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3歲男孩長出「香腸嘴」竟是血管瘤

廈門網 發佈 2020-01-11T09:24:58+00:00

3歲的男孩睡覺時卻總打呼嚕,不僅如此,孩子的頸部和下唇也出現了明顯的變形,尤其是下嘴唇成了「香腸嘴」,醫生說,這是血管瘤的一種。

廈門網訊 (廈門晚報 文/記者 匡惟 通訊員 張舒姍 王一軍 漫畫/小牛)3歲的男孩睡覺時卻總打呼嚕,不僅如此,孩子的頸部和下唇也出現了明顯的變形,尤其是下嘴唇成了「香腸嘴」,醫生說,這是血管瘤的一種。手術後,孩子容貌恢復。

醫生提醒,血管瘤要儘早確診,尤其是頜面部血管瘤,如需干預,應儘早。

案例

3歲孩子睡覺打呼嚕頜面部血管瘤作祟

3歲的小墨(化名)長得虎頭虎腦,活潑可愛。年紀不大,可睡覺時卻總打呼嚕,動靜還不小。起初家人並未在意,隨著時間推移,小墨不但打呼嚕愈加嚴重,而且頸部和下唇也出現了明顯變形,尤其是下唇腫起了一整片,成了「香腸嘴」,還開始脫皮。

到當地醫院就診,小墨的病被診斷為「頜面部血管瘤」。2年間經過了數次治療也沒能明顯改善,父母輾轉來到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血管外科就診。主任黃小進說,到醫院時,小墨的舌頭、下巴、咽喉、氣道都是血管瘤。經過仔細詢問病史、查體及反覆對比之前的影像資料,確診小墨為「頜面部靜脈畸形」。孩子睡覺後肌肉放鬆,氣管周圍血管瘤塌陷,呼吸困難,所以總打呼嚕。在多學科合作下,醫生完成了介入手術。術後不久,小墨順利出院,容貌恢復。

分析

頜面部血管瘤多發於孩童「面部胎記」也屬血管瘤

黃小進主任說,血管瘤是嬰兒期最常見的腫瘤,發病率高達4%-5%。血管瘤可以出現在身體的各個部位,但因為多數不會疼痛,所以不會被及時關注。頜面部血管瘤一旦出現,影響外貌。頜面部血管瘤在孩童中更為常見,會逐漸變大,也有部分會隨著年齡增大自行消退。通常所說的「面部胎記」,也屬於血管瘤的一種。

血管瘤還有一部分是由於血管畸形造成,為遺傳所致。血管畸形所引起的「肉瘤」,不會自行消退。這其中的多數患者因靜脈畸形所致,患者瘤子是軟的,隨著體位的改變,血管瘤的大小也會有變化,比如朝下時,血管瘤比站立時更突出些。這類血管瘤經過治療後可以消除,早期干預後可以同正常人一般。小部分為動靜脈畸形所致。因為動脈壓力更大,瘤子會偏硬,溫度會比皮膚其他部位略高,有些人還能感受到震顫。動靜脈畸形根治比較困難,需長期隨訪治療。

黃小進說,靜脈畸形可以發生在任何組織或器官,大約40%發生在頸面部,在青春期以及劇烈的體力勞動或月經期,疼痛可能會加重。由於瘀滯和腫脹,早晨醒來時疼痛可能更嚴重。

案例

牙齦下發現血管瘤一年後複查竟縮小

70多歲的蕭女士(化名)在牙齦下發現一個1.5毫米大的血管瘤,由於吃帶刺食物時容易被刺破出血,陸軍第七十三集團軍醫院腫瘤綜合與微創病區科主任邱國欽建議她進行硬化治療。因為沒有影響到正常功能,老人家不想折騰,拒絕了他的建議。不過一年之後再來複查,邱國欽發現,這個血管瘤已經縮小。

20多歲的小念(化名)曾經一覺睡醒後,發現自己成了「豬嘴唇」,嘴唇腫了好幾天,出門都只能戴著口罩,過了一段時間才自行消腫。

分析

有的血管瘤突然消失

可能只是「外部消腫」

邱國欽告訴記者,有些血管瘤長到一定程度後,會出現血管栓塞,造成血管瘤內皮細胞失去增殖能力,逐漸被纖維脂肪組織充填,從而會自行減小甚至消失,不過這種情況較為少見。

對於小念這種情況,黃小進說,這可能就是頜面部血管瘤。正常血管是空虛的,如果長時間同一個姿勢,使得畸形的血管部位充血,就可能出現一個柔軟「腫瘤」,但隨著血液流動後,「腫瘤」可能變小。另外,在憋氣、哭鬧時,「腫瘤」也可能會變大。

如果這類患者的「腫瘤」真的是血管瘤,突然消失很可能僅僅只是「外部消腫」,瘤子可能仍在血管中。「成人時期才發現的血管瘤,一般來說不會自行消退。」黃小進建議發生過類似情況的患者,通過磁共振排查確診。

提醒

不要「談瘤色變」

有的瘤其實不用治

至今仍有許多人「談瘤色變」。邱國欽表示,多數血管瘤生長緩慢,有些血管瘤會自行減小或退化,若瘤子較小且無破裂風險,不影響人的健康生活或者外貌形象,這類血管瘤其實不用治療。血管瘤破裂會造成大出血,造成生命危險,不過邱國欽表示,這在頜面部血管瘤中幾乎很難發生。

邱國欽說,因為其結構存在高密度的網狀膠原並非被血液灌滿,破裂風險不大,除非是長在較為表層的血管瘤在非常重力的外力作用下,才有可能引發血管瘤破裂。因此,相對來說,多數血管瘤能夠與人「和平共處」。

少數血管瘤會惡化

儘早手術復發率低

「不過部分血管瘤可能會潰瘍,導致疼痛、出血、疤痕或感染。頜面部血管瘤治療要積極一點,其他部位的血管瘤症狀控制不佳的情況下,才考慮手術。早期干預後,如果得到很好的控制,對身體不會產生嚴重的影響,甚至有痊癒的機會。」黃小進說。

邱國欽也說,頜面部血管瘤治療難度高,風險大,併發症多。面部神經分布廣泛,稍不注意就會造成五官功能的破壞。對於頜面部血管瘤的治療更需要提早干預。血管瘤雖然本身是良性的,但是少數血管瘤到後期可能會有惡性生長傾向,長得很快。雖然不會向遠處器官轉移,但是會影響到器官功能以及有毀容傾向。如果血管瘤範圍擴大,則難以治療得非常徹底。「儘早手術,復發率低。」邱國欽告訴記者,如果家長在孩子小時候便發現血管瘤的存在,且沒有進行相關治療,切記要密切觀察血管瘤的狀態,如果發現血管瘤大小、範圍變化,以及皮膚顏色改變,一定要及時就醫。尤其在七八歲後仍未見血管瘤自然退化,可能對顏面外觀及功能造成破壞,給家長和患兒造成社會及心理壓力,對於這類血管瘤,早期採取干預治療已成為臨床醫生的共識。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