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大將蒙恬,在整個秦國皆可謂首屈一指,功勞無人能及

歷史早知道 發佈 2020-01-11T07:26:24+00:00

蒙恬,漢族,祖籍齊國,山東人,秦始皇時期的著名將領,被譽為「中華第一勇士」。祖父蒙驁為秦國名將,侍秦昭王,官至上卿。

蒙恬,漢族,祖籍齊國,山東人,秦始皇時期的著名將領,被譽為「中華第一勇士」。傳說他曾改良過毛筆,是祖國西北最早的開發者,也是古代開發寧夏第一人。蒙恬出身於一個世代名將之家。祖父蒙驁為秦國名將,侍秦昭王,官至上卿。曾經伐韓、攻趙、取魏國城,為秦立下了戰功。

其父蒙武曾為秦裨將軍,與王翦一起滅楚,亦屢立戰功。蒙恬少年習刑獄法,擔任過審理獄訟的文書。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為將軍,攻齊,因破齊有功被拜為內史(秦朝京城的最高行政長官)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蒙氏兄弟深得秦始皇的尊寵,蒙恬擔任外事,蒙毅常為內謀,當時號稱「忠信」。其他諸將都不敢與他們爭寵。

秦統一六國後,蒙恬奉命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收復河南地(今內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帶),自榆中(今內蒙古伊金霍洛旗以北)至陰山,設三十四縣。又渡過黃河,占據陽山,組織人民遷徙至邊縣,擴展疆土。其後修筑西起隴西的臨洮(今甘肅岷縣),東至遼東(今遼寧境內)的萬里長城,把原燕、趙、秦長城連為一體長城利用地形,藉著天險,設制要塞,有力地扼制了匈奴的南進。後受遣為秦始皇巡遊天下開直道,從九原郡(今內蒙包頭市西南)直達甘泉宮,截斷山脈,填塞深谷,全長一千八百里,可惜沒有修竣完工。

他的祖父蒙驁從齊國來到秦國侍奉秦昭王,官至上卿。秦莊襄王元年,蒙驁作為秦國將領,伐韓,取成皋、滎陽,建立三川郡。二年,蒙驁又一氣攻取了三十七座城池。秦始皇三年蒙驁攻韓,奪取了十三城。秦始皇五年,他又率軍攻打魏,取得了二十城,建立東郡。秦始皇七年,蒙驁去世。蒙驁的兒子叫蒙武,他也就是蒙恬的父親。蒙恬曾學獄法為獄官,並負責掌管有關文件和獄訟檔案。蒙恬還有一個弟弟叫蒙毅,後來官至上卿,是秦始皇的得力助手,成為了秦朝的重臣。達秦始皇二十二年,秦王派將軍李信率兵二十萬攻打楚國,以蒙武為副將。李信攻平輿,蒙武攻寢丘,大敗楚軍。李信在攻破鄢後,引兵向西與蒙武會師於城父邑,被楚軍打敗。秦始皇二十三年,蒙武以裨將隨王翦領兵攻楚國,大敗楚軍,追至蘄南,殺楚將項燕,得勝而歸。秦始皇二十四年,蒙武復出率兵攻打楚國,俘楚王負芻,平定楚地。秦始皇二十五年,蒙武率兵南征百越,越君投降,秦遂在此置會稽郡。

在秦始皇統一中國的大業中,蒙恬的祖父蒙驁、父親蒙武,都是秦國著名的將領。為秦國攻城略地,出生入死;為秦國疆土的開拓,為始皇統一,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秦始皇對蒙氏家族非常器重。蒙恬這一代可謂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公元前221年,蒙恬由於出身將門做了秦國的將軍,於是率大軍攻破齊都實現了秦始皇夢寐以求的大統一,秦始皇授給他內史的官職。其實,蒙恬在統一六國的戰鬥中雖然並沒有立下赫赫戰功,但卻積累了足夠的戰爭經驗,他的才華也得到了秦始皇的認可。說到蒙恬和匈奴的關係,好像就是上天註定的勢不兩立。蒙恬生活的年代,邊境經常受到逐漸強大起來的匈奴的掠奪,秦政權受到威脅。而且,在秦尚未統一六國前,匈奴就常掠奪內地人民的牲畜、財產,與其相鄰的燕、趙等國更是深受其害。尤為嚴重的是,在秦征伐六國的最後階段,匈奴乘機占領了河套地區,即所謂的「河南地」。這給了心懷忠君愛國抱負的蒙恬大顯身手的機會。在隨後的河套戰場上,這位中華第一勇士讓匈奴嘗盡屢戰屢敗的滋味。

在中原混戰的同時,中國的北方一直活躍著一個善於騎射兇悍無比的民族——匈奴,他們利用中原戰亂之機,不斷騷擾北方各國。在秦統一中原的同時他們乘機跨過黃河,占領了河套以南的大片土地,直接威脅秦都咸陽的安全。成為秦國最後的心腹之患。就在此時,秦始皇派出一名大將北擊匈奴,這便是名將蒙恬。


公元前221年,蒙恬率大軍攻破齊都,實現了秦始皇夢寐以求的全國統一。正當咸陽城裡歡慶勝利的時候,秦國北部邊境傳來匈奴頻繁騷擾並大舉南侵的消息。匈奴軍隊殺人放火,搶劫牲畜財物,疆人民苦不堪言。這時,秦國剛剛統一,人心思定,軍民厭戰。蒙恬不顧連年征戰的辛勞,接受命令「北逐戎狄」,收復河套一帶。面對匈奴的挑釁,秦始皇選擇了蒙恬領兵出征。原因大概有二:其,青年時代的蒙恬長年在北方邊境守衛,對匈奴的戰法極其熟悉,這是那些長年征戰中原的老將們所不能比的;其二,蒙恬是秦軍里最富有進攻精神和野戰能力的將領,秦朝其他將領打的多是中原地區的攻堅戰,對於塞北草原上與匈奴的野戰並無多少經驗。

公元前215年,蒙恬率領30萬能征善戰的大軍,日夜兼程趕赴邊關。紮下大營後,他一邊派人偵察敵情,一邊親自翻山越嶺察看地形。第一次交戰,就殺得匈奴人仰馬翻,潰散草原。公元前214年的春天,又爆發了最具決定性的戰爭。蒙恬跟匈奴人在黃河以北,進行了幾場戰爭,匈奴主力受重創。最後匈奴人被徹底打敗,往北邊逃竄。史書上記載:匈奴人向北(逃竄)七百多餘里。蒙恬沒有辜負眾望,一戰定河套,打得匈奴魂飛魄散。賈誼也曾形容說「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這正是對河套戰役功業的稱讚。後來中原再次大亂時,匈奴卻不敢深入漢境,這勢必與此戰有很大關係。經此一役後,當時的秦軍再無敵手,蒙恬也一躍成為秦帝國最為出色的將領。不過蒙恬載於史冊的並不僅僅是一個將帥之材,他的許多才能都是當時其他的將領所難以比擬的。蒙恬的這種才華,在整個秦國皆可謂首屈一指,無人能及,甚至泰國的丞相李斯也自嘆:「蒙恬將軍在很多方面都遠遠超過我。」

蒙恬功至高也。蒙恬統率重兵坐鎮上郡,為加強河套地區的防線,在河套黃河以北,築亭障,修城堡,作為黃河防線前哨陣地。經過這次戰鬥,給北方帶來了十幾年安定的社會環境,為河套地區的開發創造了條件。蒙恬勇敢作戰、出奇制勝,擊敗匈奴的大戰,是他一生征戰的最為顯赫的一次戰績,人們稱讚他是「中華第一勇士」。

有人說一個歷史的瞬間,也許就能改變整個歷史發展的軌跡。那麼一個古代名將的死會改變什麼呢?

蒙恬作為秦帝國著名的戰將,在他的有生之年,不僅在戰場上幫助帝國完成了統一大業,徹底打敗 了不斷騷擾中原的匈奴,而且在他的主持下,修建了現今我們所看到的萬里長城,開闢了當時規模 空前的秦直道。

蒙恬不僅在作戰方面顯示出他英勇威武的大將氣概和不一般的戰略、戰術指揮才能,而且在治理邊塞和鞏固國防等方面也頗有建樹。可英雄背後往往都隱藏著各色的小人,致使很多英雄經常不是戰死在沙場,而是飲恨不能善終。蒙恬最終為趙高所害,他的死可以說帶著悲壯、無奈與嘆惋。對於今天的人,歷史就是一張寫滿字的紙,一切都已寫成,無可更改;但對於古人來說,歷史卻是他們的將來,他們的決定就可以影響歷史。忠君儒雅的性格,決定了蒙恬最終的選擇,同時也註定了後來的歷史。但後來的歷史並沒有忘記這位愛國將領的豐功偉績。秦朝戰將如雲,蒙恬則是其中閃亮的將星之一。

其實, 2000多年以前的蒙恬距離我們實在太過遙遠,我們非但不可能有這位大將的真實照片,甚至也得不到一幅他的肖像畫,即使在史書之中,也沒有太多關於他的具體描述。但將軍的豐功偉績和忠肝義膽卻被人們深深記在了心裡,不僅成為世代名將推崇的楷模,更是千古愛國志士永遠的豐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