麼,去學什麼。尊重他自己的選擇,他喜歡的東西我都支持,以至他現在的愛好特廣泛:喜歡攝影,彈吉他,聽音樂、打桌球、騎自行車等等。」

第三,她從不阻止兒子玩遊戲。「因為他玩遊戲沒有影響到學習,讓他玩到自覺地適可而止,他對我說打遊戲是比聰明的,所以我就讓他玩,好的遊戲確實可以鍛鍊思維反應敏捷,考試前一天玩一會可以減輕第二天的考試緊張情緒,事實也證明成績好的學霸基本都是玩遊戲高手,所以我也是支持兒子的觀點的。」

第四,青春期的關心與交流尤其關鍵。「孩子十幾歲的時候是人生的最關鍵教育事情,也是危險期,稍有不慎就會有不同的結果,所以也是我最擔心的時期,不過我的兒子是非常懂事的孩子,把心思都放在學習上,非常勤奮好學,簡直可以說是廢寢忘食,夜以繼日的學習習慣,我這當媽媽的學歷有限,在學習上根本幫不上一點忙了,看著兒子這樣熬夜晚睡,只能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內心感到無比愧疚。在兒子寄宿的時候,每周日儘量去看望他,送點他喜歡吃的東西,以彌補自己的知識不足而幫不上他學業上的忙,去一次巴黎5區基本來回需開車2小時,但哪怕見面只有幾分鐘的時間相互交談,我也要去一趟,見過了心裡就會覺得踏實,放心。再說多多少少可以了解到兒子學習上和生活上的近況,讓他感到暖心,雖然遠離家住,但有家的溫暖,還有一點我是從來不把自己當一位居高臨下的長輩看,而是採取同齡人的溝通方式,這樣媽媽與兒子的談話就會顯得輕鬆自在,無話不談。」

朱麗珍和家人開的是一間小百貨店(Bazar),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她的孩子肯定看在眼裡,記在心中。父母的辛勞培養,孩子只有好好學習,才能回報。

陸曉峰:教育千條路,擇校是關鍵

法國溫州商會執行會長、寶榭公司總裁陸曉峰的兒子Victor Lu現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攻讀金融工程碩士,這是他攻讀的第三個碩士學位,目前在紐約高盛總部實習。陸曉峰女兒則以優異成績進入了法國北方高等商學院(EDHEC Business School)。

陸曉峰說,我負責孩子的擇校,而他勤儉的夫人對孩子們的成長付出了辛苦。「我們一直早起,從來不睡懶覺這些對孩子的影響都很大。」

「教育千條路,擇校最關鍵。」陸曉峰對記者說,要想讓孩子進入精英行列,就必須在選擇學校上下一番功夫。首先家長們要了解法國學校的情況,一般華人居住地的街區,比較平民化,相對應的公立學校質量也一般。

在初中之前,法國孩子一般都是在邊學、邊玩中輕鬆、幸福度過童年的,這期間讓孩子養成每天學習,做功課的良好習慣,放鬆身心為以後逐漸加壓的學業做準備。選擇住在安靜,優質的街區,附近的初中和高中都很好,但由於法國的公立初中、高中課時安排非常隨意,還常常有變動,家長很難跟進,鑒於這些原因,他認為從初中開始給孩子們選擇了私立學校比較合適。當然了,擇校不僅要看孩子的自身條件,更要看家長的條件和需求。

陸曉峰說,周圍的許多孩子高中畢業後是在父母的推動下選擇了進預科班,這一法國獨特的教育體系,以高壓、殘酷著稱的選拔方式,是法國各領域精英,國家棟樑的搖籃。但預科班並不適合所有孩子,只有對孩子自己來說適合他們的才是最好的。如果孩子選擇上預科,他認為,有條件的話,請上年級的學生來做家教非常有效。

關於擇校,中國旅法工程師協會名譽會長倪金城在公私立學校的選擇的問題上,談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法國的私立學校教學課程和大綱也是按法國教育部的標準設定的,所以在教學內容方面私立和公立沒有太大區別,更大的區別在於學生的組成,如果某一學區的私立學校的學生構成對小孩的學業和興趣發展非常有利,那自然可以選私立學校,反之就選公立學校。在法國長大的小孩從幼兒園開始就接受法國的教育,文化、語言、哲學、史地、數理化等都是法國教育的結果,只有在法國教育系統的基礎上成功的根深蒂固才能枝葉茂盛,自然接受其他文化、語言,包括中國文化。這樣多元文化才會成為優點優勢。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身份認同,生活融入,自我實現。發掘小孩的潛力,讓小孩在課內及課外興趣和能力上都能發揮,在幸福中成長,樂趣中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在巴黎某文化公司擔任總經理的舒先生也給出了他的經驗:如果家住在郊區,那麼孩子小學階段就可以「放羊式」管理;但初中開始,最好進入巴黎的一般私校(因為就近入學,只能私校);高中則進入巴黎一流私校,預科憑實力考入一流公校。他的教育理念是:能否成功無所謂,只需養成努力習慣,選自己喜歡的專業。

雖然華人教育子女成功例子已經很多,但是在採訪中,陸曉峰對記者說,咱們華人移民三四代了,人口基數也不少了,但是,相應社會地位還是比較低,這應該是不太重視教育的原因。

其實,在採訪中,記者發現,很多華人父母,已經認識到孩子融入當地社會的重要性。自己的孩子在未來能夠成為社會各方面,尤其是社會政治的層面的人才,對華人發展的重要意義。從孩子出生開始,就積極為其創造接觸和融入當地社會文化的機會,同時加強自身的融入,從潛移默化中帶動孩子的融入,那么子女將來的發展就會變得更加容易,同時也可以避免第一代華人在生活和創業中所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陸曉峰認為,隨著海外華人對下一代教育的重視,會有越來越多的精英人才出現,即便他們有很小一部分人去從政,那對華人的發展,也有特別的意義。(孔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