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堯國章的山水畫藝術

尹延元 發佈 2020-01-11T11:43:33+00:00

《詩經》云:「洵美且都」,都,閒雅也。據考證,古都城歷時之久,首推西安,為1077年,歷史的久遠,文化的滲透,創造了千古的光榮和夢想,也成了類似某一個豐美、燦爛之秋的記憶符號,鐫刻在了恆久的時空之間。



《詩經》云:「洵美且都」,都,閒雅也。「關陝自古帝王都,咸陽原址埋皇上」,說的是一種地氣,一種文脈。據考證,古都城歷時之久,首推西安(長安),為1077年,歷史的久遠,文化的滲透,創造了千古的光榮和夢想,也成了類似某一個豐美、燦爛之秋的記憶符號,鐫刻在了恆久的時空之間。縱觀現古,歷數輝煌,被譽為"國粹"的中國繪畫,以其特有的筆、墨、宣、絹為繪畫材質,兼以盡顯人文特質的魅力,卓然嶺立於世界民族文化的歷史舞台。遠在唐宋時期,長安畫壇已經是群星璀璨,名家紛紜,諸如閻立本、張萱、范寬等代表性畫家,他們不僅為後人開創了民族繪畫之先河,而且將中國繪畫推向了一個歷史的極致。在這塊積澱了數千年華夏文明精粹的土地上,後繼者踵事增華,來自西安的山水畫家堯國章先生,即是其中頗具代表性的人物。他的一系列繪畫作品,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品格,反映了清醒的當代意識和當代的地域性意識,突出了將西北自然與當代形式結合起來的觀照角度與表現方式。堯國章先生的山水畫作品構圖謹嚴,一絲不苟,寂靜幽深,氣勢宏大。每幅畫中皆透出一種風骨奇峭,雄強瘦硬的氣度。在磊磊怪石中,在不同的構圖布局上,一股潛在內涌的力量感,讓觀者無時不感覺得出,這種隱寓的情愫,也正是畫家自己思想情感在其作品裡的寄託與表現。試想,一個優秀的畫家,如果沒有強烈的精神氣質,那麼他的作品也難以產生感動人的生動之處。一個藝術家的成功,除去他的師傳統、師造化的根底外,最具有決定意義的,乃是其本身的修養與精神氣質。從某種角度看,中國山水畫的發展歷程是一個與儒、釋、道不斷糅合的過程,儒、釋、道思想的介入,使得山水畫創作在意境上,審美上及繪畫表現上,開拓了一層更深的境界,豐富了山水畫的內涵,使山水畫從被動地描繪自然轉向成為表現藝術家個人思想意識、生活理想的中介與媒體。道教的精義,禪理的幽微,獨處大自然的歡娛,在堯國章的作品中表現的完全無遺。所謂:「幽人日無事,坐聽山鳥鳴」——蓋因畫家心性豁達,超然物外,順乎自然的寄樂與超脫。藝術家看山與常人有別,能看到山的真正內質。黃賓虹對「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之說感悟尤深。古人論畫謂:「造化入神,畫奪造化;有形影常人可見,取之較易,造化有神韻;此中內美,常人不得見,畫者能奪其神韻,才是真畫;徒取形影如案頭置盆景,非真畫也」。又說:「吾人惟有看山入骨髓,才能寫山之真,才能心手相應,益臻化境」。一個「入」字,則把畫家寫生時的心態,神情的極端關注,表現的淋漓盡致。

關陝的地域環境屬於北方的粗獷質直形態,堯國章長期生活於斯,耳濡目染,對山川景物的理解與把握自然更深一層,強化到自己的精神意識里,隨著表現欲的驅使,通過筆墨形式一一展開。他的山水畫作品,沉雄博大,氣勢壓人,極好地表現了北方山川的精神與氣質,使觀者一望而知;他善用積墨,層層加深,墨氣森重,古樸厚密。如他的《群峰競秀》,重峰疊巒,蒼茫渾厚,筆力沉著雄強,皴筆漸積漸多,層層加染,秀潤厚重,覽之覺墨氣直撲面目。《江上清風》,全用墨筆寫成。此圖山石分成三段,下景近處山石,中景江邊山腳,上景山崖,以白雲截開,下景、中景用樹木統之,變化有致,構圖新奇,用線頓挫有力,山石造型多呈捲曲狀,玲瓏秀美……生活中,堯國章先生是一個極講究的人,一派中正儒雅,舉手投足略帶元明文士風範;他亦是堅守傳統一路,沃游飽覽,摹寫化工,出筆有其家源,有自家法。從整體看來,堯國章先生的山水畫作品,恰到好處地汲取了中國文化的「和諧圓滿」、「山青水秀」的理念,將山水畫的符號,筆墨「轉譯」為「新家園」的圖式、語言,并力求達到一種局部精緻與整體渾然的完美與統一,使觀者玩味不盡。(尹延元,著名畫家、美術評論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