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爾「中東敏感季」會晤普京,向川普釋放什麼信號?

上觀新聞 發佈 2020-01-12T05:56:31+00:00

分析認為,默克爾在「中東敏感季」到訪俄羅斯,體現俄德互有所需——德國在美國川普政府頻繁「退群」「退約」、對歐洲盟友出「損招」「陰招」的情況下,需要採取平衡靈活的外交策略,尤其看重俄羅斯在維護地區乃至全球戰略穩定方面扮演的重要角色。

2020年才過去兩周,中東局勢的瞬息萬變就已經讓多國領導人開啟「加班模式」。其中,俄羅斯總統普京絕對算得上「大忙人」。本周,他前腳剛剛訪問完敘利亞和土耳其,後腳又於11日在克里姆林宮迎來德國總理默克爾,二人交談3個半小時,話及中東局勢、「北溪-2」天然氣管道等多項議題。

分析認為,默克爾在「中東敏感季」到訪俄羅斯,體現俄德互有所需——德國在美國川普政府頻繁「退群」「退約」、對歐洲盟友出「損招」「陰招」的情況下,需要採取平衡靈活的外交策略,尤其看重俄羅斯在維護地區乃至全球戰略穩定方面扮演的重要角色。俄羅斯則迫切需要突破西方制裁,必須牢牢抓住德國這個第二大貿易夥伴。「普默會」將對俄德關係有所促進,也能為推動俄歐關係持續改善帶來契機,但限於德國在歐洲安全防務等問題上無法脫離美國掌控,俄德、俄歐關係的進一步改善面臨重重考驗。

三個半小時「爐邊談話」

「2020年,哪些政治人物將在全球外交中發揮作用?」去年底,英國民調機構輿觀(YouGov)公司就這一問題,在德國開展了一次調查。受訪者把最多的票數投給默克爾和普京。11日,被寄予厚望的兩位領袖坐到了一起,在克里姆林宮房間的壁爐前,就伊朗問題、「北溪-2」項目、利比亞局勢、烏克蘭等議題交換意見。

俄羅斯媒體稱,近年來,普京和默克爾定期在國際舞台上交流,並相互致電。默克爾最近一次訪問俄羅斯是在2018年5月,當時她在索契會見普京。但「默嬸」已經很久沒來莫斯科了,上一次要追溯到近5年前,當時她赴莫斯科與普京一起向無名烈士墓獻花圈,紀念二戰遇難者。

根據俄媒的說法,去年12月巴黎「諾曼第模式」峰會期間,雙方商定此次工作訪問,德國外長馬斯陪同出訪。「普默」舉行了3個半小時會談,比原計劃超出1小時。默克爾還在會晤開始前說了一句頗具哲學意味的話:「彼此交談總比談論對方好。」

從會晤的預設議題看,伊朗話題原本不屬於「重頭戲」,雙方會談焦點落在如何在美國制裁壓力下確保「北溪-2」能源項目合作。但驟然緊張的波斯灣局勢,使兩位領導人的話題有了新的側重點,也凝聚起更多共識。

普京表示,俄羅斯和德國堅決支持進一步執行伊核協議,敦促歐洲國家與伊朗貿易的結算機制「貿易往來支持工具」最終得以實施。針對當前不斷趨緊的中東局勢,普京指出,不希望中東地區發生大規模軍事衝突,否則對中東和整個世界都是一場災難。

默克爾回應道,德俄兩國都認為應盡一切可能保證伊核協議有效,德國會為此採取一切外交手段。就伊朗承認其飛彈「非故意」擊落烏克蘭客機一事,默克爾表示,需要採取一切措施與相關國家共同尋求解決方案,進行全面、公正調查並就結果進行討論。

「今日俄羅斯」評論,默克爾同意俄羅斯關於川普下令擊殺伊朗將領蘇萊曼尼的看法——俄羅斯稱之為「魯莽行為」,而德國質疑此次謀殺的合法性。隨著美伊劍拔弩張,俄德作為歐洲大陸兩個重要國家,在避免歐洲受到衝擊方面肩負特殊責任。

就「北溪-2」項目合作,默克爾指出,這是個惠及歐洲大部分地區、「極其重要」的經濟項目,並批評美國從中破壞。「無論如何,項目都會被繼續執行。在未來,我們將一如既往地支持這個項目。」

「北溪-2」將從俄羅斯波羅的海海岸一路延伸自德國境內,建成後預計俄羅斯每年可向德國輸氣550億立方米,耗資近110億美元,可滿足歐洲10%的天然氣需求,原計劃在明年年中開始運行。去年12月,美國宣布對任何參與項目建設的公司實施制裁。之後,為「北溪-2」鋪設管道的瑞士全海洋公司(Allseas)宣布暫停有關活動。美國的「長臂管轄」激怒了德國和俄羅斯政府,紛紛指責美國妄圖「干涉內政」。

普京向德方保證,俄羅斯完全有能力「在不涉及任何外國合作夥伴的情況下」獨自完成該項目。普京曾透露,俄方管道鋪設船已準備就緒。不過他承認,管道建設計劃可能會延長兩個月。「要麼在今年年底,要麼在明年年初,這項工作將會完成,管道將會建成並投入使用。」

「今日俄羅斯」評論,默克爾前往莫斯科可能被視為向華盛頓發出一個信號:柏林仍然有能力實施獨立的外交政策,德國人不會被美國針對「北溪-2」管道的制裁嚇倒。

在烏克蘭問題上,默克爾稱去年「諾曼第模式」峰會「至少部分成功」:「我們無法解決所有問題,但到去年年底,交換在押人員已經完成,正在努力實現停火——這是正確的做法。我們現在將繼續努力取得進一步進展。」但默克爾也坦承,解決烏克蘭衝突「有一定的困難」。

在敘利亞問題上,莫斯科和柏林都認為,敘利亞衝突只能通過政治手段解決。「最重要的是,敘利亞公民有機會決定自己國家的未來。」普京指出,為此成立了敘利亞憲法委員會,該委員會已經舉行了兩次會議,並將致力於起草敘利亞新憲法。默克爾回應道:「對敘利亞來說,沒有軍事解決方案,只有通過談判才能解決,這就是我們所希望的。」

在利比亞問題上,普京與默克爾詳細討論了日前他與埃爾多安就利比亞局勢達成和解的談判。俄羅斯總統希望交戰各方在1月12日午夜停火。默克爾表示,希望俄羅斯和土耳其的努力能取得成功,她還談到了即將在柏林舉行的解決利比亞衝突的會議。

「止損之旅」和「反危機對話」

俄羅斯「報紙網」和《新報》指出,默克爾訪俄是一次「止損之旅」,也是一次「反危機對話」。

之所以說「止損之旅」,是因為去年12月初,德國外交部宣布驅逐兩名俄羅斯外交官,以抗議俄方不配合德國檢察機關調查一起發生在德國首都柏林的謀殺案。作為對等回應,俄外交部也驅逐兩名德國外交官。俄媒認為,默克爾訪俄將有助平息外交波瀾。

「反危機對話」,則是指德國需要應對來自兩個方向的地緣政治緊張態勢。一是美國對「北溪-2」進行制裁。項目對俄能源出口和歐洲能源安全意義重大,俄歐為這道「能源之流」謀劃已久。歐洲國家需要同俄方加強合作,合力突破美國的「長臂截流」。另一個危機來自不平靜的中東地區,尤其是伊朗和美國的新一輪衝突。「儘管普京和默克爾經常在不同地點、以不同方式會面,但默克爾這次親臨莫斯科表明,兩人都覺得有必要進行嚴肅的對話。」

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主任鄭春榮表示,默克爾在「中東敏感季」到訪俄羅斯,體現俄德互有所需。對話延續了此前的務實合作,對於增進俄德關係、助推俄歐關係都釋放出積極信號。

在鄭春榮看來,川普動輒退出多邊進程,令歐洲盟友感到,要解決地區和全球問題,美國不再是一個靠譜的合作夥伴,反倒成為「麻煩製造者」,變得不可依靠、不可預測。無論是嗆聲川普退出巴黎氣候協定,還是2018年G7峰會「圍攻」川普,歐洲早就萌生出尋找新合作夥伴的念頭。與此同時,俄羅斯在地區和全球事務上躍躍欲試,尤其是去年俄羅斯的中東外交斬獲頗豐——與土耳其達成協議,在土敘邊界敘方一側30公里內設立「安全區」;鞏固俄羅斯、土耳其、伊朗大三角聯盟,推動敘利亞危機政治解決;出訪沙特、阿聯,「推銷」俄制武器,拓展能源、經貿領域合作……拿普京的話來說就是,俄與很多中東國家建立了友好務實、甚至具有盟友性質的關係。

在這樣的背景下,德國採取了更加平衡、靈活的外交策略,尤其看重俄羅斯在維護地區乃至全球戰略穩定方面扮演的重要角色,釋放了就全球問題進行戰略協調的信號。

「隨著俄羅斯對中東事務的不斷介入,它正試圖避免伊朗爆發新的衝突,」政治分析集團亨利·傑克遜學會分析師安德魯·福克索指出,「從這個意義上講,普京與默克爾的利益非常一致,因為他們都相信伊核協議,都認為討論和辯論遠比目前德黑蘭和華盛頓之間的衝突和對抗更可取。」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李永全指出,俄羅斯和德國長期以來有一種特殊關係,以能源為核心的經濟合作是雙方關係的重要紐帶,在沒有被中國取代前,德國曾是俄羅斯第一大貿易夥伴。2018年數據顯示,俄羅斯保證了德國33%的石油和35%的天然氣供應,雙邊投資同樣非常活躍。「北溪-1」「北溪-2」項目,堪稱雙方最具「成色」的合作。

正因為這種緊密的經濟合作關係,使得德國對美國以安全為名阻礙俄德經貿合作非常不滿。之前,川普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已經讓包括德國在內的歐洲企業蒙受巨大損失,如今,美國又打著「擴大頁岩氣海外市場」的小算盤,對包括盟友在內的其他國家發起制裁,引發國際社會愈加廣泛而強烈的抵制。一些歐洲國家對美方霸道做法從最初的「敢怒不敢言」到如今「敢怒」也「敢言」甚至敢「硬槓」,足見美方做法不得人心。

能否帶動俄歐關係「前進齒輪」?

俄羅斯國際事務委員會執行長安德烈·科爾圖諾夫指出,默克爾很少來莫斯科,她的首都之行,將被視為俄羅斯和德國關係的某種轉變。

與俄德互動相呼應的,是去年俄歐關係的緩和——歐洲委員會恢復俄羅斯的表決權、普京訪問法國、「諾曼第模式」四國峰會舉辦,推動雙方政治關係轉暖;「北溪-2」「土耳其流」天然氣管道項目實施,則加強了俄歐經濟聯繫。

展望新的一年,俄德關係能否更進一步?又能否帶動俄歐關係的「前進齒輪」?

鄭春榮認為,俄德在解決全球危機和地區衝突上有共同立場,雙方在經貿合作上也有強烈意願。但也有很多癥結沒有解決,例如烏克蘭東部問題以及歐洲對俄羅斯的制裁。「在經濟制裁之外,德國與俄羅斯開展經貿合作沒有問題,但鬆動制裁就是另一回事了。儘管義大利、匈牙利等國支持,還是有不少歐洲國家反對,不是那麼容易解除。」

另一個比較大的問題是,德國說到底是北約的一員,在歐洲安全防務、集體安全穩定問題上不得不依賴美國。川普日前聲稱,北約應該把中東國家也納入進來,成立NATO-ME。北約東擴的腳步也始終未停。這些都與俄羅斯的現實利益相衝突。德國在美國「使絆子」的情況下,將處於兩難困境。俄歐關係實質性轉圜也絕非易事。

「默克爾的折中策略難以奏效。」《美國利益》雜誌寫道,「跨大西洋夥伴關係的破裂不僅因為川普,還因為柏林尚未完全接受自己在歐洲的領導角色。」文章認為,近年來,德國政界人士不止一次表示,德國必須在美國、中國和俄羅斯之間找到自己的道路,這表明這三者之間存在某種「軟對等」(soft equivalence)關係。然而,制定反映這一立場的政策將越來越困難。

(編輯郵箱:ylq@jfdaily.com)

欄目主編:楊立群 文字編輯:楊立群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片編輯:蘇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