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國產史詩級大片不該被低估

閒人電影 發佈 2020-01-12T06:53:16+00:00

52年生人的他,恰逢北京亞太地區和平大會,會徽是畢卡索的鴿子,其父陳懷皚便從自己的名字中取一字,再加個「鴿」字,陳皚鴿就成了他的名字。13歲,陳皚鴿已經長得比同齡人高一大截,覺得自己並沒有那麼大白鴿,於是自己把名字改成了陳凱歌。改名後的陳凱歌似乎連命數都變了,一路平步青雲。年僅3

陳凱歌原名不叫陳凱歌。

52年生人的他,恰逢北京亞太地區和平大會,會徽是畢卡索的鴿子,其父陳懷皚便從自己的名字中取一字,再加個「鴿」字,陳皚鴿就成了他的名字。

13歲,陳皚鴿已經長得比同齡人高一大截,覺得自己並沒有那麼大白鴿,於是自己把名字改成了陳凱歌。

改名後的陳凱歌似乎連命數都變了,一路平步青雲。

年僅32歲便執導了自己的處女座《黃土地》,一舉成名,當時的攝像是張藝謀,配樂是趙季平,可謂神級班底。

九年後的《霸王別姬》更是令他蜚聲國際,從此登頂華語導演的金字塔,而後雖有佳作但都未出現超越者。

可在之後的一系列作品中,有一部叫做《荊軻刺秦王》的電影不應該被忽視,這部電影足以填補國產史詩級大片的空白。

1998年10月8日,《荊軻刺秦王》在人民大會堂舉辦了首映。

但效果不理想,遭到了媒體和觀眾的一致批評,迫於壓力陳凱歌只得忍痛刪減並修改劇情。

一共修改了三處,剪掉了潘長江和趙本山約15分鐘的戲,啟用原來「活埋趙國兒童」的片段後才得以重映。

彼時的陳凱歌極其自信,甚至在電影上映之初喊出「自願購票,觀影后若不滿意可當場退票」的口號。

只可惜市場的反響並不似預期那般美好,內地票房僅有200多萬,全靠海外發行才勉強收回成本。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觀眾看不懂,但這個鍋不該全由觀眾背。

那時的第五代導演身上都有著較強的人文意識,都想在作品中把民族性和文化性的東西加進去。

可並不是所有的觀眾都有像他們一樣的才識,而且這種厚重的人文歷史也不是一兩天就能夠理解的。

大多數觀眾看電影只為了一時之快,不是觀眾才疏學淺,是有些經典就需要時間沉澱。

《荊軻刺秦王》便是很典型的例子,只不過它過低的影史地位有些不公。

《第十放映室》曾經的主持人龍斌對這部電影評論道:

「《荊軻刺秦王》擁有宏大豪華的布景和大場面,但它並不浮誇。

它不是華麗的空架子,它尊重歷史並嘗試去理解歷史,也絕不缺少藝術創作上應該追求的個人情懷。」

這就是陳凱歌的高明之處,他對「荊軻刺秦王」這段歷史瞭然於胸,所以他沒有一味的歌功頌德,而是以常人的角度去解剖。

在影片中,荊軻是職業刺客,他去刺殺秦王這件事並不是出於一個概念或簡單的民族大義。

也許是為燕國,為趙姬,也有可能是為太子丹本人,但就行為而言,他必然是自發的、自覺的。

對於秦王,陳凱歌同樣沒有美化。

他是千古一帝,登上權力巔峰必然踏過堆積如山的屍體,也失去了親情、友情、愛情。

所以陳凱歌採用了章回體的手法,通過趙姬、荊軻、燕太子丹、嫪毐等人詮釋秦始皇失去的過程。

至於「荊軻刺秦王」這段歷史,起到是畫龍點睛的作用,實際上講的還是秦王。

第一章:秦王

李白在《古風·秦王掃六合》中寫道:「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

第一章便是這首詩的引子,引出彼時的嬴政始終不敢忘卻秦國歷代先君一統天下的宏圖偉業。

嬴政是個心懷天下的主,他立志要造福蒼生,而他使用的方法是發動戰爭。

因為他認為只要六國還在各自為王戰爭就不會停息,天下更不會得到太平,所以只有掃平了他們,和平才能到來。

為了實現自己的抱負,嬴政盡施計謀。

先是在朝堂上以頂撞為由罷免了相國呂不韋的職位,後又以數字相加問題威懾了太后寵臣長信侯嫪毐。

這兩件事過後,朝野之上無人再敢違抗嬴政的指令,清除了內部阻礙,剩下的只是一個攻陷別國的正當理由。

秦王是何許人也,一個藉口對他來說並非難事。

他派自己的青梅竹馬趙姬潛伏燕國做臥底,假意策動刺殺一事的計劃,如此一來,一旦東窗事發,秦國便有了出兵燕國的名目。

至此,第一章的故事已經講完,接下來就是「荊軻刺秦王」的重頭戲。

第二章:刺客

高漸離的唱詞概括了荊軻的一生:「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探虎穴兮入蛟宮,仰天呼氣兮成白虹。」

荊軻是名冷血的殺手,只要錢到位不管對方是誰,然而殺害鑄劍一家使他性情大變。

殺完人後,荊軻準備收拾走人,一位盲女衝出來請求他殺死自己,荊軻斷然拒絕,盲女便在他面前自殺。

這突如其來的意外讓荊軻的良心備受煎熬,從此開始厭倦江湖生活,歸隱山林,做一個閒雲野鶴。

在救助因偷東西被吊起來孤兒時,荊軻不還手甘願受胯下之辱,這一幕恰巧被前來找殺手的趙姬和太子丹撞見。

二人在監牢救出了正遭受酷刑的荊軻,要求他答應刺殺秦王,可早就不過問刀劍的荊軻回絕了他們。

此時的秦國,秦王知曉了嫪毐與太后通姦的秘密,擔心被殺的嫪毐欲聯合呂不韋一起造反。

在被拒絕後,自己親率門客進殿刺殺,豈料嬴政早有埋伏,他的門客皆被亂箭射死,只剩其一人苟活。

一心求死的嫪毐在臨死之前道出了秦王的身世,原來他並非先王的親兒子,而是呂不韋在趙國時與妻妾所生。

得知真相後的秦王惱羞成怒,賜死了呂不韋,流放了太后,還出兵趙國,誓要殺盡所有知情人。

這樣一來,他就違背了當初對趙姬所說的「不攻打她祖國趙國」的諾言。

更何況,秦王在趙國境內濫殺無辜,連未成年的小孩都不放過,跳牆未死的小孩都要被活埋,以防止他們長大後報復。

秦王的種種暴行趙姬都看在眼裡,她再也無法相信嬴政的任何許諾,也對他徹底失望。

於是,她假戲真做,向荊軻和盤托出自己當時請他刺殺秦王的意圖,同時也告知了秦王濫殺無辜的事。

荊軻聽後,當即決定刺殺秦王。

然而世事難料,荊軻出盡洋相騙取的信任,在圖窮匕見時全部化為泡影,因為他失手未能殺死秦王,反而被秦王亂劍刺死。

趙姬得知後,返回秦國替荊軻收屍,再見秦王,她破口大罵秦王的暴政無道,轉身離去後,只留下孤家寡人的秦王。

到了這裡,《荊軻刺秦王》也就結束了,只用了這樣一段話來描述秦王一人打造霸業的盛況。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用武力統一了天下,他果然修築了長城,建立了郡縣,在歷史上,他被稱為秦始皇帝。」

這部影片的非議眾多,尤其是李雪健扮演的秦始皇讓人難以接受。

印象中,秦始皇應該是英明神武、高大威猛的天選之子而並非李雪健演的那樣,瘋瘋癲癲,猥瑣低矮。

但史書上是這樣記載的:「秦王為人,蜂準,長目,摯鳥膺,豺聲,少恩而虎狼心,居約易出人下,得志亦輕食人。」

意思是秦王為人,蜂高鼻頭,猛禽胸脯,豺狼聲音,缺少仁愛,而有虎狼之心,窮困的時候容易禮下於人,得志的時候也能輕易吃人。

這番描述其實寫的與李雪健演的基本一致,喜怒不形於色,心計不露於表,弱小時,張口便是家國天下;強大後,利慾薰心、無惡不作。

除李雪健這樣的老戲骨,本片的配角也很出彩。

雖然只有幾分鐘的戲份但都貢獻了頂級演技,如周迅飾演的盲女、趙本山掩飾的高漸離、潘長江飾演的燕國官員。

如此豪華的陣容,恐怕後無來者了。

陳凱歌曾在接受採訪時說:「我們的文化影響曾遍及亞洲,如此深遠的文化傳統如果在我們手裡完全失掉,我很傷心,我覺得自己負有某種文化使命。

黑澤明通過他的作品,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日本,像我們這樣的國家,也應該有人出來做這樣的事情。」

所以他才不計成本的籌拍了《荊軻刺秦王》,以表現中國文化特定的歷史時期的發展。

藉此把那個時代的歷史任務活靈活現地、藝術地、有一定深度地重現在銀幕之上,對於整個民族精神來說都是一種激勵。

這才是《荊軻刺秦王》的意義所在。

推薦閱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