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平衡大師,卻也在平定安史之亂中,做了兩件讓人詬病的事

蕭家老大 發佈 2020-01-11T08:31:38+00:00

他是平衡大師,卻也在平定安史之亂中,做了兩件讓人詬病的事唐代宗即位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平定「安史之亂」。

他是平衡大師,卻也在平定安史之亂中,做了兩件讓人詬病的事


唐代宗即位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平定「安史之亂」。當時,安史之亂已經接近尾聲,寶應元年(公元762年)十月,唐代宗以長子雍王李适為天下兵馬元帥,發兵征討史朝義。他本打算讓郭子儀做副元帥,卻受到兩個掌權宦官程元振和魚朝恩的阻撓,只好改讓朔方節度使僕固懷恩作李适的副手。他們率領的軍隊在陝州和諸道節度使及回紇軍隊會合,共同進擊叛軍。

在洛陽的史朝義,聽說官軍快要到達,就和將領們商議對策。有部下認為,如果只有官軍來,倒還可以一戰,但如果和回紇軍隊一起過來,恐怕勢頭難擋,建議退守河陽,避其鋒芒。但是,史朝義並不聽從,結果,官軍很快到達洛陽北郊,分兵攻下懷州。隨後,在洛陽以北的橫水與叛軍對陣,叛軍數萬人立柵欄作為屏障,僕固懷恩和回紇部隊出兵夾擊,大破叛軍。

史朝義派精兵十萬來救援,官軍向他們發起猛攻,殺傷甚多,但叛軍的陣形卻始終不亂。鎮西節度使馬璘著急起來,單騎突入叛軍陣中,一路所向披靡,官軍大部隊也跟著衝殺進去,叛軍這才大亂,人馬相互踐踏,死傷無數。這一戰,官軍斬首六萬級,俘虜兩萬人,東京洛陽就此收復。

僕固懷恩讓回紇可汗在河陽紮營,同時,派出步騎兵萬餘人,乘勝追擊史朝義,連戰連勝。後來,官軍一直追到溫泉柵(今河北盧龍境內),史朝義走投無路,被迫在林中自縊而死,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就此平息。

平定「安史之亂」是唐代宗一個富有標誌性意義的功績,但藉助回紇軍隊一事,卻是他經常受到後人詬病的第一件事。他借回紇軍隊平定叛軍,應該說出發點並沒有錯。回紇軍隊的助陣,也確實為平息叛亂起了很大作用。但是,後來回紇可汗歸國時,所率部眾沿途大肆殺掠勒索,給所到之處的人民帶來了極大災難。這一事件,後來被評為唐代宗的引狼入室之舉。

平心而論,代宗並非完全漠視百姓,否則,在至德二年時,他也不會放下皇子的威嚴,為長安的百姓向回紇首領請命了。但是他畢竟能力有限,無法制止向回紇借兵出現的後患。事實上,不單是回紇軍隊,就連正規的朔方、神策軍攻下叛軍曾經占領過的東京、鄭、汴、汝州等地後,也在當地大肆擄掠了三個月,房屋幾乎被摧毀殆盡,士民們只能用紙當衣服來蔽體。參加平叛的官兵在破城之後大加擄掠在歷朝歷代都很常見,許多更有作為的君主都無法制止亂兵之禍,恐怕不能憑這一點對代宗過於苛責。

代宗第二件被人詬病的事情,是種下了藩鎮割據的禍端。安史之亂平息後,代宗任命史朝義的降將薛嵩為相、衛、邢、洺、貝、磁六州節度使,田承嗣為魏、博、德、滄、瀛五州都防禦使,李懷仙仍為幽州、盧龍節度使。其實,當時河北諸州都已經歸降,薛嵩等人迎接僕固懷恩時,誠惶誠恐,甚至拜於馬前表明忠心,而僕固懷恩擔心叛亂全部平定後,自己的地位也將會日漸下降,所以,奏請留下這些人分帥河北,從而,使他們成為自己的黨援。

後世認為,如果唐代宗趁此機會將這些人分別調走,就會使他們脫離自己原有的勢力範圍,不至於出現後來藩鎮割據的局面。可能是因為代宗缺乏遠見,認識不到潛伏的危機;也可能因為他擔心將這些人調離後,北方將會成為權力真空地帶,無法維持當地的穩定;還可能由於西邊的吐蕃勢力的強大,讓他擔心兩處邊境同時出現危機,還需要這些人來幫他鎮守,總之是順水推舟,答應了這一請求。

有人認為,這一不當措施成為藩鎮割據的開端;也有人認為,藩鎮割據的局面早在肅宗時代就已形成,不能把責任全推給代宗。但這種割據的局面畢竟是形成了,代宗在其中究竟應該承擔多大責任,也只能留給後人評說。

代宗即位伊始,便接下了安史之亂後一個滿目瘡痍的爛攤子,以他的能力,雖說不上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作為,卻也沒有出現太大失誤。

他算得上胸懷寬廣,在用人方面還算知人善任,也比較能和大臣們處理好關係,文臣武將們在他的手下基本都能發揮自己的才能。任用劉晏理財,使當時的經濟出現了復興的局面,最為人稱道的是,他和功臣郭子儀之間的關係。

郭子儀立下這麼多功勞,可說是威重天下。唐代宗的女兒昇平公主嫁給了郭子儀的兒子郭曖,皇帝和功臣結成了兒女親家,這雖然是歷朝歷代用來籠絡功臣的慣用手段,但也並不容易處理妥當。代宗卻能把這種關係處理得很好,他協調矛盾的能力也從中凸現出來。

昇平公主和駙馬郭曖的故事,後來被演繹成著名的戲曲《醉打金枝》,代宗在其中就是一副胸懷寬廣的明君形象。他引用的一句俗語:「不痴不聾,不作家翁」,也被後人廣為傳誦,奉為至理名言。

當時,昇平公主和駙馬郭曖拌嘴生氣,公主不肯讓人,郭曖一怒之下,口不擇言,說:「你不就是仗著你父親是皇帝嗎?我父親還看不上皇帝的位子呢!」昇平公主氣得回宮去找皇帝告狀,代宗聽了卻說:「事情本來就是這樣啊。如果郭子儀真的想要做皇帝,天下早就不是你家的了。」於是,勸公主回去和郭曖好好過日子。

一向小心謹慎的郭子儀聽說以後,嚇得連忙捆了兒子去交給代宗發落,代宗卻說:「不痴不聾,不作家翁,怎麼能把孩子們拌嘴的事情太當真呢?」但郭子儀回家之後,還是把兒子打了幾十大板。唐代宗和郭子儀的君臣關係能夠維持得如此平和緊密,固然與郭子儀本人極度小心謹慎、忠心坦誠的作風有關,但如果沒有唐代宗的寬容,恐怕郭子儀也很難這樣順利地安度晚年。

劉晏是中唐時期著名的理財家,他的才能在代宗一朝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自從安史之亂後,漕運一直阻塞不暢,關中的米價漲到每斗千錢,國家經濟受到很大影響。後來代宗任命劉晏為御史大夫,領東都、河南、江淮轉運、租庸、鹽鐵、常平使。劉晏在漕運沿途考察,深入了解情況後致書宰相元載,提出了「四利」、「四病」,細緻分析了漕運的收益和其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元載看後很是贊成,將漕運事務全權委託給劉晏。

後來,漕運暢通,當第一批運糧船隻到達京城時,唐代宗非常高興,讓衛士在東渭橋鼓吹迎接,又派使者去慰勞劉晏說:「你真是朕的蕭何!」從此之後,每年運輸的漕糧達到四十萬斛,即使關中再發生水旱災害,物價也不會上漲太高。

除此之外,劉晏還改革了榷鹽法,防止偷漏鹽稅,使國家的鹽利收入增加了十倍不止。有一次,京城鹽價暴漲,唐代宗下令運鹽到關中應急,結果,劉晏從揚州調鹽三萬斛,四十天就運到京城,人們都稱讚不已。

大曆十四年(公元779年)五月,唐代宗患病不起,幾天後,便與世長辭,時年五十三歲,十月葬於元陵。

在唐朝當時的局面下,唐代宗用郭子儀主掌軍事,用劉晏主管財政,牢牢控制住了這兩個重要的環節,才使得社會較為穩定,並出現了一個中興的局面。儘管在他統治期間,藩鎮割據已然形成,直至唐朝滅亡。但總體來說,唐代宗是一個比較合格的守成之主,雖不能算大有作為,卻也絕不是一個昏君。

(本篇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