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一燕人設崩塌、湯唯古裝劇翻車,文藝女神何以跌落神壇?

南周知道 發佈 2020-01-11T08:57:37+00:00

文| 范娜娜主演《七月與安落生》《風中有朵雨做的雲》的金馬獎女主馬思純,因曲解《半生緣》被網友戳破文藝人設;主打文藝人設的女明星江一燕也難逃一劫,被網友發現,其建築師及支教身份乃作秀。

文 | 范娜娜

主演《七月與安落生》《風中有朵雨做的雲》的金馬獎女主馬思純,因曲解《半生緣》被網友戳破文藝人設;主打文藝人設的女明星江一燕也難逃一劫,被網友發現,其建築師及支教身份乃作秀。《色戒》《晚秋》《黃金時代》的文藝片女神湯唯也被迫「下凡」,因近期播出的古裝劇《大明風華》被群嘲造型丑、演技差,一度跌神壇。

「知道」(nz_zhidao)和你談談這年頭,文藝人設失靈了?

如果說人類總是逃脫不了「真香「定律,那麼這兩年,對於屈尊拍電視劇的電影咖來講,大概躲不過的則是「下凡」定律。

萬千文青心目中的女神湯唯,新劇《大明風華》剛播不久,就被吐槽,連帶著湯唯演技的話題也衝上了熱搜。

一片抨擊之下,湯唯接受媒體採訪時也坦言承認自己在電視劇上就是一菜鳥,太欠練了。態度非常誠懇,但該來的吐槽,還是不可避免。

下凡電影咖,撲街收視率

這兩年,不斷有電影咖「回流」拍電視劇,但隨著而來的則是」下凡「必翻車的說法。

章子怡接拍電視劇《帝王業》,一大批粉絲高呼心痛;倪妮和陳坤合作了《天盛長歌》,製作還算精良,但劇撲街撲地完全沒有水花;演技從不落下乘的周公子拍了《如懿傳》,結果被嘲沒了少女感,臉太僵硬……

很遺憾,湯唯也沒能成為那個例外。2019年,對於湯唯太難了。和雷佳音合作的新片《吹哨人》,票房口碑平平;和朱亞文共演的古裝大劇,不僅顏值跌了,演技也太尬。

要知道,從電影走向電視劇,不僅是承載介質的改變,更意味著一系列變化。在大螢幕上可行的操作,到了小螢屏上很可能水土不服。拍了118天的《色戒》,其中114天都在拍湯唯,李安將璞玉湯唯打磨成了美玉王佳芝。

畢竟電影是長工磨細活,導演的指導,布景、燈光、造型都奔著藝術的方向,但到了電視劇上,則是快餐化的追求效率,在服道化上通常落下一乘,更遑論導演的調教。而體驗派的湯唯在這種情況下,就尷尬了。沒法切中人物的精髓,唯有直接上。這也導致觀眾看了覺得出戲。

而且湯唯明明是精緻的高級臉,但到了電視劇上特寫,就成了大餅臉,不過這大概設計師張叔平要背鍋。大奔頭、雙龍鬚、斜劉海,造型上就先勸退一波人。而《大明風華》里湯唯後期配音的原聲,也是劇里的一大敗筆,口型與配音對不上,濃濃的音畫割裂感。

除此之外,湯唯被高估這類言論則指向了湯唯在劇集裡的演技。網絡上流傳廣泛的湯唯擋箭片段,就被批評太過浮誇,用力過猛。

影視寒冬之下,電視劇的快錢賺取的更容易一些,諸多電影咖下海,電視劇的照妖鏡,也攝出了幾多窘境。周迅演技依然過關,但《如懿傳》還是被《延禧攻略》吊打;陳坤、倪妮《天盛長歌》改編自《凰權》大IP,但收視率創造了湖南台當年首低,甚至中途腰斬。

電影為他們加諸的光環,放在電視劇上並不一定就是硬核保證。沒什麼顛撲不破的定律,就像湯唯的文藝人設能被捧上神壇,也能遭遇譏諷。

文藝人設,可還吃香?

在人設遍地的時代,誰還不是個小仙女、吃貨、學霸?但大家對文藝人設的接受度卻呈現著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可以說,文藝的不接地氣讓不喜歡的人會覺得裝,喜歡的人反而會覺得真性情,因此,也造就了兩極化的受眾傾向。

娛樂圈裡,走文藝風,可謂是吃力不討好。畢竟此類人設崩塌的例子不在少數。馬思純半瓶水的《半生緣》讀書感悟被網友無情戳破,靳東的諾貝爾數學獎更是被當做了當代網際網路新笑話。

但不得不說的是,湯唯的文藝女神形象的樹立卻輕輕鬆鬆,從《色戒》開始,《晚秋》《黃金時代》《地球最後的夜晚》幾部文藝片牢牢奠定了湯唯女神的地位。導演系畢業的她出道即巔峰,碰上了李安這樣的神級導演,拍下了註定影視留名的作品,被捧上了文藝女神的寶座。也就《大明風華》播出後,湯唯才算真正翻車了。

在湯唯身上,那種清冷淡然的氣質,始終縈繞。一眼望去,難以名狀,但就是讓人說不出的舒服。但這種氣質放到古裝劇上,則是莫名的違和。從明朗少女到的野心大女主,湯唯的文藝掛不僅不為孫若微這個角色增光添彩,反而呈現的是hold不住的狀態。

其實湯唯的文藝人設,更多是外界的加諸,在各路明星都樹立著各種人設的時代,湯唯本人在這上面,可謂是一股清流,沒有去刻意炒作文藝范兒,販賣小眾情懷。反而越是這樣,越多的文青會對其青睞。就像有位製片人曾經說過的:「湯唯可能是中國大陸女演員里唯一看上去像是念過書的人。」這是一種對其自然的偏愛。

曾經,對於文藝青年來講,湯唯和竇唯,可謂是兩大精神領袖。要麼湯唯,要麼竇唯,文青們沒那麼多替代選擇,走不出另外的道路。文青們渴望活成湯唯這般的模樣,即便不得實現,至少在湯唯身上,傾注的是理想化的自我,劃清的是與世俗的界限。

而今,追捧著竇唯和湯唯的文青們已經人到中年,撕掉了身上的特立獨行,成為社畜的一員。他們西裝加身,在CBD的寫字樓間穿梭,即便依舊聽著朴樹和李志,但無法逆轉的是流逝的時光,無法改變的是文青已由高級詞彙降級為了貶義內涵。

而娛樂圈裡,文藝向的明星也越來越少,可以用青黃不接來形容。但這並不意味著文藝人設此路已經行不通了。與其說文藝人設不再有人買帳,湯唯女神光環幻滅,不如說是當初的文青們已經長大了,人生境遇的不同,讓他們無法想年少時一樣有大把的時光可以消磨造作,在菲茨傑拉德和王小波之間跳躍,在搖滾和民謠之間玩轉,不問人間煙火,但求詩酒年華。他們的話語權正在減弱,沒有像如今的粉絲文化有如此強大的戰鬥力,自然也就顯得式微。

竇唯發福照傳播出來,很多文青這種相看不敢認;湯唯的《大明風華》播出,文青又開始感慨女神怎麼這樣子了,幻想中的竇唯、湯唯是他們最後的倔強,而現實映照之下......被打臉的太突然。

當文藝的濾鏡消除,人生露出了最真實的底子,就像文青們要直面中年發福的無奈,湯唯也要接受新劇撲街的群嘲。人生大抵如此,文藝青年和湯唯,都不能免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