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有中國第一座水電站,100歲的德國西門子發電機,至今仍在運作

看看雲南 發佈 2020-01-13T10:39:55+00:00

這個在抗日戰爭時期多次險被日軍炸毀的石龍壩水電站,位於西山區海口街道辦轄區內,距省城昆明42公里,是我國第一座水力發電站。

在昆明滇池下游水系的螳螂川河畔,有一座外形並不起眼的小水電站。電站里一台百歲高齡德國製造的「骨灰級」水輪發電機,暴露了它的年紀,轟鳴運轉聲音中透著滄桑。

這個在抗日戰爭時期多次險被日軍炸毀的石龍壩水電站,位於西山區海口街道辦轄區內,距省城昆明42公里,是我國第一座水力發電站。它拉開了中國人民利用水電資源的序幕,也開啟了西南地區現代工業的發展。

水電站主要由民間集資,從德國西門子公司引進技術設備,自宣統二年(公元一九一0年)七月動工,耗資50餘萬銀元於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四月建成送電。時裝機容量為480千瓦,可供照明電燈6000餘盞。電站初建時,名為「商辦雲南耀龍電燈公司」,一九三八年六月一日改為「雲南耀龍電力公司」。

在沒有什麼現代工程機械的情況下,石龍壩的建設是一個艱苦的歷程。資料顯示,當時是由德勝橋旁的水面將機器設備裝上大木船,沿盤龍江駛入滇池,順滇池出海口進入螳螂川,順螳川而下,抵平地哨上岸。機器在平地哨上岸後,被搬上滾木,滾木前頭由10多頭大水牛牽引,後頭由數十人推撬,兩旁由十多人拉扶,一寸一寸滑,一步一步挪,平地哨至石龍壩僅7公里,搬運整套機器設備卻足足花了45天時間,才將機器平安運到石龍壩。

水電站的建成,使得當時的昆明工業有了新的發展平台,推動了造幣、水廠、灌溉、五金加工等產業的發展。同時,也開創了中國利用水電資源的先河,葛洲壩、小浪底、三峽等一大批水電工程在中國孕育而生。

從二十世紀初到二十一世紀初,中國成為了世界上水電裝機容量最大的國家,總裝機容量超過三億千瓦,三峽電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之一。而這一切都始於石龍壩電站。

德國《西門子雜誌》1927年刊登的《雲南府——中國第一個水電站》這樣認為:「在這個國家偏僻的內地,在那遠離世界貿易潮流和西方文化隔絕的地方,也已有人將西方技術成就移植到自己的土地上,一些卓越的知識分子和有關方面敢於開拓的人士就是這麼做的。」

直到今天,石龍壩電站車間裡安放著百歲高齡的德國西門子水輪發電機,機器仍然良好地工作著。據說,西門子公司一直想重金回購石龍壩電站這台運轉了100多年的發電機。

西南邊陲的雲南,山脈深切,河流湍急,是中國水利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目前建成和正在建設的千萬、百萬千瓦級的電站就達數十個之多。

據了解,解放以後,石龍壩電站裝機容量曾擴大到7040千瓦。此後,隨著雲南電力事業的迅速發展,石龍壩電站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逐日淡化,然而,它的歷史文化意義卻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歷久彌新。

小小的石龍壩電站從發電的經濟效益上來說,已經沒有了它最初的意義,雖然它仍然在運轉,在源源不斷地向城市鄉村輸送著電力,但它真正為世人所關注的是它所代表的一個時代。

(註: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