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語言:什麼是鏡頭?畫幅的概念又是什麼?

攝影師貝貝 發佈 2020-01-13T14:06:03+00:00

問題在於,如果要放映1.85:1、1.66:1,甚至是2.4:1的電影的話,尺寸為1.33:1的電視機就太小了。

問:什麼是鏡頭?

答:鏡頭是攝影機一次捕捉一個特定動作或事件的視覺信息的最小單位。

你想要拍攝一部有特色的電影、一段發布在網上的趣味短片,或是在親戚婚禮上放映的訪談片段,但又不太確定如何著手?那麼這個教程將會是你開始入門的不錯選擇。就像一開始在學校學習如何讀寫一樣,你要熟悉電影視覺語言的標準規則。跟世界上許多種語言複雜並看似矛盾的語法規則不同的是,鏡頭的語法,或者說電影語言,是對全球所有的文化都適用的。它是一門通用語言。這是一種全球通用的刻畫人物、事物以及動作的方式,以至於所有那些看到影像的人都能馬上理解它。


如果我們想要討論鏡頭的語法,那麼要先定義所謂的語法和鏡頭。我們要理解的是,這裡的語法指的是控制一部影片里包含的視覺元素 的結構和表達方式的那些基本規則。這些都是如何把視覺信息展示給 觀眾的公認的指南。觀眾,也就是我們這些看著電視和電影長大的人, 已經經過了多年的訓練來觀察、解碼和理解在影像創作中用到的各式 各樣的鏡頭中各式各樣的元素。換句話說,我們雖不能有意識地去表達,但我們知道某一影像的含義以及它們帶給我們的直觀感受。一個內行的導演全利用鏡頭和觀眾之間的作用來更好地講故事。

鏡頭,是一次從特定角度對某一個動作進行的記錄。雖然同一個, 動作可以從相同的角度或機位重複拍攝,比如故事片的拍攝,但它仍然是一個鏡頭。如果你想更換拍攝角度、攝影機機位或是焦距(後面有更多關於焦距的信息)的話,那麼即使跟之前拍攝的是完全相同的動作,得到的影像也將是一個截然不同的鏡頭,一種不同的觀察這個動作的方式。每一個鏡頭在它被原始記錄的時候都是獨一無二的。

所以我們要探索鏡頭的基本類型以及它們如何影響創作。我們也會看到從這些鏡頭中觀眾能夠得到哪些信息和含義。記住,影片製作是一項同時兼備創造性和技術性的工藝,而你的成功程度往往取決於你的影像能在多大程度上感染觀眾。觀眾需要消費、消化並理解影片;如果你用拙劣的電影語言或是不合適的視覺語法使他們疑或不知,那 麼他們就很可能不會對你的作品有好的回應。

為了簡便,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會在在下文的討論和說明中使用些總稱。例如「影像"一詞用來表示那些由單幅畫面組成、向我們的眼睛快速展示、顯示出移動效果的任何作品、演出、項目或節目。「攝影機」一詞指代任何可以記錄影像的設備,無論它的存儲介質是膠片、錄影帶還是硬碟。「攝影師」或「攝影助理」指任何操縱攝影機來記錄活動影像的人,無論男女。

1.鏡頭需要給觀眾展示什麼?

由於電影和電視都如此依賴視覺元素,所以你需要在創作過程中儘早決定哪些是要重點呈現給觀眾的部分,以及該如何表達這些信息、動作、事件和細節。對於拍攝什麼的選擇可能是許多參與這個項目的人共同合作的結果,包括編劇、導演、攝影師、演員和製片人。無論是誰,總要有人去做這樣的選擇。而對於你的處女作來說,這個人很有可能就是你自己。

故事片的劇本,或紀錄片中的即時事件,都有助於引導你作這個在實踐中如何去構思以及用攝影機和鏡頭去拍攝什麼的選擇。攝影機和鏡頭共同作用來記錄矩形之內的事實。這個矩形框只是攝影師周圍現實世界中很小的一塊,或者說是被切割了的窗口。這個窗口被稱作畫幅(frame,見圖1.1),有著明確的邊緣。無論鏡頭前的現實世界如何,它都將在這個畫幅中以一個二維(2D)圖形的形式被記錄下來。目前,由於我們的攝影機只能真實捕捉寬高兩個維度(畫面從左到右以及從上到下),因此它們被展示於只能以平面投影的方式展現於電影銀幕、電視螢幕或電腦螢幕上。第三維度一縱深雖然在現實中是呈現在攝影機前的,但在二維電影或電視中只能被捕捉成一種類似縱深的錯覺。這個概念在第後面的課程中將有更詳細的討論。

我們不想從一開始就過於技術,但接下來的這一話題——畫幅大小和 寬高比,確實應該儘早處理,這樣你就可以帶著對視覺畫面可靠的理 解去拍攝你的作品。使用的攝影機格式(成像器畫面的寬度和高度)和鏡頭的種類決定了你最終能拍攝到的一切和觀眾最終能在你所捕捉的二維矩形畫面中能看到的東西。我們稍後會討論鏡頭,但我們現在應該關注畫幅尺寸這一話題,因為你對攝影機的選擇(視頻格式或帶遮幅的膠片規格)決定了最終畫幅的大小和尺寸。

16:9的標準寬銀幕畫幅和4:3的標準電視畫幅。把它們想像成一塊空白畫布,你得用鏡頭中各式各樣的元素去描繪它。

2.鏡頭的寬高比

攝影機畫幅的大小(有效取景範圍),或者說畫幅寬度和高度之間的 關係,經常被表述為寬度與高度的比率的形式。這一比率被稱為寬高比(aspect ratio),如4:3、16:9、1.85:1等等,這取決於所用媒介的格式。在第一個例子中,4:3(有時說成是4 x 3)意味著如果高度是三個基本單位, 寬度就是四個同樣的單位。它是北美(NTSC和NTSC miniDV)以及歐洲 (PAL和DVPAL)標清(SD)電視的寬高比,也可以寫成1.33:1 (所謂的一三三比一),在這裡數字1表示標準畫幅的高度,而數字1.33表示畫幅的寬度是高度的1.33倍。所有的高清(HD)視頻都是16:9 (經常寫成 16x9)的,意味著寬銀幕,它的橫向有16個單位,而縱向只有9個單位。

圖1.2顯示的是電影和電視中幾種畫幅寬高比的演變史,隨著技術的 革新,數十年來畫幅尺寸一直在演變。目前,電影、標清和高畫質電視都有不同的寬高比,所以把一種影像的格式轉換成適合於另一種格式的形狀是非常複雜和令人困惑的,不過現在我們不必為這一點擔心。全球化寬銀幕數字高畫質電視(16:9)的發展趨勢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我們將會用16:9的寬高比來舉例。如果你使用的是某種規格的膠片、NTSC制式的DV或PAL制式的DV,也完全不用擔心,我們的例子全部適用於你的畫幅尺寸。電影語言的美好之處就在於無論畫幅和攝影的寬高比是多少,語法規則都是不變的,就像在過去九十多年的歲月中,它都幾乎沒有什麼改變一樣。

影視史上多種畫幅比的對照,請留心寬銀幕的趨向。


寬高比簡史

北美地區的電影很久以來一直是寬銀幕(1.85:1)的,歐洲的寬銀幕影院放映的則是1.66:1的影像,而直到高畫質電視(大約1.78:1,或16x9)的出現以前,家庭用的標清電視(大約1.33:1)又一直比寬銀幕短。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有很多,不過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經典好萊塢時期沿用多年的35mm電影膠片的寬高比是1.33:1(幾乎接近正方形)。在電視剛開始流行的時候,電視台需要更多的內容來播放,好萊塢恰好可以提供幾十年的影片,因此電視的寬高比也變成了1.33:1。

隨著電視越來越受到大眾歡迎,電影行業開始嘗試製造像維斯塔維興寬熒幕電影系統(vistavison)和立體聲寬銀幕電影(cinimascope)等不同寬高比格式的寬銀幕影片來與之抗衡。於是,更加現代化的寬銀幕寬高比應運而生。問題在於,如果要放映1.85:1、1.66:1,甚至是2.4:1的電影的話,尺寸為1.33:1的電視機就太小了。於是一種全景掃描的方法應運而生,這樣一來,小螢幕就可以從更大更寬的原始電影中截取視圖來展示給電視觀眾了。然而,有些本應該展現出來的部分卻被切割掉了。隨著高畫質電視(新的16x9電視機)走進千家萬戶,它自身的寬螢幕已經越來越接近寬熒幕故事片的寬高比,於是那些原始畫面被切割的問題就越來越少了。可以這樣說,銀幕的寬度越長,在水平方向越扁平,它的圖像獲取度就越好-它的形狀更吸引我們的視線,因為這個視野更接近於人眼自然觀察世界時所看到的視野範圍。因此,我們在這個新的、更寬的16x9的畫幅基礎上來探索鏡頭的語法。

關鍵字: