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度獲得諾貝爾獎的居里夫人——所謂成功,就是將不可能變為可能

泰迪抱枕 發佈 2020-01-11T07:19:52+00:00

她是歷史上第1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個在不同領域兩次斬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寫在最後〗爭取力爭取成長機會、行動力確保走好每一步、專注力引導前進方向——而這些,都是將不可能變為可能的成功前提。

她是歷史上第1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個在不同領域兩次斬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就在2019年1月,她還與愛因斯坦、圖靈、屠呦呦共同入選了「20世紀最具標誌性人物」榜單。她的科研成果,為人類對物理和化學的理解奠定了基礎,同時也為腫瘤和癌症的治療,開闢了全新的道路。

她就是放射性元素「鐳」的發現者——瑪麗·居里,世稱「居里夫人」。

01坎坷求學路:在重重阻礙中,爭取一切學習的機會

瑪麗·居里於1867年出生於戰亂時期的波蘭,是家裡最小的孩子。儘管父母均從事教育工作,但瑪麗的求學之路並不順利。

因為在當時,人們對女子求學這件事是持有偏見的,即便是在波蘭也同樣如此。因此,儘管瑪麗從小就成績優異,但中學畢業後,她還是選擇了成為一名家庭教師,因為當時波蘭的大學,根本不招收女生。

不過,對知識的極度渴求,讓瑪麗在當家庭教師期間,也從未放棄過學習。她暗自決定:既然波蘭不能上大學,那就去巴黎。

但是,由於姐姐也想出國留學,而家裡的經濟條件又不太樂觀,因此,瑪麗與姐姐約定,先幫助姐姐上學,等她畢業,自己再出國念書。

於是,當家庭教師的那幾年,瑪麗的日子極為忙碌,白天要給三個孩子上課,晚上就抓緊時間學習,到了周末還要到實驗室做實驗。就這樣,幾年的時間,瑪麗攢夠了一部分學費,在姐姐大學畢業之時,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巴黎著名的索邦大學。

進入大學後,瑪麗便開啟了瘋狂學習模式。在她的自傳中,有這樣一段描述:

我把白天的時間分別用於課堂、實驗室和圖書館,晚上則一個人躲在閣樓陋室中刻苦努力,常常學到深夜尚不停手。

因為基礎薄弱,瑪麗在學習上要比其他同學付出更多的努力,另一方面,因為經濟條件有限,她的住宿環境也非常艱苦。她住在一處頂層的閣樓里,用酒精燈燒飯,常常因為缺煤而沒有熱水可用。到了冬天,屋子裡冷得要命,臉盆里的水在夜晚會結冰,瑪麗在完成了一天的學習後,把衣服全部蓋在被子上,漸入夢境。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努力了一段時間後,瑪麗彌補了知識上的差距,物理和數學成績在班級中名列前茅。

正如瑪麗·居里在成名後說的那句話——

弱者坐待時機,強者製造時機。

從少女時期,瑪麗·居里就一直堅定自己的目標,為學習爭取一切機會。最終,她衝破束縛,考入心儀的大學,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

而這段艱苦的求學經歷,也為她後來在科學事業上的成就,奠定了基礎。

02和志同道合的伴侶,共同攀登事業巔峰

巴黎求學期間,瑪麗邂逅了物理學家皮埃爾·居里,對科學事業的共同追求,讓兩人互生情愫,並結成了最強科學伉儷。

女兒降生後,居里夫人的生活變得更加忙碌了,除了要照顧孩子、教課補貼家用,她還要利用一切時間做實驗、搞研究。不管生活多麼艱苦、忙碌,居里夫人從未停止過自己的事業。

1896年,亨利·貝克勒爾發現了鈾會放射類似x射線的神秘輻射,這一成果引起了居里夫人的極大興趣,隨即,居里夫婦開始對此展開了深入研究。

1898年4月,居里夫人在瀝青鈾礦中發現了兩種比鈾的放射性強得多的元素,命名「釙」(po)和鐳。

公布這一發現後,引發了物理學界和化學界的了軒然大波,不少人對居里夫婦提出質疑:「至今為止,沒有人見過鐳的原子量,除非你們把它指出來。」

然而,提取出鐳元素,絕非易事。

但,居里夫婦還是決定,一定要提取出肉眼可見的鐳元素。

於是,在一間四處透風的實驗室里,居里夫婦用了四年時間,經歷了無數次實驗,每天不停地燒制、攪拌工業廢料,最終,在數十噸瀝青油礦中提取出了0.1克的純氧化鐳。

那0.1克的純氧化鐳,於居里夫人和整個科學界來說,如同至寶。

「鐳」的發現與提取,讓居里夫婦共同獲得了1903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而居里夫人也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斬獲諾貝爾獎的女性,她打破了「女人不能搞科研」的偏見,給全世界的女性樹立了一個進步榜樣。

無論是求學還是科學探索,居里夫人始終堅定不移,對目標的執著追求,讓她實現了成就了自己,也為全人類做出了貢獻。正如她在自傳中說的那樣:

我們應該不虛度一生,應該能夠說,「我已經做了我能做的事」,人們只能要求我們如此,而且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有一點歡樂。

03面對命運捉弄,她始終堅定信仰

一對志同道合的科學伉儷,共同獲得了最高榮譽——居里夫婦的科學探索之旅,令眾人羨慕不已。

然而,就在他們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新階段的研究中時,悲劇發生了。

皮埃爾·居里在通過一個十字路口時,被馬車撞倒,不幸身亡。

丈夫的去世,給了居里夫人重重一擊,因為對她而言,皮埃爾不只是伴侶,更是自己的事業夥伴和知心朋友。這樣的沉重打擊讓居里夫人一度陷入崩潰,甚至喪失了面對未來的勇氣,但她始終記得丈夫對自己說過的話——「即使我不在了,你也要繼續幹下去」。

於是,在消沉了一段時間後,居里夫人逐漸走出陰霾,繼續投身到科研事業中,並接任了丈夫在巴黎大學的教學職務,成為了該校第一位女教授。

在外界看來,失去了皮埃爾的居里夫人,是不可能再取得任何成就的,他們更願意相信,是皮埃爾成就了居里。

然而,居里夫人接下來的成就卻堵住了所有悠悠之口。

1911年,居里夫人又因成功分離了鐳的金屬單質,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這項榮譽也讓她成為了迄今為止,唯一一個在不同領域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居里夫人捐款籌資組裝了20輛輻射醫用車,親赴一線,用放射技術協助醫生進行外科手術,救治傷員,推動了放射學在醫學領域的應用。

居里夫人在個人成長和科學事業上取得的成就,絕不僅僅因為天賦和運氣,而是源於她的堅定。面對阻礙和困難,她從未停止探索的腳步。她始終在拓展能力的邊界,不斷創下新的記錄,將種種不可能變為了可能。

這就是居里夫人的成功之道。

04想變「不可能」為「可能」,你需要掌握這三種能力

正如前文所說,居里夫人的一生都在挑戰「不可能」,這種鍥而不捨的精神,讓她登上了科學事業的巔峰。

那麼作為普通人,我們要掌握哪些能力,才能有底氣向「不可能」宣戰,從而拓展自己的能力邊界呢?

①爭取力

居里夫人在她人生的每個重要關口,都在竭盡所能的為自己爭取更多的進步機會和開拓空間。

在求學這件事上,因為波蘭的大學不招收女生,居里夫人就選擇去法國念大學。而當家裡的條件不允許她與姐姐同時念書時,她便選擇了一邊工作攢學費,一邊悶頭努力學習。最終,她如願以償地考上了心儀的大學。

在選擇伴侶這件事上,雖說有「緣分」的成分,但也說明了居里夫人更願意與一個志同道合的伴侶,用一生的時間,共同探索科學事業。

在整個世界還對「女人搞科研」抱有很大偏見的時代,她每天與瀝青、輻射為伴,將全部的青春奉獻給了四面透風的實驗室。最終,她取得了開創性的科學成就,當她與男性科學家們合照時,他為所有飽受偏見束縛的女性,爭取到了一次被世界刮目相看的機會。

這就是爭取力的長遠影響。

在職場中,爭取力也對我們的個人發展,有著很大的助益。具備爭取力的人,能為自己謀求更多的機會和資源,從而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②行動力

前文我們說,善於為自己爭取機會的人,才更容易脫穎而出。但只會爭取,不去執行,就相當於光說不練,無法做出任何成績。

因此,行動力就顯得十分重要。

毋庸置疑,居里夫人的行動力是超強的。無論是在陌生國度的頂層閣樓里獨自學習到深夜,還是用四年的時間從數十噸瀝青油礦中,提取出那0.1克的氧化鐳,這一切,都是需要超乎想像的行動力的。

《奇葩說》辯手詹青雲也是一個行動力超強的人,在哈佛讀書時,她每天除了吃飯和睡覺,所有的時間都用來學習,以至於當別人跟她閒聊時,她都覺得是在浪費時間,她說那時她的人生,就只有學習這一件事,她最喜歡聽到的是——「我在圖書館幫你占好了位置」。

正是有了超出常人的行動力,詹青雲才能從事熱愛又高薪的律師行業,才能站在《奇葩說》的舞台上閃閃發光。

不得不說,行動力就是競爭力。

③專注力

居里夫人的一生都執著於探索科學的未知,因此,她的專注力是毋庸置疑的,即便是丈夫去世、自己得病,她也從未放棄過科學事業。

專注力其實是一種長期的、複利影響,因為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相同且有限的。什麼都想做好的人,往往什麼都平庸,只有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一件事情上,才能做出非凡的成就。

中國「飛人」蘇炳添就是一個懂得用專注力來成就自己的人。在2018年的亞運會上,蘇炳添跑出了9秒92的成績,獲得了百米賽短跑冠軍。

這樣的成績,對身高只有1米72的蘇炳添來說,實屬不易。因為身材不夠高,蘇炳添跑短跑沒有一點先天優勢。同樣的距離,博爾特跑完只需42步,而蘇炳添卻至少要47步。

但蘇炳添相信專注的力量。除了少量的商業活動,他基本「足不出戶」,每天都要進行高強度的訓練。他甚至還花了一整年的時間「閉關」,專門用來修正自己的跑步姿勢。而即便是在生活中,他也嚴格遵守著運動員的作息規律。

蘇炳添集中所有的精力和時間,去訓練自己的短跑速度,修正跑步姿勢,最終跑出了黃種人難以取得的成績。

這就是專注的力量。

〖寫在最後〗爭取力爭取成長機會、行動力確保走好每一步、專注力引導前進方向——而這些,都是將不可能變為可能的成功前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