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紅海還是藍海

中國經濟時報 發佈 2020-01-13T11:39:05+00:00

綜述本報記者孫兆「2000年之前,人們關心的是吃穿;2010年之前,人們關心的是出行。現在老百姓最關心的需求就是健康。」

綜述

本報記者 孫兆

「2000年之前,人們關心的是吃穿;2010年之前,人們關心的是出行。現在老百姓最關心的需求就是健康。」日前,在「首屆邊疆地區基層健康公益行-基層健康我行動」啟動大會上,國務院參事、民建中央醫藥委主任馬力說道。

根據《「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確定的目標,2020年,我國健康服務業總規模將超過8萬億元,2030年將達到16萬億元。而隨著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技術的介入,更多的新玩家也將入局。

「局部已經是紅海了,但更為廣闊的藍海亟待開拓。」慈航醫療集團董事長陳瑩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說出了她對大健康的理解。

紅海or藍海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2016年10月出台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三步走的目標:「2020年,主要健康指標居於中高收入國家前列」,「2030年,主要健康指標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展望2050年,更是提出了「建成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相適應的健康國家」的長遠目標。一幅覆蓋我國13億人口的「健康藍圖」正在徐徐展開。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保羅·皮爾澤曾預言,健康產業將成為繼IT產業之後的全球「財富第五波」。

大健康領域群雄逐鹿已然開始。2014年,阿里巴巴就花了1.7億美元的戰略投資,收購了「中信21世紀」,也就是現在的阿里健康,並將「美年健康、愛康國賓」兩大體檢巨頭納入麾下,並投資了一樹藥業等連鎖醫藥零售商,累計投資400億元。萬達也在2017年投入1500億元成立了萬達大健康產業集團。同時,以小米等企業為代表的科技型企業,也試圖通過網際網路將大健康業務嵌入到每個人的日常生活當中;一些創新型的企業,也在最近幾年異軍突起。

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經濟管理學部副主任劉國恩則表示,2015年-2019年,雖然我國的經濟增長放緩,人們的消費在減緩,但是人均收入在不斷增加。201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預計將接近100萬億元人民幣、人均將邁上1萬美元的台階。在老百姓家庭消費結構中,醫療健康的開支則是在逐漸增長。

而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新技術的出現更是拓寬了大健康產業的覆蓋面。

「5G不是簡單的4G+1G,5G將突破能力邊界和業務邊界,打破空間的局限,實現移動醫療設備的數據互聯,推動遠程手術示教、遠程遙控手術等發展,健全分級診療系統,延伸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有針對性促進『重心下移、資源下沉』。」北京電信系統集成部醫療技術支撐專家田航海介紹道。

生命湖健康產業集團品牌文化中心總經理虞衛峰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到《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的出台,說明了我們國家對大健康產業的關注,這個市場值得資本深耕。「雖然大健康產業發展潛力巨大,但是當所有人認為大健康是藍海的時候,藍海也就變成了紅海。我認為,大健康的未來肯定是藍海,而現在則是通往藍海的紅海。」虞衛峰說。

下沉基層

「城市要以社區為依託,真正推進公共管理與服務,讓民生工程在老百姓的『一公里範圍圈』內真正實現,才能真正讓老百姓提升獲得感。」馬力說道:「我們國家70%的人都需要進行健康管理,需要進行健康服務,需要進行不同的健康調理,更需要進行一定的醫療保障。」馬力指出,健康服務管理體系的建立是國家治理方式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現代管理方式的重要內容。

而在遙遠的邊疆地區,由於經濟不發達、基本設施缺乏以及醫療建設相對滯後,對老百姓普及基本的健康知識已然不便,就醫則更是難上加難。對此,呼倫貝爾市政府副市長郝桂娟有獨特的感受。

呼倫貝爾大草原的冬季漫長而寒冷,而最偏遠的牧民家距離衛生院超過145公里。如果有突發疾病等狀況出現,那更是十分棘手。「呼倫貝爾首創的『家庭健康小藥箱』也被評為十大最具特色醫改新舉措之一。」郝桂娟說。

「家庭健康小藥箱」裡面有紗布、消毒水等簡單的醫療用品,還有10餘種藥。除此之外,小藥箱中還裝著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證、家庭醫生承諾書和翻譯成蒙文的健康宣傳材料。送藥和續藥時,家庭醫生會按新農合門診統籌30%至40%比例現場核銷費用。這樣做既方便了群眾,也可隨時普及健康和醫療保障知識。但是,對於量大面廣的需求來說,仍然顯得捉襟見肘。

中國健康管理協會會長郭渝成表示,中國農村貧困人口還有1160萬,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人口占40%-42%,而且多數居住在偏遠貧困的農村,貧困的發生率比較高。

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經濟管理學部副主任劉國恩表示,如果能將健康服務體系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段下沉到基層、邊疆將有助於提升醫療服務的效率和公平程度,有利於實現「健康中國」這個宏偉目標。

政府與資本

更多的企業正在布局進入大健康領域。

陳瑩日前宣布,北京慈航醫療中心和呼倫貝爾陳巴爾虎旗慈航醫療中心充分利用「網際網路+ 5G」優勢,要在廣袤的大草原打造「健康小屋」。「我們計劃為呼倫貝爾大草原地區基層群眾的治病防病援建數台『健康小屋』,為實現邊疆地區全民健康目標作出貢獻。真正把北京的醫療資源下沉到呼倫貝爾基層鄉村,讓牧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北京的醫療資源。」

郝桂娟對此表示,「健康小屋」的投入讓陳巴爾虎旗成為第一批受益地區,讓身在邊疆的牧民搭上現代科技的快車,融入到智能醫療新時代。「健康小藥箱」解決群眾基本需求,「健康小屋」將全面守護牧民的健康,將對提升邊疆地區的衛生健康服務保障水平發揮重要的作用。

企業的熱心參與以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讓大健康產業看起來潛力無限。但是,如何憑藉「好風」直衝「雲霄」,大健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大健康需要社會責任感,對於企業來說,如何平衡大健康產業發展並挖掘合理回報也是一個攔路虎。

「大健康產業不是簡單的醫療疊加,更不是買一些機器,擁有一個場所,整合一些機構就能夠做好的。投入大、周期長、回報慢是大健康產業的特點。近年來,從大健康領域中健康管理的實踐來看,一些企業雖有成績但不是很明顯。」虞衛峰說。

「我們就是在紅海之中開拓藍海。」陳瑩表示,企業要從不同用戶的角度去細分市場,要對用戶進行細緻的調查研究和分析。尋找適合企業自身的點去突破,在解決地方健康管理痛點的同時,尋找盈利模式。

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表示,一方面,大健康領域的發展需要不同的資金方進來共同參與。另一方面,政府要大膽地讓這些企業去做試驗,在實踐中得以總結和提升。同時,還要通過健康知識的普及、管理,讓老百姓消費者的健康管理意識不斷提升。「政府職能部門的轉變、企業參與的力度以及百姓意識的轉變決定了大健康發展的速度,希望通過各方博弈會出現一個多贏的局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