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道:從未帶過兵的韓信,為什麼一當大將軍,就能戰無不勝?

用故事讀天下 發佈 2020-01-13T11:25:16+00:00

一個從無帶過兵的將軍,一出場,趙國的趙括葬送了趙國四十萬大軍,留下紙上談兵的成語警示後人。大家覺得韓信還有哪些品質,幫助他沒帶過兵,一出場就能打戰無不勝,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韓信是中國歷史上用兵最靈活的將軍,蕭何說他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然而,在韓信拜大將軍之前,他卻從無真正的帶過兵。一個從無帶過兵的將軍,一出場,趙國的趙括葬送了趙國四十萬大軍,留下紙上談兵的成語警示後人。而韓信,卻一出場就開掛,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這樣就給後世留下了一個巨大的謎題,韓信是如何成為軍事奇才的。今天,帶著這個問題,來研究和啟發啟發人的成才之道。

在司馬遷的《淮陰侯列傳》里,最遺憾的地方,沒有記載韓信是如何學習成才的。但是,從韓信少年時的些許經歷里,我們仍然可以推斷出韓信的成長的經歷。

一.韓信出身沒落的貴族,受過良好的軍事教育

據史記記載,韓信少年時特別窮,經常連吃的都沒有,靠混吃混合度日。但時常抱著一把寶劍在街上行走。

雖然史記沒有記載他的出身,但是韓信在窮得飯都沒有吃的時候,肯定不可能有錢買寶劍。所以極有可能是祖上留下的。推測韓信應該出身於一個沒落的曾經帶兵的貴族,在小時候,應該受過良好的軍事教育。通常父母會教孩子一個謀生的生計,比如種田或者一門手藝,不致挨餓。只有貴族在少時的教育里才會忽略這些。

二.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韓信的母親去世,窮的連飯都沒吃的時候,常人肯定會湊合著下葬,趕緊想辦法去謀生。然而,韓信卻用了很多心思,幫母親找了一塊高處的墓地,周圍還可以埋葬上萬戶的開闊地方。因為韓信相信將來自己會封侯拜將,提前備好地,到時再回來重新厚葬母親。

太多人被生活壓彎了腰,只能看到眼前而忘了遠方。在水滸傳里,楊志落難,被迫賣刀。而韓信窮的沒飯吃,卻沒像楊志一樣賣刀換糧。從選墓地和不賣寶刀,可以看出韓信,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此後,項梁項羽起兵,社會動盪,韓信不是隨著百姓逃難,而是逆著人群,抱著自己的寶劍去從軍,去實現自己的大志。

三.胯下之辱,能忍一時,方得久遠

一個潑皮看到韓信整天抱著寶劍在街上閒逛。於是攔下韓信,讓他從胯下鑽過,否則就拔劍殺倒自己。韓信猶豫了一會兒,就在眾人的嘲笑下,忍辱從他胯下鑽了過去。常人面對這樣的大辱,可能馬上拔劍就殺了過去。然而,韓信心裡有大志,不想自己的前程毀在這樣一個潑皮無賴的身上。

正是韓信擅忍,在當大將軍之後,劉邦屢次讓韓信率軍來助,韓信只要發現戰機不對,總能忍受劉邦的責罵和部下的懷疑,堅持選擇最佳的戰機,戰無不勝,而這正是因為從小鍛鍊的這份忍耐。

四.善於思考,活學活用

韓信餓著肚子在一棵樹下看了一下午的螞蟻,有人笑他,韓信卻說:你看螞蟻打仗,圍而不亂,守而不慌,兩翼包抄,內有策應,就像人類的戰爭一樣。

雖然那時還沒帶兵,但是韓信無時無刻不在研究和思考戰爭。正是這種平時深入的獨立思考,和點點滴滴的積累,在一旦帶兵後,常常能觸類旁通,用奇思妙想打敗比自己強大數倍的敵人。

只有擅長獨立思考的人,才能做到活學活用。

五.韓信知恩圖報,才有貴人相助

韓信衣錦還鄉時,對當年幫助過他的婆婆,一飯之恩,湧泉相報。

鍾離昧曾經提攜幫助韓信,項羽自殺後,韓信感念恩情,冒著被劉邦猜忌謀反的後果,頂住壓力冒死保護。

劉邦對他解衣推食,言聽計從,所以當項羽派人勸他自立時,他放棄三足鼎立的機會,誓死追隨劉邦。

蕭何月下追韓信,是韓信的第一個伯樂。所以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韓信感念其德,最後明知是坑,也往下跳。

不管結局如何,正因為韓信知恩圖報,他才能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卒,能最終成為大將軍,能獲得劉邦的信任。當然,成也感恩,敗也感恩,這是後話。

六.雖然是士兵,參軍後時刻以統帥的角度在謀劃軍事

韓信投奔項羽後,在鍾離昧的幫助下,成為項羽身邊的執戟郎中。可以在項羽身邊,獲得第一手的軍事情報,而後自己研究和推演。幾次提出了很好的軍事戰略和戰術,無耐項羽不聽。但這個過程中,讓韓信獲得了難得的軍事實踐的機會,也讓他對項羽的長處和弱處洞若觀火。知己知彼,為此後當大將軍後幫劉邦制定最準確的戰略戰術,做足了準備。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韓信的成才之道:一個貧窮而身懷大志的少年,寧願餓著肚子,被人嘲笑,也要無時無刻不在研究和思考軍事,積累了出眾的軍事才華,因為他知恩圖報的高尚品德,最後蕭何以身家性命擔保,讓他從未帶兵就直接拜大將軍,韓信不負所望,戰無不勝。

善於紙上談兵的趙括,不會韓信的忍讓來等待時機,沒有韓信獨立而深入的思考活學活用,也沒有韓信知己知彼的軍旅歷練,倉促出兵,照搬兵法,怎能不敗?

希望韓信成長的經歷,能對我們自身的修身成才有所啟發。大家覺得韓信還有哪些品質,幫助他沒帶過兵,一出場就能打戰無不勝,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end——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