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挖金礦——被忽視的眼鏡行業

黃晟俊 發佈 2020-01-12T05:57:44+00:00

基本邏輯隨著網際網路的深入發展,未來可以預見的各種電子設備產品如VR/AR、可穿戴式電子設備、AI設備等都將陸續出現,伴隨這些產品問世的相關服務與應用也會相繼落地。

老粉絲都知道,我不是一個正能量的公號作者。但從2018年開始,我就計劃每年的1月中旬會發表一篇經個人研究分析後推薦的熱門行業領域。去年同期的主題是寵物與遊戲,今年的主題是眼鏡。(臨近過年,不能總是壓抑悲觀,日子還是要過的)



基本邏輯

隨著網際網路的深入發展,未來可以預見的各種電子設備產品如VR/AR、可穿戴式電子設備、AI設備等都將陸續出現,伴隨這些產品問世的相關服務與應用也會相繼落地。

這些設備都將在人們日常工作、生活中廣泛使用。尤其在提倡數字化概念的發展方向下,電子設備類產品的爆發潮是可以預見的。

電子設備的使用對人類眼睛造成的創傷是不可逆的。目前為止,還沒有有效手段能夠控制電子設備對人眼的傷害。為此,當人眼受到創傷後依靠外部設備(眼鏡)修補視覺成為了唯一解決問題的辦法。

隨著電子設備的普及,近視問題的擴大化及低齡化趨勢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會持續的。即整個眼鏡市場的需求會隨著近視患者增多而增加。由於視覺是人體五感中最重要的感官,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中,視覺都是最重要的。因此,視覺修復對於日常生活與工作而言已經達到剛需級別。

市場現狀

2019年4月2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長張勇在新聞發布會上稱,「2018年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3.6%。其中,6歲兒童為14.5%,小學生為36.0%,初中生為71.6%,高中生為81.0%。小學階段從一年級的15.7%增長到六年級的59.0%,初中階段從初一年級的64.9%增長到初三年級的77.0%。高三年級學生高度近視,也就是近視度數高於600度,在近視總數中占比達到21.9%。」

一般而言,近視程度50度-325度稱為低度近視、325度-600度稱為中度近視、600度以上稱為高度近視。高度近視會增加視網膜脫落、脈絡膜血管增生、白內障等致盲性併發症的發病率:以視網膜脫落為例,對於近視度數低於475度的患者,該病的機率是0.015%;而對於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患者,該機率增加到了3.2%。


對比全世界水平,中國的孩子普遍都有近視問題。即我們的下一代大多需要佩戴眼鏡。

眾所周知,國內消費者可能未必願意在自己與老人身上花錢,但對於孩子,一家人可能會用三代人積蓄投入到孩子身上。孩子的近視問題主要影響的是孩子日常學習,這是所有家長都不會容忍的問題。


在近視問題越來越嚴重的情況下,相關消費支出必然增加。問題不在於有沒有市場,而是有沒有滿足消費者的產品。

需求落點

就當前的科技水平而言,近視問題無法根治。類似雷射手術、ICL手術等方法可以雖暫時修復視覺損壞,但雷射手術的風險和後遺症也是需要引起警惕的。

因此,處理近視問題就局限於預防和修復。目前,預防近視的方法主要依靠各自用眼習慣。為此,有關部門也出台了相關政策,約束市場上相關產品。

2018年8月30日,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體育總局、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新聞出版署、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等八部門聯合印發了《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方案提出,實施網路遊戲總量調控,控制新增網路遊戲上網運營數量,探索符合國情的適齡提示制度,採取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時間。

然而,從現今的實際情況看,預防措施的效果微乎其微。如果有什麼關於預防近視的有效產品能推出的話,也會成為一片金礦。

但在有效防控近視產品面世前,針對當前不可逆的大規模近視問題,唯一的方法修復視覺——通過佩戴眼鏡進行輔助。


佩戴眼鏡已成為剛需。只不過,由於眼鏡作為一種穿戴品會影響一個人的顏值,消費者還會同時考慮對於自己顏值的影響(有的人帶眼鏡和不帶眼鏡完全兩張臉)。而每個人的面部特徵大多不一樣,除非按照某一模板整容,否則特定面部特徵必然會需要不一樣的搭配。

因此,眼鏡市場本身還可以進一步細分。尤其在當代人特別注重顏值的背景下,如何在設計上下功夫成為能否脫穎而出的關鍵。

潛在風險

眼鏡行業的作為穿戴設備,在穿戴設備領域沒有競爭對手。但是,眼鏡行業最大的威脅來自技術的發展。如果未來醫療技術的發展能夠研發出能夠有效防控、治療近視的藥物或設備,眼鏡行業會遭遇替代性衝擊。或者,未來電子設備的技術發展所創造的產品對眼睛負擔大大降低從而降低近視患者。

除了技術外,人口變化、貧富差距、家庭教育、劣幣泛濫也會影響近視患者進而對眼鏡行業產生影響。但這些因素中大多只構成影響,達不到威脅程度。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劣幣驅逐良幣現象。該現象是各行各業的通病,與行業特性無關。

不怕參與者多就怕參與者惡性競爭。國內市場中,太多盲從跟風現象。眼鏡行業並不是什麼高門檻行業,市場准入門檻並不高。在中國的市場環境下,只要有賺錢效應就一定會引發蝗蟲效應。

至於政策方面,其實不用顧忌太多。無論如何限制電子產品及其相關衍生產品,人性是無法控制的。好奇、貪玩是孩子本能,日常工作需要長時間面對電子設備也是可觀市場環境所致。

(許多文章無法發布,請加微信號:財經上帝視角)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