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鳴生拳法傳承人堅守50年 只為讓人們熱愛傳統武術

海報新聞客戶端 發佈 2020-01-11T10:01:00+00:00

每天早上天剛亮,濟寧鳴生拳法傳承人張春生就已來到綠地廣場開始熱身。習武50年來,不論風雨,張春生天天如此,圓了自己的武俠夢,也讓身邊的人們愛上傳統武術。

大眾網·海報新聞濟寧1月11日訊(記者 杜倩 賀亞林)每天早上天剛亮,濟寧鳴生拳法傳承人張春生就已來到綠地廣場開始熱身。一套流暢的動作下來,張春生就已滿頭大汗。習武50年來,不論風雨,張春生天天如此,圓了自己的武俠夢,也讓身邊的人們愛上傳統武術。

在父親自行車橫樑上有了「武俠夢」

張春生的父母有6個孩子,他是家中唯一一個男孩。父親是名退役軍人,他從小就在父親的培養下學會了防身技能。「當年我只有5歲,父親便教給我最基本的格擋、沖拳、踢腿、絆腿、牛跪腿等最基本的攻防技術,能夠抵禦外來的傷害。」張春生回憶的說道,那時的自己,經常在自行車的橫樑上模仿父親踢腿擺掌的動作進行比劃招式。也是在那個時候,張春生年幼的心裡埋下了一顆「武俠夢」的種子。

張春生的父親

隨著時間的推移,張春生希望自己可以學到更多的「招式」。「當時舅舅正好是一所學校的校長,也教體育,我便跟著舅舅學習長拳。」也是自那時起,張春生才算是真正接觸了武術。

「到了12歲那年,父親覺得我有了一定的武術基礎,就給我找了一位民間的武術老師教我『大洪拳』。」張春生說,在師父的指導下,自己的拳法進步飛快,也正是這一年自己才算是真正與傳統武術結緣。

五十年如一日,一天不練會不習慣

由於常年堅持打報紙、火紙、搗樹,張春生拳頭看起來已經被「磨平」。「當時訓練方式不對,只想著靠蠻力取得進步,打破手也是經常的事。」張春生說,即便打破手也沒想過放棄,因為武術可以讓自己變得開心。

1986年,張春生去煙臺上學。在學校的2年時間裡,他也增長了見識,接觸到了不同的拳種,也更明白了武術是種文化氛圍,各家拳法有各家拳法的特點。從那以後,張春生找到一些太極拳方面的書籍資料認真研讀練習起來,也開始拜師學習太極拳。至今,張春生已和太極拳結緣30餘載。

「幾十年了,都成習慣了,哪天不練還不習慣呢。」現在的張春生就職於中國農業銀行濟寧分行,工作雖然繁忙,但是只要早上和晚上有時間,他一定會去廣場上練上一會。儘管大家都叫他「武痴」,但是對待工作自己依舊不馬虎。

工作中的張春生

2004年—2008年,張春生連續五年被評為「中國農業銀行山東省分行先進工作者」,連續五年被評為「中國農業銀行濟寧分行先進工作者」。1985年中國農業銀行濟寧市分行授予珠算翻打百張「二級技術能手」稱號。

學生400餘名 弟子入門首需「德行」與「熱愛」

張春生的師父張全亮先生就是鳴生拳法的創始人。鳴生拳法融合了梁式八卦掌名家李子鳴先生和吳式太極拳名家王培生先生武術技藝之優長,結合了其它拳種的精妙拳法。經過數十年的實踐和精研,鳴生拳法不斷地給予融化、淬洗、升華,以拳掌結合為特點,逐步形成將人的身體和精神相互和諧統一的一個武學開發體系。

張春生多年以來致力於梁式八卦掌和吳氏太極拳的傳播,先後舉辦「農行濟寧分行2017年首屆張春生吳式太極拳培訓班」等多個培訓班,參加學習的學生共400餘人。還利用業餘時間常年為中學生、離退休幹部傳授、輔導傳統武術——八卦掌和吳氏太極拳。

「現在跟我學習的最小的15歲,最大的64歲,他們最初都是為了強身健體,後來也在學習的過程中慢慢的愛上太極拳。」張春生說,自己的女兒與女婿也跟著自己練習鳴生拳法。「我不會隨便收徒弟,弟子必須要滿足兩個條件,德行好是首位,其次要真正熱愛這門傳統文化,並要有發揚廣大的決心與信念。」張春生說。

張春生在教學生練拳

現在張春生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保護和傳承「鳴生拳法」上。「我會根據習武者的自身條件與需要,量身定製他們的學習計劃。」張春生表示,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的教學與拳法,讓更多人知道鳴生拳法並愛上這門傳統文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