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介貝類海產疑受病毒污染,香港暫停進口出售

澎湃新聞 發佈 2020-01-13T11:22:37+00:00

澎湃新聞記者吳怡1月10日,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食物安全中心公布,即時暫停法國35.11及35.06產區出產的介貝類海產進口及在港出售。

澎湃新聞記者 吳怡

1月10日,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食物安全中心(以下簡稱為「食物安全中心」)公布,即時暫停法國35.11及35.06產區出產的介貝類海產進口及在港出售

食物安全中心發言人透露,中心接獲歐洲聯盟委員會食品和飼料快速預警系統的通報,該通報稱產自上述地區的介貝類海產懷疑受到諾如病毒污染而正在當地回收。為審慎起見,中心即時暫停產自這兩個地區的介貝類海產進口及在港出售。

上述發言人表示,由於介貝類海產(包括青口)屬濾食動物,因此在受污染的水中,體內很大機會積聚了病毒。市民進食未經徹底煮熟的受污染介貝類水產動物後,可能會感染諾如病毒或其他致病的微生物。

據了解,食物安全中心得悉事件後,已聯絡香港本地主要進口商和零售商跟進,追查有關產品的分銷情況,並號召業界如持有產自上述地區的受影響產品,應立即停止使用或出售。

「調查仍然繼續。」食物安全中心稱,目前已通知法國當局有關暫停進口事宜,亦會知會本地業界,繼續跟進事件及採取適當行動,以保障食物安全和市民健康。

新加坡食品局亦下令召回法國一款被諾如病毒污染的食品。據《聯合早報》報導,1月11日下午,新加坡食品局發公告指出,歐盟食品和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發布通知,要求召回來自法國的Bouchot牌貽貝。

據外媒報導,法國近日爆發腸胃炎疫情,當局啟動調查,在牡蠣驗出有諾如病毒,衛生部門因此宣布禁止捕撈及出售聖米歇爾山(Mont-Saint-Michel)附近海灣,和西北部海岸的其他貝類養殖區的牡蠣,直至另行通知,並召回已出售和分發的受污染牡蠣。沿海未經處理的污水被認為是造成污染的原因。

本期編輯 周玉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