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江︱追尋民族英雄陳文龍

浙江新聞 發佈 2020-01-12T06:26:20+00:00

於是,尋覓英雄墓冢,向英雄深深地三鞠躬,表達敬意與愧疚,然後翻閱包括《宋史》《中國曆朝事典》《中國歷代狀元傳略》《中國古代名臣名將》諸多典籍,又遠赴陳文龍出生、戰鬥過的地方福建莆田,拜謁「陳宰相里第」「陳文龍廟」,訪問英雄的後裔陳天宇、陳峰、陳義等人,受贈《陳文龍傳》,終於比較詳

對於葬在西湖葛嶺的民族英雄陳文龍,我懷著一腔愧疚之情。

作為在西子湖畔工作、生活了50多年的新聞工作者,我居然長期沒有關注過他在杭州的蹤跡。

一同葬身西湖的另三位民族英雄岳飛、于謙、張蒼水,我都多次拜謁、敬獻花籃,分別在報刊上發表過緬懷文章。唯獨,對於職級最高的狀元、副宰相陳文龍未置一詞。

直到對陳文龍有所研究的老友桑士達說:「你也該寫寫陳文龍!」我才對這位傑出的民族英雄引起重視。

於是,尋覓英雄墓冢,向英雄深深地三鞠躬,表達敬意與愧疚,然後翻閱包括《宋史》《中國曆朝事典》《中國歷代狀元傳略》《中國古代名臣名將》諸多典籍,又遠赴陳文龍出生、戰鬥過的地方福建莆田(古稱興化),拜謁「陳宰相里第」「陳文龍廟」,訪問英雄的後裔陳天宇、陳峰、陳義等人,受贈《陳文龍傳》,終於比較詳細地了解到陳文龍的英雄事跡。

南宋紹定五年(1232年),陳文龍生於興化玉湖一顯赫家庭,為南宋名相陳俊卿第五代從孫,初名子龍,自幼穎悟好學,4歲能背《三字經》《千字文》,5歲入學仰止堂,10歲能吟詩作對,參加縣、府、路考均名列第一。

咸淳四年(1268年),南宋第六位皇帝度宗登基後第一次殿試,陳文龍一舉奪魁。度宗見新科狀元才貌雙全,龍顏大悅:「朕給你改名文龍,我朝文脈之龍也!」

權相賈似道為籠絡人才,對他也優禮有加。幾年之內,讓陳文龍由鎮東軍節度判官、禮部員外郎擢升為監察御史。可是,人各有志,陳文龍註定要與這位權相分道揚鑣。

南宋朝廷除了孝宗,所有皇帝都苟安一方,昏庸腐敗,在暖風媚氣、酒池肉林中醉生夢死。秦檜、史彌遠、賈似道、陳宜中一干宰相無不貪生怕死,專權誤國。

度宗母親身份低微,懷孕後被迫服墮胎藥,雖然打胎未成,卻使度宗先天不足,體質、智力均大打折扣。理宗駕崩後,度宗靠賈似道扶持登上皇位,所以投桃報李:封太師,贈國公,授平章軍國事,讓賈似道決斷朝中一切大事,在葛嶺賞賜豪華府第。賈似道尚嫌不足,又挪用巨額庫銀建築半閒堂,廣羅珍寶美女尋歡作樂。

面對這樣一個專橫跋扈、荒淫無度的權相,光明正直的陳文龍豈能同流合污?

針對賈似道心腹蠶食西湖毀林造田、科場舞弊、范文虎丟失襄陽不罪反升等罪咎,陳文龍忍無可忍,連上三道奏摺,直接交給度宗,斥責:「文虎失襄陽,今又見擢用,是當罰而賞!」

荒庸的度宗只看了幾眼,就把奏摺給了賈似道。賈似道大怒,藉機把陳文龍排擠出京城。

咸淳十年(1274年)八月十二日,孱弱荒庸的度宗35歲駕崩,身後留下三子:7歲的趙昰、4歲的趙顯、3歲的趙昺,賈似道扶其次子即位,是為恭帝。謝太皇太后垂簾聽政。

襄陽失守後,元帝忽必烈任命丞相伯顏率20萬大軍水陸並進,長驅直入侵襲南宋。賈似道率13萬軍、2500艘戰船迎敵於蕪湖,卻不敢與元軍決戰,暗中派人求和。伯顏不睬,宋軍潰敗。賈似道逃往揚州,朝野一片混亂。謝太皇太后不得不罷免賈似道,急召陳文龍進京任職,撫慰道:「先帝知你冤屈,現賈似道已被罷黜,新皇要委你重任,請為社稷效力。」

朝廷聽取陳文龍建議:下詔各路軍馬進京勤王。一時間,淮東軍節度李庭芝、贛州知州文天祥、湖南提刑李芾一起率兵馳援。

江西信州(上饒)告急,陳文龍受命率一萬兵將增援,施計大敗元軍,使驕橫慣了的元軍銳氣大挫。然後馬不停蹄,回師布防京畿。恭帝和謝太皇太后升任陳文龍為同知密院事兼參知政事(副宰相)。

可惜,這時,朝廷又犯了個致命錯誤:任命貪生怕死的陳宜中為相、奸佞小人留夢炎為左丞相。兩大權臣沆瀣一氣,主宰了朝廷軍國大事。

用人不當,成為南宋滅亡的主因。

元軍逼近都城臨安(杭州),陳文龍、文天祥、張世傑主張出城迎敵,可謝太皇太后和陳宜中卻決意獻璽投降。陳文龍捶胸頓足:「這是最後一搏,豈可降敵喪國!」太皇太后面無表情,陳宜中無動於衷。

退朝時,陳文龍心有不甘,聯同秀王趙與檡一起攔住皇帝和謝太皇太后,要求在城郊與元軍決戰。太皇太后無奈說:「秀王管著侍衛親軍,陳愛卿管轄軍隊,你們定吧。」

有了口諭,陳文龍和秀王一同揮師突襲臨安城北的元軍大營。叛將范文虎率領的元軍大亂,屍橫遍地。陳文龍用1000人的代價,斃敵8000多人。

然而,一場重大勝利並不能挽回投降已決的局勢。恭帝、太皇太后還是聽從陳宜中等投降派的主張,出城去與元軍商議投降事宜。

氣數已盡,無力回天。德祐二年(1276年)正月初四,就在呈降表、獻玉璽的前一日,不願同流合污的陳文龍懷著憤懣與不甘離開京城南歸,決意追隨此前已經南撤的信王趙昰、廣王趙昺,繼續募軍抗元。

回到玉湖,陳文龍立即召來興化各縣官員和同年齡的堂叔陳瓚研究抗元防務,然後應楊太妃密詔趕赴溫州商討新君登基事宜。德祐二年(1276年)五月一日,9歲的趙昰在福州登基,改年號景炎,是為端宗。陳文龍被任命為參知政事兼樞密院使。

在一年多的時間裡,陳文龍下漳州、奔潮州、馳廣州,平息了漳州動亂、興化石手軍叛亂、廣州動亂,辦了好些深得民心的大事。同時捐資募款,廣招兵勇日夜訓練,使興化軍激增至5萬人馬。

當元軍兵分兩路逼近福州時,手握7萬人馬的丞相陳宜中不戰而逃,把端宗、楊太妃安置在船上漂泊。陳文龍仰天長嘆:「我泱泱大國,竟淪落到無立錐之地!」

1277年1月,元軍先頭部隊3000餘人前往泉州,料事如神的陳文龍設伏死傷一半元軍。6日後,據守漳州的文天祥寡不敵眾,撤往梅州。這樣,興化就成了八閩大地的一座孤城。三朝元老方應發和幾名官員來勸陳文龍開城降元,陳文龍仗劍驅逐:「再有勸降者,格殺勿論!」 並專門製作了「生為宋臣」「死為宋鬼」 兩面大旗插在興化城門上。

元軍主將唆都深知:興化城池堅固,陳文龍備戰充分,強攻必定傷亡巨大,即讓已經獻城降元的原福州府丞王剛中前往勸降。王剛中膽怯,派副手曹琨為元使勸降。

曹琨仗著與陳文龍同科進士,雙方有過交情,見面後大放厥詞。陳文龍大怒:「將這個無恥叛徒推出去斬首!」曹琨跪地求饒:「兩國交兵,不斬來使啊!」

陳文龍拍案:「對你這種敗類,講何道義!」 旋即,叛徒身首異處。

唆都無計可施,令部將率5000兵馬強攻興化城。陳文龍在半路布陣,殺得元軍鬼哭狼嚎。逃出包圍圈的殘兵,也被陳瓚的兵馬全殲。

第二天,氣急敗壞的唆都親率兩萬大軍攻城。激戰一日,元軍死傷萬餘。連續攻城三天,元軍毫無進展。久攻不克,唆都不得不找來陳文龍的太學同窗——已經降元的盧澤帶著兩名官員到陳文龍督軍府勸降。陳文龍怒視盧澤,立斬陪來勸降的官員,嚇得盧澤抱頭鼠竄。

唆都率軍總攻,儘管死傷無數,興化城依然固若金湯。唆都只好故伎重施,遣使入城送來勸降書。陳文龍即就《復唆都元帥書》嚴詞拒降。

唆都退兵五里安營,決計智取。陳文龍為掌握敵方軍情,決定派參將林華領一支輕兵出城偵察。誰知林華和通判曹澄孫已被元軍收買。兩人裡應外合,引領偽裝成宋軍的敵軍潮水般湧入興化城。經過四個時辰的搏殺,陳文龍在斬殺十幾名元兵之後多處負傷,鮮血染紅了盔甲,不由得一聲長嘆:「我愧對大宋,愧對家鄉父老!」 即欲揮劍自刎,幾十名元軍一哄而上,按住了陳文龍。

叛徒和內奸,是華夏民族揮之不去的禍害、痛楚和悲哀!

元軍主帥唆都見了陳文龍,起身笑臉相迎,親自為他鬆綁。元帝忽必烈聞訊,交代一定要善待這位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火速解押北上。

面對山珍海味和各種誘降手段,陳文龍不屑一顧。他已經暗自計算:要絕食到臨安,拜謁自幼仰慕的民族英雄岳飛墓之後才能告別人生。

到了臨安,已經降元獲得高官厚祿的留夢炎前來勸降。陳文龍叱喝:「我自當一死,不會像你那樣卑鄙無恥!」

接著,元朝伐宋總元帥伯顏親自出馬勸降。陳文龍怒視伯顏:「你侵我大宋,殺我臣民,擄我皇帝,你這劊子手前來作甚?!」

伯顏放低身段:「陳大人,我們相見恨晚。我朝皇帝和我本人都十分讚賞大人才德,請快恢復進食,一切事情再說。」氣力漸微的陳文龍假意答應:「讓我先去拜謁岳廟,爾後進食。」伯顏未多考慮,點頭同意。

端宗景炎二年四月二十五日(1277年6月8日),極度虛弱的陳文龍穿戴整齊,跪拜在岳墳前燃香燒紙,提氣喊了一聲「鄂王」,抓起香灰吞咽,倒在墓前。

一個偉大的靈魂追隨岳飛的英靈而去!

元帝忽必烈深感惋惜,傳諭高規格安葬。六日後,陳文龍被安葬在葛嶺南坡。端宗聞訊,親自擬旨:「陳文龍忠義殉國,昭烈天地,追諡忠肅,賜廟號昭忠。」

陳瓚悲憤填膺,散盡家財,重組義軍,一舉奪回興化城,捕獲出賣英雄的叛將林華、曹澄孫,在陳文龍畫像前公祭斬首。

可惜,不久後陳瓚兵敗,唆都勸降不從,下令將他五馬分屍。端宗追封其兵部侍郎,賜諡號忠武。

此後,陳文龍被歷代皇朝追封。明洪武元年(1368年),封陳文龍福州、莆田城隍。洪武、永樂、崇禎三帝都追封他為「水部尚書」。明武宗詔建陳忠肅公祠。清康熙加封他為「鎮海神」,乾隆加封他為「鎮海王」。

然而,此後幾百年來,這位偉大的民族英雄竟被漸漸淡忘。《西湖名人墓葬》一書沒有陳文龍的地位,《當代百家筆下的西湖》沒有關於他的篇章,為西湖申遺成功立下汗馬功勞的《發現西湖》一書沒有關於他的片言隻字,眾多杭州居民不知英雄名號。

究其原因,一是清代以來肇始於袁枚的文人墨客對他欠缺關注。若不是袁枚影響深遠的詩句「賴有岳於雙少保,人間始覺重西湖」,陳文龍豈能寂寥無聞?倘若把「雙少保」改為「三忠肅」,在南宋時與文天祥齊名的陳文龍定可在杭州家喻戶曉;二是因陳文龍祠倒塌、墓道被侵占,殘存的圍牆被曾任浙江省政府主席的張靜江建「靜逸別墅」時拆除,致使陳文龍墓閉鎖在別墅院內,遊人不再,英魂孤寂。

幸喜,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的講話中高瞻遠矚地指出:「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包括抗戰民族英雄在內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樑,他們的事跡和精神都是激勵我們前進的強大力量。」

警語錚錚,振聾發聵!

緊接著,浙江省政府發文指出:「實施岳廟、陳文龍墓、于謙祠、張蒼水墓、秋瑾墓、淞滬戰役陣亡將士紀念碑、抗美援朝志願軍雕像等整治提升項目,打造愛國文化專題旅遊線路。」杭州史學界舉辦了首屆陳文龍文化節和研討會。省雜文學會連續用4期刊物集中發表緬懷陳文龍的文章。省政府參事和有關專家上書省政府,建議儘快復建陳忠肅公祠。陳文龍後裔也奔走呼號,籌資出力。

有理由相信,民族英雄陳文龍一定能被更多人熟知,從而活在廣大人民的心目中!

陳文龍的氣節,與岳飛的精忠、于謙的清正、張蒼水的膽魄一樣,都是中華民族高貴品質的典範。他們英靈永在,讓西湖大增光彩,成為世間無與倫比的美麗湖泊。

2019年12月22日,己亥冬至,我與岳飛30世孫岳崇文、浙江省雜文學會會長桑士達相約為岳飛、陳文龍掃墓。我們與一群岳飛後裔在向岳墓敬獻花籃、供品後,一同登上陳文龍墓,清掃了墓地的一層厚朴樹葉和數百朵茶花落英,並獻上花籃供果。

我懷著崇敬與歉疚的心情在輓聯上恭書:「民族英雄陳文龍永垂不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