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踝扭傷怎麼辦?怎樣才能消腫止痛?

海報新聞客戶端 發佈 2020-01-11T08:17:43+00:00

運動醫學研究表明,腳踝扭傷在所有的運動損傷中的發生率是最高的,占所有運動損傷的百分之四十以上。扭傷處疼痛和腫脹,多數患者不需要拄拐杖行走,但無法慢跑和跳躍。

「哎呦」一聲,腳踝扭傷啦!也就是平時我們在運動過程中發生的「崴腳」。

運動醫學研究表明,腳踝扭傷在所有的運動損傷中的發生率是最高的,占所有運動損傷的百分之四十以上。當腳踝扭傷發生,應該怎麼應對呢?

通常按韌帶拉傷的程度不同,踝關節扭傷可分成三級:

Ⅰ級:韌帶被輕微拉傷或撕裂,無鬆動。扭傷處疼痛和腫脹,多數患者不需要拄拐杖行走,但無法慢跑和跳躍。

Ⅱ級:韌帶部分撕裂,輕微鬆動。患處除了疼痛和腫脹外,還有明顯的淤血,患者行走時會疼痛,需要拄拐杖以承擔部分體重。

Ⅲ級:韌帶完全撕裂,且非常鬆散。此時患者會感覺腳踝疼痛難忍,難以步行,關節不穩定、有屈曲感。

若自己無法判斷,應在扭傷發生時儘早到醫院就診,排除骨折和脫臼的可能。錯誤的處理方法不僅會加重傷勢,還會延誤有效治療時間。

崴了腳揉揉就行?錯啦!

崴腳之後,很多人都喜歡揉揉腳腕,覺得這樣能「活血散瘀」。等腳腕揉完了,自己又是一條好漢,可以健步如飛。

可是崴腳了之後,雖然皮膚上沒有傷口,腳踝已經出現了組織損傷(如局部的血管或者毛細血管,韌帶或者肌腱等),一般要經過24個小時,毛細血管才能停止破裂出血、滲液。如果這個時候按摩腳腕,就會加重皮膚內的損傷、出血,讓腳腕越來越腫。

擦紅花油?快住手!

在扭傷之後,有些人會用紅花油、活絡油、雲南白藥等藥按摩腳腕。扭傷24小時之內,腳腕周圍可能還會有毛細血管出血的情況;這種藥含有活血成分,在扭傷早期用的話,可能會加重出血的狀況,導致瘀血擴散、水腫加重。

傷後急救POLICE原則

正確的做法是,在踝關節扭傷後24小時之內,應按照POLICE原則做應急措施。

POLICE原則

保護患肢(Protection)。扭傷後,立刻用夾板或支架固定腳踝,避免過度移動致使二度傷害。

適當負荷(Optimum Loading)。扭傷後第二天,應該有意識地進行輕柔的活動,盡最大可能地向不同的方向活動腳踝。避免長期靜躺不活動。

冰敷(Ice)。在扭傷的48小時內,可每天冰敷3-4次,可緩解腫脹和疼痛。每次15-20分鐘,但不能超過20分鐘。

加壓包紮(Compression)。使用繃帶包紮踝關節,限制腫脹,改善疼痛。注意:包紮不能太緊,否則導致血液不循環,延長康復。

抬高(Elevation)。在踝關節下面放一個枕頭,墊高至心臟的高度,可幫助血液循環,消散腫脹,有助於康復。

在經過24-48小時的休息和冰敷之後,可以開始嘗試慢慢行走,前3-5天可以拄拐杖行走,以減輕體重對踝關節的壓力。

藥物治療的話,可以選用雙氯芬酸鉀噴霧劑(吉松),吉松屬於非甾體抗炎藥,主要通過抑制攝護腺素合成而產生鎮痛、抗炎作用。很多人存在一個誤區,認為受傷之後有炎症,應該消炎,就用頭孢、阿莫西林等消炎藥,其實不對。頭孢、阿莫西林等抗生素多用於細菌性感染,對於韌帶及肌肉挫傷作用不大。小南提醒大家,運動之前要做好熱身特別是腳踝預熱,謹防受傷。

更多精彩

★冬季這三種疾病高發,預防指南收好!

★秋冬預防牛皮癬,做好這幾點

★秋冬季如何預防心血管疾病?5個細節把疾病擋在門外

★周末睡不夠?小心這幾點

★冬季來臨,臉部又紅、又癢、又痛,敏感肌皮膚如何過冬?

★冬季,心腦血管疾病頻發,怎麼辦?

★感冒也要「區別對待」!一文區分流感和普通感冒

★冬病夏治,最適合這五大疾病治療!!

★如何判斷自己的便秘類型?如何根治便秘?

★秋季多發手足口病,家長一定要知道的預防知識

作者:劉敬珠

主編:郁 傑

編輯:小 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