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的情緒背後,是什麼樣的心理需求?

吳在天 發佈 2020-01-13T10:23:58+00:00

我們可能會經常聽到焦慮這個詞,尤其是新年快到了,春節各種聚會都可能讓人焦慮,大家聚在一起一起也不可避免的談起讓人焦慮的話題。

我們可能會經常聽到焦慮這個詞,尤其是新年快到了,春節各種聚會都可能讓人焦慮,大家聚在一起一起也不可避免的談起讓人焦慮的話題。

比如,收入,房貸,孩子,業績,夫妻矛盾,家庭關係等等,就連小孩子,都要焦慮作業做完了沒有,考試成績怎麼樣…。

大家都在說焦慮,焦慮到底是什麼呢?



焦慮的核心,是一種對於潛在的失控感的恐懼。

因為我們不知道將來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我們擔心這些事可能會威脅到安全,因此會產生一種失控感,對這種失控的感覺,我們就會由此產生恐懼。

比如,明天就是單位年底的工作檢查,但是你卻還沒有完成你的項目報告,你要連夜把這份報告書趕出來。另外一種情況是,你還有一個星期的時間去完成報告書。這兩種情況所產生的焦慮是不一樣的。

第一種是你要趕時間,不然第二天沒法交差,甚至可能會影響到你的晉升和獎金;第二種是你有足夠的時間,你可以慢慢的完善檢查,你就會更淡定。

所以,焦慮的背後,其實是有一種重獲控制感,重獲安全感的需要。

了解了我們焦慮背後的心理需求,我們就可以想辦法重獲控制感,可以幫助我們緩解和消除焦慮的情緒。

那怎麼做可以幫助我們獲得控制感來緩解焦慮呢?



第一,把事情具體化。

什麼是具體化?

表演之前的彩排就是具體化。越是大型的重要的晚會,就越是需要彩排,甚至會多次的進行彩排。主持人的台詞,每個節目的上場順序,每人工作人員的位置,如何調度等等,這些都需要提前知道並熟悉。大家知道越是清楚自己的位置和工作,就越是能夠保證晚會可以如期的進行。

我們去到陌生的環境,我們都會容易產生焦慮,這正是我們不熟悉而引起的失控感。

當我們可以對事情具體化,對壞境具體化,我們把這個事情看得具體透徹熟悉,對這個也會有更多的可控性,感覺更安全更踏實,焦慮和恐懼的情緒就會得到緩解。

第二,對事務進行聚焦。

焦慮的時候,我們的大腦子裡會充斥著各種信息。

比如說你是晚會的負責人,晚會有各種情況都需要去協調和處理,這個時候,你會同時想著有好幾件事要做,我們也容易產生焦慮。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對事情進行優先級排序。

當下最迫切,最需要解決和面對的部分,就先拋開其它,從這個開始進行,這就是聚焦。工作中常常會遇到多任務並行處理的情況。保證要事優先的原則,先全神貫注的去解決這個問題。之後再解決其它。

這樣,能有助於我們完成最重要的事情,緩解焦慮,同時也能找到處理事情的規律和節奏。可以使得我們的目標更加明確,更可執行,讓整個感覺更可控,從而緩解我們的焦慮。

此外,適量的運動和方式,都可以幫助我們緩解階段性的壓力和焦慮,這也是一種給自己正向的激勵,這回刺激我們用更積極的情緒和狀態去投入下一個階段的工作。



現代人生活節奏很快,壓力也很大,焦慮是必然的。同時,焦慮也會讓我們感到不舒服,所以我們覺得焦慮是不好的,想要擺脫,但其實適度的焦慮反而可以提升我們的工作和學習效率,幫助我們更好的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下去。

如果我們對事情完全沒有焦慮,完全不在乎的狀態,那我們就沒有了追求的動力,沒有了提升的慾望,這會讓我們一直停滯在某個階段。

此外,我們也要簡單區分一下焦慮和焦慮症。

焦慮症和焦慮的區別在於,焦慮症的嚴重程度更高,持續時間更長,引起的痛苦程度可能已經嚴重的干擾到你的生活了,需要去醫院進行藥物的治療。焦慮症是一種病理性的焦慮,大多和遺傳有關係。

焦慮,更多的是一種情緒,焦慮的情緒,幾乎每個人都有,很多時候我們是可以進行緩解的。

所以,焦慮的情緒不可避免,但是我們可以用各種方式去讓自己緩解。同時在焦慮之中讓自己找到平衡和提高。焦慮的本質是一種對於潛在的失控的恐懼,而緩解焦慮的方式,是重獲控制感。

作者:吳在天,心理諮詢師,心理專欄作者,著有《把生命活給自己看》《親子關係對了,孩子的世界就對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