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部7個症狀預示健康亮「紅燈」

步銳舒負重牽力鞋 發佈 2020-01-11T07:21:40+00:00

只顧著臉蛋的保養卻忘了觀察腳發出的健康警訊,我們每天站在腳上面走路、工作、活動,老化可能先從腳開始!

只顧著臉蛋的保養卻忘了觀察腳發出的健康警訊,我們每天站在腳上面走路、工作、活動,老化可能先從腳開始!腳麻可能跟糖尿病、深部靜脈塞住、椎間盤凸出有關;腳抽筋可能缺鈣或磷、身體脫水、靜脈曲張……想知道你的身體狀況如何,不妨從以下這些常見的腳症狀中尋找答案。

如果你的腳經常出現各種症狀,當心,健康正在拉警報!

一、腳麻

①腳麻症狀:翹二郎腿太久、蹲廁所太久腳會麻,起來活動一下麻木感就會消退,這是壓迫性神經炎,但也可能是腰椎長骨刺壓迫到坐骨神經導致腳麻。

②腳麻原因:

麻,經常發生,背後可能隱含複雜病症,千萬不能用血路不通來看待腳麻。足踝專家強調,腳麻大致可分成血管(包括糖尿病、動脈硬化、靜脈塞住)與神經(中樞神經與周邊神經障礙)兩方面的問題,麻的感覺也不同。不同地方的麻,代表不同的疾病:

如果腳愈外圍(腳趾頭、腳盤)麻痛感愈嚴重,同時有刺痛燒灼感,可能與糖尿病有關。

如果腳的脹痛感多於麻木感,很可能是深部靜脈塞住。

如果是帶狀性的麻,從腰、大腿、小腿到腳都麻,又合併背痛,可能是椎間盤突出,屬於中樞神經障礙的麻。

③腳麻可以這麼做:

經常腳麻要找出根源,是鞋子太硬太緊還是站太久、哪種姿勢最常發生腳麻是彎腰還是後仰。症狀持續且嚴重時,儘速就醫。

如果長年腳麻,沒有糖尿病史,做過化療後才發生腳麻,醫師提醒,因為某些化療藥物具神經毒性,副作用可能是神經病變如腳麻,通常會以雙腳麻來表現,建議掛神經內科或復健科:如果是單腳麻,要留意是否腰酸背痛,有可能是腰脊椎退化問題所引發,可掛骨科。

二、腳冰冷

①腳冰冷症狀:手腳常冰冷,尤其晚上,甚至冷到睡不著。

②腳冰冷原因:

腳冰冷除了血液循環不好、走路或運動量太少之外,也很可能跟其他疾病有關,如糖尿病、動脈栓塞或雷諾氏症(自體免疫疾病「硬皮症」)的早期徵兆,如果經常手腳蒼白冰冷,趾甲從慘白變成藍色、紫紅色,要特別留意。

除了血液循環較差,也可能與自主神經的作用有關。神經系統除了運動神經、感覺神經,還有負責血管收縮擴張、感覺冷熱、會不會起雞皮疙瘩或流汗的自主神經。

如果末梢神經特別容易收縮,即使溫度相同,易收縮的人手腳會特別冰冷。女性特別容易這樣,真正的原因未明,但很可能是某些女性的自主神經比較容易活化起來。

傳統醫學則認為脾胃偏涼的人容易手腳冰冷,好發於活動度低(經常坐著)、吃素(葷食偏熱,長期不吃葷容易讓脾胃偏寒)或氣血虛弱者,這樣的人即使喝杯熱茶可暫時溫暖手腳但沒多久又涼掉了。因為是靠外來東西暫時改變血液循環,自己本身氣血循環仍差,根本之道是提高活動度、吃活血的藥或攝取可溫補脾胃的食物。

③腳冰冷這麼做:

1、多運動。早晚穿走步銳舒負重牽力鞋散步或漫步跑是一種全身協調的運動,讓氣血活絡旺盛。它不僅能增強呼吸功能,使心肺活量增加,還能預防肌肉的萎縮,養護膝蓋。

2、酒釀龍眼食補

至於如何溫補脾胃,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多吃酒釀,酒釀可加龍眼,可同時溫補脾與心。

三、骨頭卡卡響

①骨頭響症狀:早上起床動動身體時,肩膀或腳關節卡卡響,老人家常常形容「骨頭快要散掉了」,當心,這可是老化的表徵。

②骨頭響原因:

傳統醫學說「筋出槽、骨錯縫」,筋跑掉了,不在該在的位置上:當身體活動時關節發出卡卡的聲音,表示骨頭在不正確的位置上。例如打電腦打很久,剛開始不會痛,後來肩頸疼痛,這是長期力量使用不正確(我們經常會忘記正確的站姿坐姿)使得骨骼結構改變,導致肌肉不斷耗損。

當肌肉組織開始無力,骨頭與骨頭之間縫隙變窄,活動時容易摩擦到,筋骨容易跑掉,自然產生卡卡聲。醫生提醒,這是老化的特色,因為年輕人肌力強,骨與骨之間的空間也較大。

③骨頭響這麼做:

1、多運動

建議多運動,讓肌肉有力量,不論中西醫或物理治療師都同意,早晚穿走步銳舒負重牽力鞋散步或漫步跑是一種全身協調的運動,讓氣血活絡旺盛。它不僅能增強呼吸功能,使心肺活量增加,還能預防肌肉的萎縮,養護膝蓋。

2、不要常常晚睡

不要習慣晚睡,易造成中醫所謂的「陰虧」,關節液會減少。

3、西醫通常做法是使用玻尿酸或服用葡萄糖胺(Glucosamine),增加骨關節內的滑液,但體質差異使有些人有效,有些人感受不到效果。

4、中醫通常建議要滋陰,吃些富含黏蛋白與多醣體的黏稠性食物像是山藥、木耳、秋葵、日本芋頭、滑菇、納豆、海帶芽、明日葉或豬腳、雞腳凍(如果沒有固定運動習慣的人,為了避免膽固醇過高,建議減少攝取豬腳與雞腳凍)。

四、腳抽筋

①腳抽筋症狀:任何年齡都可能腳抽筋,多數人最常發生小腿抽筋,腳部的抽筋則以腳趾抽筋較多,腳板抽筋較少見。

②腳抽筋原因:

睡覺時抽筋,痛在腳板,可能白天走路、站立的動作不適當。

小腿抽筋可能因為溫度偏低或缺乏營養素(鈣離子不平衡)或白天過度疲勞導致,當然也跟穿不適當的鞋子,腳趾頭受壓迫、拉傷有關。

當腳受到外力影響,身體感受到有危險,就會透過收縮來保護自己,收縮過頭,就會抽筋,專家解釋,包括冷,也是一種刺激。

此外,半夜腳抽筋也可能是靜脈曲張所引起。白天過度疲勞、坐或站立太久,下肢的靜脈血無法順利流回心臟,靜脈血內有很多代謝產物,這些酸性物質讓靜脈血管內血氧度降低,變成血液循環不良。醫生強調,殘留過多酸性物質的靜脈血在腳部,會刺激神經,肌肉容易緊繃造成抽筋。

③腳抽筋這麼做:

1、抽筋時別硬扳

抽筋時不要硬扳,這樣會更刺激,讓收縮更厲害,物理治療師建議要先讓身體放鬆,將腿稍微伸直,足部略往膝蓋彎,再將腳的大拇趾往膝蓋方向輕輕扳動,讓小腿肚有被拉直的感覺。如果發作頻繁或症狀嚴重,需就診找病因。

2、睡覺時腳稍微墊高

為了協助下肢靜脈血順利流回心臟,減少因靜脈曲張引起的抽筋,睡覺時可把腳稍微墊高,只要高過心臟即可。白天工作需久坐或站的人,可穿彈性襪,除了預防也能避免小腿靜脈曲張惡化。

3、補充維生素B群、運動飲料、牛奶、小魚乾

平時可補充維生素B群,運動飲料或牛奶、小魚乾。如果還抽筋,有些人長骨刺壓迫到神經也會出現類似現象,建議這時應去看X光確認病因。

4、四物湯、八珍湯補肝血

如果檢查結果正常,晚上仍抽筋,中醫認為是肝血不足。血虛不足以濡筋,肝主筋,肝血不足無法滋養筋就會想抽,不論男女都可吃四物湯、八珍湯來補肝血。

5、保暖

有時是因溫度低造成的抽筋,冬天晚上容易抽,即使夏天晚上吹電風扇也會,這時要採取保溫措施,熱水泡腳,睡前按摩腳,穿襪子睡覺,促進血液循環。

經常半夜抽筋、閃到腰或落枕的人往往肝臟功能低下、循環和代謝出問題、鈣與磷不平衡、肌肉容易傷害。一旦抽筋了,不可以給強刺激避免肌腱拉傷,而應放鬆,小腿抽筋時,可以在抽筋處的上下位置輕輕用手揉捏,讓血液對流,促使肌肉伸展開來。

五、腳脫皮脫屑

①腳脫皮脫屑症狀:冬天到了,腳開始脫皮脫屑,很可能只是太乾燥:當心,也可能得了香港腳或汗疹。

②腳脫皮脫屑原因:

腳開始脫皮脫屑有可能太乾燥了,建議洗完澡用毛巾把腳稍微按干之後,就立刻塗上保濕霜(乳液或乳霜),如果等到睡覺前才塗抹,那時水分已經跑掉,腳變得乾燥,失去保濕的最佳時機。

此外,腳脫皮脫屑也可能是黴菌感染(俗稱香港腳),趾縫會癢會痛、脫皮脫屑、起水泡,嚴重還會糜爛,需擦抗黴菌的藥。

腳脫皮脫屑第三種可能是,得了汗疹(類似濕疹的一種痒疹)。這是一種皮膚的發炎而不是病毒感染,不完全跟流汗有關,有時壓力過大也會如此。有些人腳底會起小水泡,很癢,千萬不要自己亂擠壓,以免細菌感染,可吃口服抗組織胺來止癢,再加上外用類固醇藥膏。

腳脫皮脫屑這麼做:

1、平時腳要保持乾爽。洗澡後徹底擦乾腳,包括腳趾縫,再用乳液護膚。

2、市面上有五趾襪,趾縫經常潮濕或易黴菌感染的人是不錯的選擇,可保持趾間乾爽。

3、如果脫皮脫屑症狀持續,建議看皮膚科。

尤其糖尿病患者,腳一有感染或發炎症狀要趕緊就醫,以免引發併發症,例如蜂窩性組織炎。

六、走路時腳會痛

①腳痛症狀:走路時腳會痛,有些人痛在腳跟,有些則是腳底痛,有時候早晨起床或休息後一開始走最痛,甚至走一步痛一步。

②腳痛原因:

腳跟痛和腳底痛不同,如果痛在腳跟,最常見的是足底筋膜炎。腳後跟有塊厚厚的脂肪墊,隨著年紀漸長或受力過久或體重過重,脂肪墊萎縮,走路時脂肪墊被擠壓到兩側,相對中間會變薄,腳跟著地時就會痛,愈走愈痛。

當腳掌、腳趾姿勢不良或設計不良的鞋子使腳掌或腳趾承受的壓力不平均,造成足部某些地方壓力過大或跖趾關節脫位,長期壓迫之下就會造成足部某部位的角質增生,最後形成硬底。

如果剛起床時腳踩地,一陣刺痛,走一走就好,這是因為腰髖骨不在適當的位置。早上剛起床的瞬間,髖骨仍維持歪斜的角度,稍微走動一下、又不痛了,這是因為髖骨鬆開了,髖骨與腰椎的距離也跟著改變。

走路腳會痛還有其他原因,像是長雞眼(局部長期受到擠壓、摩擦,導致表皮增厚形成的厚繭)、疣(乳狀病毒感染引起的疼痛)或跖痛(腳掌痛)。

③腳痛這麼做:

1、常常張開、轉動腳趾

多做強化足底肌肉柔軟度與強度的運動,多伸展、轉動腳指。選對鞋,如果鞋子太硬,摩擦也會痛,如果不適合腳型,久了腳會變形、易痠痛。

2、找出自己的腳型

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是扁平足或有高足弓,經常買錯鞋。或足部已經變形了,例如有拇趾外翻還常常穿高跟鞋會加速外翻的角度,角度愈變愈大,增加摩擦,發炎紅腫,久了長雞眼,更嚴重則會擠壓到旁邊的腳趾。

七、腳趾甲輕微塌陷

①症狀:當指甲兩端翹起,很像湯匙般中央輕微凹陷,這叫做「匙狀甲」。

②原因:

有些正在學走路的小孩會有匙狀甲,多出現在大腳趾,這屬暫時性現象。如果成人有匙狀甲,通常與缺鐵性貧血有關,女性較容易發生,但不表示每個有匙狀甲的人都有貧血。

③這麼做:

先確定是否有缺鐵性貧血(去驗血,若有貧血,接受治療),如果沒有,請減少外在刺激,不要過度清潔趾甲,應避免直接碰觸清潔劑或消毒水。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